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与改革思路

2020-04-20 10:59李巧针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新形势

李巧针

摘 要:近年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引导和教育部的积极倡导下,全国各地高校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热潮。除了取得的教学成效之外,思政课教学还面临着诸多新困境。为突破困境,高校需要从思想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形势;思政课教学;新困境;改革思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是在高校设置的、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系列课程的总称。“05方案”(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随后,教育部提出要“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并将2017年确定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形势下,各高校也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同时,思政课教学还面临着一些新困境,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困境

2017年底,教育部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毯式”大调研。调研发现: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8%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教师;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1]思政课教学总体上看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困境:

第一,学校领导层表面上对思政课教学工作异常重视与实际上没有实质的政策支持之间的矛盾。目前,迫于教育部的要求和社会形势的需要,高校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代表的高校领导层都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党委书记、校长走上讲台讲授思政课。但是,思政课在高校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并没有太大改观。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与社会多元思潮冲击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化以及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日盛,造成社会思潮多元交汇冲击的局面。从积极意义上讲,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汇,有利于我们借鉴与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为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服务。但这种状况也易于造成人们思想的迷茫与挣扎。对思想信念尚不成熟稳定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出现道德观、政治观与价值观的错位,这些新情况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与挑战,从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党和国家层面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学生在思政课上新的问题行为之间的矛盾。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党和国家对此非常重视,从思政课教材的编写审定到具体的教学实施,都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的特殊关怀。尽管从最新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但他们在思政课课堂上却也表现出一些新的问题行为,如他们喜欢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互相打扰或者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背单词、看手机新闻、看微信朋友圈等。学生在思政课上“身虽在,心已远”的状态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困境。

第四,高校思政课教师不断进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教学质量评价单一化之间的矛盾。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被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是,由于高校对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停留在单一落后的模式中,使得有些教师惮于评教后果而对教学改革望而却步。现在的思政课教师,一方面,面臨着上级部门和学校要求思政课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担心评教成绩影响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而不敢尝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的矛盾。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思路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破解难题、突破困境,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第一,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在全校形成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教学的氛围。思政课建设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一项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的任务。近几年,党中央、教育部以及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对于人才培养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得如何,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好坏,党委书记和校长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为此,对于学校领导层来讲,要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列入“双一流”建设或者学校的重点发展规划中。这主要是对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一个暗示和提醒,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在学校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使全校上下形成一个共识: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一样重要,甚至是比其他专业课更重要的课程。二是高校领导应挂帅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便加强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指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和探讨思政课在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改进思政课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各学院和各学部等对思政课的重视,从根本上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明确“上思政课”及“上好思政课”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德”,最前提的“德”,以确保思政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第二,思政课教学要在内容上下大功夫,并客观、科学地认识和辨析多元文化思潮,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现在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多围绕着手机媒体、视频、慕课(MOOCs)、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开展,当然,也有在教学内容上尝试改革的先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新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引入手机媒体、慕课(MOOCs)或者翻转课堂,主要是“形式”的变化,这种改变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不过,“形式”比之于“内容”,“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形式”是为了让“内容”更具表现力。根据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形势与政策,包括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国内发展形势,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眼光和视野,这是必须重视的内容。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这是需要继续发扬和坚持的。只有尊崇传统文化,才能以中国的立场坚持研究中国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和追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以及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消费、恋爱、就业等,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思考能力,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心态和心理,便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五是前沿思想和理论。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成为思政课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和领悟。总之,思政课教学要通过诸如国内外形势、传统文化、特色理论等丰富饱满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在多元文化交汇和碰撞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各种思想的激荡,全面认知多元文化思潮,并对他们内心的疑惑给予科学的解答和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及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在此过程中,使他们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第三,思政课教学要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环节的比重,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可以适当增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有社会服务、主题调研、参观交流、公司实习、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增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由于社会实践大多需要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活动,他们要独立面对和思考及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锻炼和发展學生的组织和合作能力。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诸如“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有机会直接观察和了解社会与民情,不仅有利于磨练其意志,砥砺其品格,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之,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以及教材。马克思曾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2]因此,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政课教学也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脱离现实的思考。很多情况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第四,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加强研讨法、案例法、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涉及教师、教材、课堂、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则往往事倍功半。传统上,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多为讲授法,即对学生的理论灌输。由于思政课教学既是一项集价值观培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特殊理论教学类型,也是一项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思政课的教学性质、目标和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必须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具有实践性。从经典理论着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会,再返回至经典理论中,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比单纯课程理论传授丰富得多,学生们也会有获得感。二是具有典型性。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的,需要围绕特定典型问题对某一真实情景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和分析。典型案例不仅能把概念或理论激活,而且还能为其注入新的理论内涵,使其得到理论上的深化、拓展或提升。三是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困惑、思想疑虑比较集中的问题,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针对社会生活实践中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等内容进行选材,让学生在理论体系与现实社会的重叠地带、在疑点重重的地方,通过不断质疑、发问、交流、探讨、论辩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时代精神精华的影响,进而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内化为自身的文化自觉。[3]这些特点正好与研讨法、案例法、调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契合。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思政课学习的枯燥无味,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强烈的人生意义和获得感,从而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第五,思政课教学改革还处在试验探索阶段,需要高校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并逐步确立思政课新的考核评价制度。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些高校利用“互联网+”的概念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如清华大学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政课,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慕课(MOOCs)、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借助微信互动进行现场答题和讨论,还能够随时利用“弹幕”功能,在看视频课、答题和评论的时候发表观点。这样的课程更加鲜活生动,课堂讨论也更有针对性。有些高校创立“课堂沙龙”模式,如武汉大学思政课改革是在课上组织学生就知识点进行实际辩论,形成积极讨论的氛围,还运用小组展示、主题演讲、经典研读交流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动”起来等。本来教学改革就是一场探索和试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追寻。这些教学改革和探索无论当初设计得多完美,在实践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效果不佳甚至是失败都在所难免。为此,高校需要营造一种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在此基础上,还要逐渐确立思政课新的考核评价制度,以鼓励和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还要引导各评价主体不能以教学改革的成败论英雄,以保障那些勇于走出第一步、敢于进行创新实践的思政课教师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局面。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伴随而来的社会的功利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自媒体等新兴传媒蓬勃而起对主流社会舆论生存发展空间的挤压,“00后”学生因其特定时代而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有的个性、心理、思想特征等,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为此,高校思政课需要抓住时机,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突破现有困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其在立德育人根本任务主干渠道的作用,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科研培育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UC17A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九成大学生思政课上收获多[EB/OL]. (2018-05-01)[2019-09-15].http://www.jyb.cn/zgjyb/201801/t20180120_938728.html.

[2]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文字实录[EB/OL].(2018-06-02)[2019-11-1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bmks200/index.htm.

[3]李学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5):108.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新形势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