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玺
摘要:中国玉雕艺术通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延续至今,玉雕艺术承载着独特的中式符号和意象美学。这些意象极美表达着灵动的中国式美学,承载着中国人雅致的情感审美,是一种独特而高雅的中国符号。
关键词:玉雕艺术;审美;意象
玉雕艺术的诞生起源于古代中国,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实用性转变成审美性,从原本记载事务的载体变成具有身份象征意义的装饰品,在玉石上所雕刻的不同形状都具有不同的含义,随着其地位、身份以及所期待目标的改变而改变。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能够传达信息、记录事情以及准确理清事情发生及历史的脉络,而在陶罐、木头、骨头上刻下相应的文字和图案,打磨造型,由此,部落文化产生。随着玉的优点被发掘,如其独特的质感、被雕琢打磨之后的惊艳将自身的价值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与此同时,文人墨客纷纷以玉为尊、崇尚玉德,对其造型要求更高,衍至明代,自幼饱读诗书的陆子冈将玉雕工艺注入了文气,在雕刻技巧上以刀刻法取代传统沙碾法,同时又拓宽了玉雕的创作题材,使得玉雕不仅涵盖了雕刻技巧,也增添了艺术意境,更与人自身的修养与追求结合起来,其所追寻的审美境界正式承继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美。
意象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美学范畴,也是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追根溯源,意象早在中国《周易·系辞》中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但诗歌中的“象”已经不是早起的卦象,而是具体的可视性的真实物体对象。意象是艺术家的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的统一体,即“象”与“意”的复合物。意象是客观的事物对象进入艺术家的眼中后,经过主观的加工改造并注入新的含义,融入主观的情感,最后通过物质媒介,将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即可视性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使人们去体味其中的意象美。因此我们可以说,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玉雕艺术中的“意象”并不表现为具体造型的完全丧失,而是只表现为简化、概括、提炼的形式,即将有型事物从其象演化为意象,这一过程中不断找到的某一极为简化的形象,甚至仅具有象形意义的符号。玉雕艺人通过线条的刻划,构成了玉雕的力度、节奏和形式的意象美。人将对自然的感悟体现在玉雕作品中,将客观的自然对象与主观情感的有效结合,运用艺术媒介和形式语言表现出来,有一种区别于其它玉雕风格的的审美情趣,是“实”的物体形象,有“意味”、“韵味”的形式重现,就是意象的美。意象美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艺术的审美趣味,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玉雕艺术意象美的本质在于它是以具有美感的具象对象为基础,在创作当中把个人主观情感的审美感受注入到具象对象当中,使得具有美感的具象对象通过“我化”转换成另一种美感这种美感根据画面布局需要,添加或减少元素,来营造一种主观情感想表达的意境和氛围。艺术之妙、之美、之最高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像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万物皆有精神,描绘物象“形似”是技术层面,叙写物象“神似”是精神层面,“形似”与“神似”的和谐共生则是“意境”形成的条件。在玉雕艺术中,讲究“天人合一”“神形兼备”,意象美在玉雕创作中主要体现在造形、色彩和创造意境上面。而这些特征大都是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中借鉴而来,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
在中国的造型艺术中,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似似之”,太似则呆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不具象也不抽象,斟酌于形神之际。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这是玉雕艺人应该做到的,而艺术追求在于超越于形似之处的神韵。而神韵是一种文化味,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理想、是一种品味,是玉雕艺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玉雕创作中,只有造型合理、层次分明、虚实有致、浑然一体的作品,才能有视觉性较强的艺术效果。
在玉雕創作当中,对颜色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玉石种类多样,色系丰富,斑斓的色彩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多元性。在玉雕创作中,不同颜色的玉料可以被塑造为不同的玉雕作品,展现多种多样的艺术题材,玉雕艺人对玉石颜色的巧妙运用,凸显出玉石中的特殊颜色,使玉石本身和雕刻题材合二为一,让玉雕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提升玉雕作品艺术欣赏的价值。运用颜色进行玉雕创作,对于玉雕艺人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需要玉雕艺人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对材料的认知,对技巧的应用,融会贯通,结合玉石的色彩特点,充分利用点线面的穿插,通过精妙绝伦的技艺,创作出一件件多姿多彩,宛若天成的大美之物。
玉雕意境营造是玉雕人执着的艺术追求,在玉雕创作过程中,除了赋予玉雕题材的美好寓意之外,更赋予作品人文价值和艺术魅力,追求玉雕作品的意境之美。这种意境之美的营造,表现在作品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灵动含蓄、富有想象空间等多方面。在进行玉雕创作过程中,简约的表达方式看似简单,却内蕴丰富。达到这种境界的玉雕作品无论其器型大小,即便是方寸之间的“小品”,也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效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超越时间和空间,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与互动,表达出“大”的意境,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富有哲理的启迪。
综上所述,玉雕作品对意象美的追求落实到玉雕创作中就体现在对玉雕中形式美与构成美的追求。不脱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但不被条条框框所局限,用自己的表达,结合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与玉相融,大胆地尝试,把人文情怀与玉石本身特质展现出来,不局限于具象的形体、色彩和内容,玉雕艺术中的意象美的语言更多体现在物我合一的艺术化探索,是未来玉雕艺人们在创作中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