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对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价值

2020-04-19 10:07吕志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战国策话语

内容摘要:《战国策》记述了战国时期众多纵横家的话语策略运用情况。这些话语策略不仅适用于千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战国社会,同时对于现今中国的国际话语应用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话语学视角下对《战国策》进行探讨、研究也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战国策》 话语 话语策略 话语研究

《战国策》记述了战国时期众多纵横家的话语策略运用情况。这些话语策略不仅适用于千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战国社会,同时对于现今中国的国际话语应用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战国策》

(一)整体概况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国别体史家著作。战国时期,纵横家于各诸侯国间从事外交活动,为了自身或所属诸侯国的利益,揣摩语言对象的心理,运用合适的语言策略,以达成自身的目的。《战国策》以上述语言活动发生的地区为界分卷记述了纵横家们的话语活动。以这些话语活动为线索,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到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当时之人的价值取向。该书文风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行文波澜起伏,笔势放纵绝无平铺直叙之语。在史学和文学两方面该书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疑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该书为西汉时期光禄大夫刘向校编而成,然其篇章叙写完成的具体时间以及每篇的具体作者大多已淹没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无法考证。《战国策》校编成书后,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流传过程又有散佚及讹误。后世不断有学者进行增补续注,如东汉高诱作注,北宋曾巩访求补足散佚篇目,南宋姚宏整理续注,南宋鲍彪补注且尝试重新编年,元代吴师道补正鲍彪本,今人有缪文远作《战国策校注》。

(二)话语策略

《战国策》书中所记述纵横家的话语活动运用了多种的话语策略。具体到每一次游说活动,纵横家们会根据话语活动目的、对象、立场等的不同,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由于其运用的策略极多,且根据不同的划分的标准来看又有更多不同的策略种类,无法一一列举完全,以下选取几种进行分析。

1.利益引诱策略

利益引诱策略指A以名或利为筹码,向B请求帮助,以换取自身更大利益的实现的策略。这里要注意到无论该利益的大小如何,必须让B感受到其是切实可以被获得的,若该利益获得的风险过高或可能性太低,再大的利益也无法起到原先计划的引诱作用。

《战国策·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秦国军队逼近周境要求周国上交九鼎。颜率为维护国家尊严,保全九鼎,出使齐国寻求帮助。其向齐国许诺,获得帮助后将九鼎交给齐国。与此同时,颜率还强调齐国帮助处在危险境地中的周国,可以得美名。在可以预见的名利双收的情况下,齐国君主应允了帮助周国的请求,帮助周国度过此次危机。

《战国策·东周策·东周与西周战》中,说客为保全东周,出使韩国。其劝谏韩国国君不要出兵帮助西周。如此,西周为了讨好韩国让韩国出兵,会向韩国进献自己的“名器重宝”,同时由于不帮助西周,也可以使韓国在东周获得良好的声望。同样也是以名利相诱。不过这次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许诺的财富并非来自本国,而是来自第三方国家。

2.转移矛盾策略

转移矛盾策略是指在A与B发生利益冲突,且A又无法正面对抗B时,A先顺从B的要求,同时为该要求达成设置一个相对困难的条件C,并详细论证C的不可避免性,以及C对B提出的要求阻碍之大。由此B所要求的事件无法达成便不是A主观的抗拒,而是由于客观条件C的不允许。由此A与B的矛盾便转移为B与C的矛盾,只要B与C的矛盾无法解决,A便可无忧。这里要注意C本身必须是一个客观问题且A与B在事实上都无法达成。否则不仅无法达成转移矛盾保全自身的目的,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深矛盾以至无法解决,最终自身受损。

《战国策·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齐国在帮助周罢退秦军后,要求周上交其许诺的九鼎。而颜率通过以下三点论证了困难之处:其一,九鼎自身过重,迁移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二,九鼎本身十分庞大,不像其他普通物件便于隐藏;其三,迁移路途遥远,途中经过的国家都想要九鼎,经过时必然会被抢夺。在齐王点明周国是主观上不愿意移交九鼎时,颜率还及时表达了周国主观上不敢欺瞒齐国,十分愿意迁出九鼎,只待齐国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由此齐国只好作罢。颜率再一次成功帮助周国保全九鼎。

《战国策·东周策·昭鱼在阳翟》中,楚臣昭鱼和韩公子几瑟住在阳翟,进行争立韩太子的活动。周君不愿介入其中,意欲派相国前往,而相国同样不愿意,便请苏厉前往劝服周君。苏厉不明言相国不愿意,反而指出以往的外交活动中,相国访问的对象是别国主君而非臣子和公子。如今派遣相国与昭鱼等会晤,日后有出访他国君主的外事活动时,没有合适的人选。苏厉以礼制要求这一客观条件的限制,达成了劝说周君的目的。

3.反客为主策略

反客为主策略即化被动为主动策略。指A处于不利环境中时,要善于发现有利于自身的主观及客观条件,扭转自身处境,反客为主。此有利条件可以是自身所处的特殊地位,自身对某一类事件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世所公认的公理正义等。寻求有利条件的思路要尽可能广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条件,以求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战国策·东周策·西周与东周争》中,齐明为了破坏西周与楚、韩的联合,分析得出了东周在其中的关键地位。若东周不攻打西周,则西周不会取拉拢楚、韩,自然也不会进献宝物给这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想要得到西周的宝物,必然会促使东周攻打西周,在这种情况下,东周攻打西周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同时也是为了楚、韩两国的利益。如此,东周在楚、韩两国可以得到一个好名声,自己被西周、楚、韩三国联军攻打的不利情况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话语及话语研究

(一)话语的概念及定义

“话语”及“话语研究”起源于西方,其本身在西方的研究过程中,“话语学”这一学科领域的边界就不是十分清晰。而后在其传播过程中,又由于翻译的不精确或是不同国家之间语言的不对应,不同学者对“话语”或“话语研究”理解的不同,不同领域的学者将“话语”的概念“滥用”于各个领域等等原因,造成了“话语”及“话语研究”的概念、含义等进一步模糊,使人感到困惑以及应用中产生歧义。为了更好的在该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其概念必须清晰。

从研究目的的角度来看,话语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通过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而不是如字、词、句、段等语言学领域所探讨的高度抽象的内容。例如在某一引发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事件发生后,我国媒体的报道状况。哪些媒体进行了报道,哪些媒体没有进行报道,从这一点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新闻媒体的力量分布。再如一篇报道发出后,对于内容、内容撰写者即记者身份的研究,用以了解媒体及记者的立场,意识形态,内容表达的方式及策略,而后可以揭示以上多种因素对新闻报道产生的影响。

由此观之,话语研究关注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语言事件及现象。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事件和现象是有某种社会政治动机的,而不是單独的,以抽象的语言作为其存在的意义,其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了解了“话语研究”的目的,对于“话语”的概念的认识就相对容易了。“话语”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要求下,使用具体的语言的交际事件。简而言之,即某人或某机构,在某社会环境中,出于某种目的,对于某物或某事件等产生的某种特定的看法和观点。

(二)话语研究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话语研究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对话语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均有众多学者在进行。关于该学科领域的探索与讨论也不绝于耳。经过初步统计,在中国知网中,收录以“话语”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共计84880篇,外文文献共计8724篇。其中以“中国话语”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共计6746篇,外文文献共计1292篇;以“中国话语研究”为主题的中文文献共计5964篇,外文文献共计86篇。

关于“话语”及“话语研究”的中文文献,主要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几个方面。

政治方面着眼于国际交往,尤其针对中外交往这一领域,如《外交话语分析框架构建——以涉领土争议话语研究为例》《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等等。此外还有中国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政治话语的研究,如《面向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中国话语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媒介赋能》等。

经济方面时常与生态领域的内容发生联系,如《生态文明话语下的乡村振兴》《“后巴黎时代”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构建: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等。

文化方面则有艺术创作领域的话语研究、校园课堂建设的话语研究等等,如《马来西亚华文女性小说叙事话语》《男权意识下女性“失语”分析——从女性主义领域解读电影〈黑天鹅〉》等等。

社会方面则很重视舆情话语的研究,如《话语分析视域下高校舆情引导思路探析》《网络舆情事件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影响探究》等等。

综上所述,中国话语及其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庞大博杂,几乎涉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相比于以“话语”为主题的,庞大的文献基数,以“中国话语”或“中国话语研究”为主题的,针对我国话语建构的文献数量就相对较少。面对这种状况,也就更值得当代学者着力于此,为中国话语研究的深入尽到个人的绵薄之力。

(三)话语及话语研究的特点

1.边界的模糊性

话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具体的理论建构依然在进行中。虽然前文中对其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定义。然而在实际的应用领域,由于不同学者的观点差异,其涉及的范围依然没有定论,也就呈现出边界模糊的特点。

2.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话语”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要求下,使用具体的语言的交际事件。既然“话语”出现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要求之下,那么其内容必然带有其所属环境的鲜明特色。不同的民族在自身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使用着各自的话语体系。而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区别,不同民族之间的话语体系必然有所区别,每个民族的话语体系必然携带着本民族的鲜明特点。

3.实践性

话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实践性极强。只要是语言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话语的应用。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交流均是话语应用的实际场景。

4.体系性

话语出现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要求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不同领域共同构建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在不同的领域内部均有各自的一套运作体系。话语应用出现在社会各个不同的领域,以及各个领域内部的不同的方面。在这些方面、领域内的话语各有不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话语体系,适应于社会体系的需要。

5.交叉性(跨学科性)

话语及话语研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与其他各个不同领域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也正是由于其边界的模糊性,其跨学科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各个领域均有出现话语应用的实际情况,这一点也促进了话语研究跨学科性的不断发展。

三.《战国策》话语策略的应用价值

观今日之世界,中国的崛起已然成为一个世人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在国际话语的环境中,依然呈现着“西强东弱”的局面。中国在世界话语领域的地位与其自身实力并不完全匹配,其话语权与西方国家并不对等。西方部分国家及媒体对中国的抹黑无所不用其极,且获得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体的追捧;反观我国的舆论宣传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往往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战国策》虽诞生于数千年以前,如今话语应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其中凝练着的古人的智慧并不会随着时间而变质,运用得当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尝试把《战国策》中的话语策略与现当代社会的话语环境相结合,探讨其现实价值。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的反对。部分国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张主义的体现,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动摇,是对美国、德国等西方部分国家国家利益的破坏。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球化的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个国家的共赢共享。且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提“一带一路”倡议到现在,“一带一路”从不与“战略”挂钩,而仅仅是一个“倡议”,更体现中国的诚意。由此,为了对抗西方国家的抹黑,我们应当采取利益陈述的策略,将“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真切的经济利益放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面前,让各个国家明白该倡议所带来的利益是切实可得的,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以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行为为例。特朗普上任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单边主义倾向的政策。接连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排斥他国学生入美,其中以华裔学生为最;与中国进行贸易战,封杀多个中国企业等等。其行为完全背离了全球化的世界浪潮,违背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意欲将世界重新拖回冷战的深渊。对此类情况,应采用化被动为主动的策略。美国越是以其本国利益为先,我们便越是要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是要与世界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美国越是实行孤立主义、单边主义,我们就更是要号召多边主义,实现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世界公认的时代潮流必将胜过美国的一意孤行。

四.小结

《战国策》是我国话语运用智慧的集中体现,其虽成书于千年之前,而在如今的时代環境中依然历久弥新,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当代学者在进行话语研究时,除了放眼当下社会,开拓中外视角之外,还应将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收入视野之中。对于我国传统作品,从新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往往会发现其依然存在极高的研究价值,对我们现实的应用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向.《战国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J].社会科学报,2008.

[3]曾小娜.《战国策》言语行为语用现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4]李雨恬.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J].新闻传播,2018(12):38-39.

[5]李楠,王博.话语语言学研究现状综述[J].邢台学院学报,2018,33(03):159-161.

[6]刘云,刘渝峡.“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是倡议而不是战略[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7(12):105.

[7]亚历山大·雅罗申科.治疗“信任缺失症”的良方[N].人民日报,2019-06-17(003).

[8]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9-06-08(002).

[9]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的语言战略[J].商业观察,2018(08):74-81.

[10]沈骑,夏天.“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的基本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1):36-43.

[11]王馥芳.话语构建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研究[J].现代外语,2019,42(03):306-315.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299324X

(作者介绍:吕志涛,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战国策话语
主持人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近三十年《战国策》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