周由 刘博通 李海铖 郑永梅 李媛
摘 要:视障者视力功能的缺失带来了生活方面的诸多不便,尤其在外出行进中,视障者往往对身边环境和方向缺乏判断,无法享受到与正常人平等的基本自由。导盲犬作为为视障者提供专项服务的工作犬,在引导视障者出行,提高视障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盲犬的应用尚未得到普及,本文将结合导盲犬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导盲犬应用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导盲犬;发展历程;应用;发展
视障者与正常人相比,具有同样平等的社会地位,拥有追求幸福和向往自由的权利。但是,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视障者出行存在较大困难。加强导盲犬训练,引导视障者安全行为,将有助于改善视障者生活质量,增加视障者幸福感。
1 导盲犬定义
导盲犬是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具有引导盲人出行的工作犬,导盲犬在工作中通常会佩戴特殊制作的导盲鞍,盲人将手搭在導盲犬的肩上,由导盲犬的引导,能够避开行进中的障碍物。训练有素的导盲犬,能够对路面信息进行判断,例如:导盲犬会对车辆通行、马路上信号灯变化以及台阶和电梯等设施情况加以辨识,提示盲人对此类情况加以注意。
2 导盲犬的发展历程
据有关资料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德国的一个盲人国王就利用犬类引导自己出行。1819年,维也纳一名神父通过训练培养了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导盲犬并创建了全球第一家导盲犬训练机构,这名神父名叫约翰,他的名字与他出版的导盲犬教科书同样受到当时全球的瞩目。
截止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导盲犬为盲人提供出行服务已经十分普及,据有关数据表明,全球拥有导盲犬的国家已经超过了60多个,导盲犬培训机构达到110家以上,导盲犬全球数量达到20000头以上。
3 导盲犬应用现状
3.1 国外导盲犬应用现状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导盲犬训练给予了充分重视,许多国家由公益性组织参与组建了导盲犬协会,旨在能够通过导盲犬训练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生活方面服务,让视力残疾人能够获得与正常人平等的出行自由。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目前已经拥有近10000头导盲犬,英国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导盲犬数量第二大国家,数量达到4000头以上,世界导盲犬数量排名第三的要属日本,数量在1000头左右。
3.2 国内导盲犬应用现状
我国导盲犬训练及应用发展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导盲犬训练机构人才极度匮乏,训练技术也相对落后,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截止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拥有导盲犬数量仅为67头,中国台湾导盲犬数量为37头。从视障人士数量上看,我国大约有1690万人,导盲犬数量存在巨大缺口。
4 我国导盲犬应用现状产生原因
首先,导盲犬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在所有的犬类品种中,能够适合作为导盲犬的品种寥寥无几。导盲犬需要具有较高的执行力以及对口令的接受能力,智商过高的犬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执行性不足,筛选过程中,淘汰率较高;不仅如此,经过训练后,真正能够上岗工作的导盲犬也不足40%。过高的淘汰率限制了导盲犬数量发展。
其次,导盲犬训练从筛选到正式上岗需要大约2年时间,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熟悉人类生活环境,进行躲避障碍物训练,在获取上岗资格后还要与视障人士进行后期磨合,经过较为复杂的训练过程,训练一头合格的导盲犬,需要有十几万元的资金投入。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状况来看,这笔费用缺乏有效支持,限制了导盲犬的普及和应用。
此外,我国在导盲犬应用和普及方面缺乏相关立法支持,在宣传方面也缺乏力度,导盲犬的工作内容还不被大众所认知,许多公众对导盲犬还不能完全接受。此前,北京曾经出现过地铁对导盲犬拒载情况,直到2015年,我国才正式宣布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可见,我国社会环境对导盲犬应用和发展存在较大的阻碍。
5 促进我国导盲犬应用和发展策略
要加快我国导盲犬应用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公益事业,由公益组织主张和倡导重视视障人士享有的出行自由权益,加大导盲犬应用方面宣传,督促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导盲犬训练机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导盲犬应用和发展,为视障人士造福。
6 结束语
我国在导盲犬应用和发展方面起步较晚,导盲犬工作价值尚未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国家对残疾人无障碍出行保障机制的逐渐完善,必将形成社会合力,促进导盲犬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袁野,朱海娟,唐芳索.导盲犬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J].中国工作犬业,(04):13-14.
[2]任彤彤, 薛旭栋.论盲人使用导盲犬的权利保障[J].商,(24):299.
[3]袁野, 唐芳索.导盲犬的选择及其训练方法[J].中国工作犬业,2008(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