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为例,试分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钢琴;作品;早期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3-0002-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晶晶.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以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为例[J].北方音乐,2020,02(03):2-3.
一、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特点的意义
我国钢琴作品的萌芽期于1915年到二十世纪30年代初,大约有18年左右。这个时期的钢琴作品数量少,艺术质量不高。早期作品主要包括赵元任《和平进行曲》《偶成》(第一首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五声音阶徵调式)《二部创意区》《结婚进行曲》、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李荣寿《锯大缸》、沈仰田《钉缸》、韩权华《假日心境》《深山暮钟》、老志诚《夜曲——肖邦的回忆》《牧童之乐》《秋兴》、黄自《二部创意曲》《二部赋格曲》、李树化《艺术运动》《林间》《湖上春梦》、唐学咏《学咏钢琴散曲集》(我国第一本钢琴曲集)等钢琴独奏作品以及部分艺术歌曲的伴奏。
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了解我国早期的音乐家们在钢琴作品创作上的尝试;可以通过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了解当时的审美观,更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当时的音乐形态;可以通过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了解当时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研究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对我国钢琴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筆者以萧友梅《夜曲》《新霓裳羽衣舞》为例,试分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希望能为现代钢琴作品创作者们在创作上,以及演奏者在演奏我国早期钢琴作品时的演奏分析上,提供一点点思路。
二、浅析萧友梅《夜曲》《霓裳羽衣舞》在风格上的特点
(一)从旋律上来看
在《夜曲》中,旋律流畅、优美。旋律用明朗的降A大调写成,没有转调。前4小节为引子,5-8小节为A乐句,9-12小节为B乐句,13-16小节为C乐句。接着17-24小节为B+C乐句。25-32小节为D乐句。最后是华彩以及结束乐句。这首《夜曲》与肖邦的夜曲风格近似,左手为半分解和弦,旋律具有歌唱性,像是带伴奏的歌曲,加入了肖邦常用的装饰音型。
在《霓裳羽衣舞》中,旋律声部采用了五声音阶写成。序曲为4/4拍,主体的十二段为3/4拍,尾声为3/4拍。序曲部分,旋律由两个声部对位构成。上方声部与中间声部多为三、四度的关系。上方声部为bG宫调式,骨干音在bG、bA、bB、bD、bE这几个音上(全部在黑键上),旋律进行多为二度、三度的进行。中间声部比较稳定,与上方声部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主体部分,第一段中速,高声部为旋律,低声部为带低音的柱式和弦。第二段稍快,织体同样为柱式和弦,旋律声部弱起,每个小节的第二拍为休止。第三段回元素,高声部旋律变得抒情缓慢,伴奏织体同第一段。第四段高声部低声部都类似于分解和弦。第五段变得欢快,旋律多为三度、八度音程构成,织体为柱式和弦。第六段又是一个弱起,两个单旋律八分音符以及二分音程结合成一个小的乐节。第七段的旋律声部,每个小节第一个音都加入了双倚音。第八段的旋律声部,主要由带附点的八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节奏构成,第八小节开始旋律由上方声部换到下方声部。第九段旋律声部使用了颤音加音程的模式(多为三度、五度、六度、八度音程),并且音域较之前的乐段有所提高。第十段使用了三连音加音程的模式(多为六度音程),和声声部为柱式和弦,由bG宫调式转入了bD宫调式。第十一段旋律为带附带的四分音程模式。第十二段,旋律声部的每个乐节抢拍加入了短倚音;尾声为慢板结束。
(二)从曲式上来看
《夜曲》前面4个小节为引子,主体为ABCBCD形式的特殊多段体,最后由华彩乐句以及结束句构成尾声。
《夜曲》的主体部分让人很容易想到肖邦的《b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OP.18的合成性中部。那首的中部,是由B,C,D三个乐段以及连接部分构成。B乐段为三段式,由C乐句(反复)、D乐句、C乐句构成。C乐段由E乐句(反复)、F乐句、E乐句构成,D乐段由G乐句构成。独特的构造使得整个曲子具有一定的组曲性。《夜曲》主体部分反复的B乐句、C乐句以及A乐句、D乐句,也容易让听众感受到一定的组曲风格。
《新霓裳羽衣舞》受到了唐大曲的影响,但是并不是直接采用唐大曲的曲式。唐大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器乐演奏)第二部分中序(入拍歌唱,抒情慢板,器乐伴奏),第三部分破(舞蹈为主,节奏加快)。《新霓裳羽衣舞》,第一部分为序曲,第二部分为十二小段的主题,第三部分为尾声。序曲为4/4拍,主体的十二段为3/4拍,尾声为3/4拍。
(三)从和声上来看
《夜曲》为降A大调,和声功能性非常明显,大部分使用的是简单的主和弦以及属和弦,正三和弦构成了主要框架。低声部的半分解织体贯穿全区。从调性发展来看,由bA向下属方向展开。在《新霓裳羽衣舞》中,纯四度音程频繁使用,经常出现基于大三和弦的基础上的六度音程(萧友梅认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准则,多认为是三度,特别是大三度,并不被大部分的国人所接受。然而这正是西方和声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和弦。)。四六和弦的频繁使用。
三、从萧友梅的《夜曲》《霓裳羽衣舞》看出我国早期钢琴作品风格特点
(一)以借鉴西方钢琴作品为主
我国早期的钢琴作品,在风格上多以借鉴西方钢琴作品为主,比如萧友梅《夜曲》借鉴了肖邦的《夜曲》风格。我国早期的其他钢琴作品,也或多或少有借鉴西方钢琴作品的影子。比如赵元任《和平进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全曲按照西方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来创作。老志诚的《牧童之乐》采用的复二部曲式,每个乐部采用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秋兴》采用单三部曲式。作曲家们在早期的创作中,借鉴西方钢琴作品的风格,是因为当时的作曲家们大多是在国外求学,学的多为西方的音乐知识体系,也是因为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用西方的钢琴作品风格更能体现钢琴的特性。
(二)少部分开始探究中国风格
在借鉴西方钢琴作品风格的同时,作曲家们也在积极寻找能够融入中国风格的方法。比如本文所介绍的《霓裳羽衣舞》借鉴了唐大曲的曲式。又比如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借鉴和模拟了民族民间乐器的音色(例如喇叭吹奏的滑音)。赵元任的《偶成》,旋律采用了五声音阶徵调式。唐学咏的《流星》用钢琴模仿锣鼓。可以看到,作曲家们不仅仅想写出中国的钢琴曲,更想写出带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参考文献
[1]刘进宝.唐五代“音声人”论略[J].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
[2]倪高峰.唐代太常音声人赋役制度研究[J].载中国音乐学季刊,2013(4).
[3]金桥.萧友梅的早期音乐创作[J].音乐艺术,2004.
[4]罗安琪.从《和平进行曲》看中国早期钢琴音乐的发展[J].艺海,2014.
[5]唐贤美.刍议《牧童之乐》的创作手法及其民族特色[J].音乐时空2015.
作者简介:张晶晶(1990—),女,四川,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钢琴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