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与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及活动受限程度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与活动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134-01
痛风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代谢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关节局部发热、关节红肿以及关节肿痛等,当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病情为主,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治疗则讲究标本兼顾,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选取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10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样本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5月,按照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6例、24例;年龄主要分布于42岁~68岁之间,平均(45.9±8.1)岁;病程10个月-9年,平均(3.2±1.7)年。观察组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27例、23例;年龄主要分布于43岁~67岁之间,平均(46.3±9.0)岁;病程11个月-10年,平均(3.3±1.9)年。本研究申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其组间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下一步分析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为:让患者取秋水仙碱口服,每次0.5mg,每天3次,服用双氯芬酸钠片,每次25mg,每天3次持续1周。观察组患者则在服用西药只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联合治疗,方法为:内服药方组成如下:熟附子、没药、乳香、全蝎、麻黄以及炙甘草各10g,当归、丹参、泽泻、萆薢以及车前子各20g,干姜6g,蜈蚣取3条,细辛取3g,土茯苓取30g,如果患者下肢关节明显疼痛增加15g独活与30g鸡血藤;若上肢关节疼痛则加入羌活与桑枝各15g,诸药以水煎服,2次/d。外敷采用温经通络止痛的汤方,由大黄、细辛、独活,制川乌、防风、当归、甘草、透骨草以及木瓜等药物组成,以热水将药物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取无菌纱布覆盖,5h后用热水清洗,1次/d。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与活动受限程度,活动受限程度以0~3评分法进行评定,0分为无症状,1-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关节疼痛采用10分数字化评分法(NRS)进行评估,无痛记0分,1-3分记为轻度疼痛,4-6分记为中度疼痛,7-10分记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本次研究所需进行分析的数据为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及疼痛度,将需进行分析比较的数据以()的形式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后其结果P值低于0.05时则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与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及活动受限程度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05)。见表1:
3 讨论
中医学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范畴[1],认为该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痰、热、瘀滞留在其肢体、关节,导致机体经络闭阻,关节经络闭塞不通引发疼痛,故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需要依据其发病的类型辨证施治,才能从整体上对患者的机体功能进行调整,既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预防疾病复发,而本研究所用药方中的熟附子、干姜以及炙甘草均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当归、丹参、乳香以及没药则可以活血止痛,麻黄、细辛能够透邪达表。而外敷药方中的骨草、木瓜以及大黄等多种药物 联合,可以发挥清利湿热、通利关节、舒筋活络以及祛瘀止痛等多种功效,使得药物可以直接渗透入病变皮肤,直达病灶,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泄浊,快速发挥止痛功效[2]。
综上所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与活动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健康之路, 2018,8(12):178-179.
[2] 史夢妮, 付骞卉, 刘宇, et al. 中西医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进展[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7(2):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