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霞
摘 要: 初中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里,都处于走向成熟期,在这一阶段,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加上课堂教学,本来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不是很突出,对学习又没有兴趣,在课堂上会故意捣乱,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还有个别学生对一些老师有“看法”在课堂上故意给老师“找茬”。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出现课堂意外事件就是无法避免的。有些意外事件与授课内容相关,有些无关;有些意外事件甚至“暗藏杀机”存心捣乱。究竟该如何巧妙处理课堂意外事件呢?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在某次的演讲中,突然台下有人高声大骂威尔逊:“狗屎!垃圾!”威尔逊虽然受到干扰,但却没有不悦的神情,反而不慌不忙的说: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说道您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了。”全场不禁为他的情绪智慧与机智反应鼓掌喝彩,这也成为了一场精彩又令人激动的演说。
从英国前首相威尔逊处理演讲中的意外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威尔逊机智的处理了演讲中的意外,才使他的演讲更为精彩。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巧妙地处理课堂意外事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 情绪;集体力量;善意;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1-0258-01
1 控制情绪
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意外事件,往往会触碰课堂紀律的底线。作为教师,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比如,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吃东西等等。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教师都会特别生气,有时候会火冒三丈,难免会和学生发生冲突。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意外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控制情绪。只有教师在保持平静心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很好处理课堂意外事件。
2 动用集体力量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面对有些课堂意外事件时,教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特别是班里的个别不想学习的学生,专门诚心跟老师捣乱的。老师管他,他就跟你顶嘴,偏偏跟你对着干。不管,又影响课堂纪律。遇到这种学生捣乱,就要动用集体力量。记得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班里一个这样的学生在拿手机玩游戏,而且声音很大。我发现后,态度很好的提醒了他,因为我知道,我惹不起他。可是还不到一分钟,他又开始玩。我很生气,走到他面前,压制着心中的怒火说:“请你把手机关掉”。没想到,他噌的一下站起来说:“我就不关”。说实话,当时,我一下懵了,有点下不了台。可几秒钟后,我说:“你不关手机,问问咱班同学答应吗?”就在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班里同学齐声说:“不答应”。在那一瞬间,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他也低着头坐下,并且关了手机。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真的了不起。因此,在处理课堂意外时,教师可以动用集体的力量,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心存善意,让类似的意外“羞”于发生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意外事件,如果老师心怀善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会在内心感激老师。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就很不好意思再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在我的一节课上,我让学生做题,有一个学生做题过程中就哼起了歌,然后其他同学都笑了。我也笑着说:“这位同学歌唱的很好,不如给同学们唱首歌,解解乏。”其他同学积极响应,在那中盛情难却的情况下,那位同学红着脸给大家唱了首歌。唱完他小声对我说:“老师,我以后上课再也不哼歌了。”我带领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一位学生再课堂上吃零食被我发现,我悄悄走到他身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他的零食袋,问他:“有好东西大家分享,你同意吗?”他不好意思的说同意。于是,我和同学们真的分享了他的那袋零食,我也很真诚的给他说了声谢谢。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发现他在我的课堂上吃零食。
4 把意外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意外事件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其很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比如,我在上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是,学会接受不同风格的老师。当我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有一位同学没有举手就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接受不同风格的学生?”我说:“当然,就像我现在非常接受你有问题直接跟老师交流的风格,但同时我也不能接受你不举手就直接打断我讲课的行为。”“同学们能说说我这样做的理由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大家都很积极。最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点拨,引导,让学生明白了,个人风格是个人平时为人处世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行为方式,但个人风格绝不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其实,我在设计那节课的时候,并没有把个人风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来设计,但通过处理这节课的意外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我觉得也是一大收获。
总之,初中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出一些意外事件很正常。作为老师,就要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好课堂意外实件,这样,即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慧明;对课堂非预设意外生成问题的思考——从两则案例谈起[J];数学通讯;2009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