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水紫陶工艺的美学形式

2020-04-19 10:04白建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窑变造型美学

白建明

摘要: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制作工艺位列中国“四大名陶”之首。其工艺融合多种艺术手法,吸收民族特色元素,具有质朴又独特的美学形式。

关键词:建水紫陶;窑变;造型;美学

“彩云之南,红河之北,有州名建水,古之牂牁郡所属也。其地山川信美,钟灵毓秀,出陶器至今垂三千五百载也。”尽管诞生于清朝末年的建水紫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是在建水3000多年陶瓷技艺的传承中,凝练而成的陶艺精华。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成于清朝末年。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它代表了建水紫陶在中国陶瓷工艺上的极高成就。

建水紫陶工艺的美学形式,也包容各类陶瓷的审美意蕴。建水紫陶艺术的美学表现形式,首先是具有良好的生活性能,具有丰富柔和的质感,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于世,为世人喜爱嗜好。建水紫陶的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是建水紫陶艺术的具体表现特征。表现了建水紫陶工艺的传统艺术美感。

建水紫陶沿用数千年以前古人发明的轮制成型手工拉坯的方式拉制器型。由于紫陶艺人存在水平技能、艺术风格、文化构成等方面的个性,同样的器型在不同艺人的手中,会呈现不同的风格流派,形成建水紫陶作品典型的个性化特征。同时紫陶艺人本身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审美爱好、造型意识、造物心理等等,这些表现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内容,决定了建水紫陶陶艺本质的风貌、形制、结构和基本风格,是建水紫陶艺术表现形式的延伸和发展。建水紫陶作为一种立体造型艺术,以其静态造型样式反映美的特征和艺术趣味。建水紫陶的型美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线条、体面、轮廓、空间、体量等关系的变化。建水紫陶是“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紫陶艺人将自己的情绪、人生感悟以及艺术理想,通过形态、色彩等语言符号在作品上再现,进而使建水紫陶超越了有限的形体,成为包含着创作者思想情感象征符号。

建水紫陶的造型语言在立体空间中表达出其艺术形态,凝聚了形式美。从器型上,建水紫陶主要以瓶、盆、盘、碟、碗、缸、壶、汽锅等圆形器型为主;其物质特性要求占据一定的空间性,实质上是空间、实体与虚空间相对形成的空间。紫陶艺人通过恰当的虚实对比不仅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也是取得造型整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艺术直接诉诸于审美主体的视觉器官,建水紫陶通过其形状、线条、色彩、光线、深度和广度、虚实结合呈现出直观的艺术形象,带给欣赏者直观、生动、鲜明的审美感觉。同时紫陶艺人采用对称、均衡、仿生、比例、节奏和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来创造新颖别致、匠心独具的作品,并通过对材质的艺术处理来体现设计者特定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格调,增加建水紫陶产品的个性与吸引力。

阴刻样填作为建水紫陶特殊的工艺技巧,呈现的正是刀示深浅,工精器美的品质风格,是“刀”与“笔”的完美融合。阴刻阳填是陶坯落墨后,紫陶艺人借助一种名为“足刀”的神秘小工具在事先画好的陶坯子上雕刻,通过熟练地运用足刀,沿图案的边缘进行镂刻,并将图案中的坯体挖去,称为阴刻。整个过程要求坯体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而有一定湿度的坯体却很容易变形,所以,在阴刻过程中,既要完成阴刻装饰,又要使坯体不变形,要求刀尖不能离开坯体。下刀的力量完全凭感觉,因为不同的去器型或者说同一器物的不同体位,其薄厚并不一致,要求其下刀的力度是完全不同的,刻深了会刻穿坯体,而刻浅了将无法填彩。阴刻是填彩的准备,接着就是为阴刻图案填充彩色泥料,工匠按填充的需要,采用天然彩泥配制出不同的彩色的泥料,直接填写入刻好的图案中,由于填充彩泥的湿度与坯体湿度是不同的,而且在干燥过程中添泥与坯体湿度的收缩率也不一致,因此,添泥要经过2至3次反复填压,使添泥与刻模充分粘合,添泥与坯体表成为同一平面才算完成。这就是阳填,经过工匠们用填彩刀反复的抹平和挤压,此时的彩泥已经和坯体融为一体,并经过修整,经过几天的阴干后,工匠们会通过修坯的方法将多余的彩泥刮去,并呈现出填充好的图案色彩。如若想得到笔墨晕染之色,还需反复刻填。道道工序必须手工完成,画作要优美,刻刀要精准,填泥要细致。

建水陶泥的物质特性决定了其极强的可塑性,用刀锋刻出来的字极具书写意味,刀味浓郁,笔锋刚劲有力,立体感与力度感明显,更添苍劲古朴之美。以陶代纸,通过弘扬“中正、中庸、仁和”的主体理念塑造出建水紫陶区别于一般陶器的艺术品格。简单说来,真正意义上的建水紫陶要符合传统的文人观念,并通过传统的刻填技法加以制作完成,建水紫陶“音如磬,明如水,亮如镜,光鉴照人,古朴典雅”的艺术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独有的“工”与“艺”的相互融合。

建水紫陶工艺的美学表现形式,以中国传统的金石书画为主题,文人参与,文人绘画、文化设计、文化镌铭,将文人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意识通过创作,构成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这无疑是一种催化劑,促进建水紫陶艺人提高文化素质、容纳精神实质含量,具备博大胸怀,促进陶艺发展,为建水紫陶艺术的丰富内容增光添彩。深蕴的文化内涵,强烈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形式,再通过建水紫陶艺人的艺术创造,在陶面上通过书画创作加以装饰,让建水紫陶通过诗文、绘画的装饰,平添了一份雅致,尽现了建水紫陶古朴典雅、疏朗简约、气韵生动的独特魅力。紫陶艺人的文化素养在建水紫陶陶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书卷气”,因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进造型艺术之中,形成了建水紫陶艺术专盛不衰的生命力。

建水紫陶注重在变化中有统一,于静谧中有生气,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一脉相承,更加强调以生意盎然的气韵流动为主的美学思想。建水紫陶上的书法、字画的完美结合正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制作工艺位列中国“四大名陶”之首。其工艺融合多种艺术手法,吸收民族特色元素,具有质朴又独特的美学形式。从美学的角度思考辩证坭兴陶的美学意义,使创作者致力于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的要求创作出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的艺术作品,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国陶瓷艺术[J].萧奔.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 (10)

猜你喜欢
窑变造型美学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印花派对
纯白美学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