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诺贝尔文学奖(之四):索尔仁尼琴

2020-04-19 10:10张影刘薇禛平
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叶利钦维奇新世界

张影 刘薇禛平

做个反对者已很难,何况要坚持一生。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08),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及历史学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因为对时代弊端的大声疾呼与作品中的强烈批判,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

索尔仁尼琴的一生是“异见者”的一生,他总是在不断地提出反对意见,批判一切他认为有必要反抗的趋势和主义。在人们习惯于贴标签分队站的时代,他从不属于任何一支队伍,也因此,他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抨击,却又得到不同人群的支持。

曾应召入伍参加过卫国战争并两次立功受奖的索尔仁尼琴,从1945年开始便因为书信和创作中的言论而反复遭到苏联政府的审查和处罚。1953年,他结束劳动改造后,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流放生活了一段时间,1954年因为癌症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治疗,并完成了处女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这篇小说于1962年在《新世界》上发表,可惜的是,1964年《新世界》停刊,1965年该小说便遭到批判,1969年,索尔仁尼琴被开除出作家协会。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但迫于国内形势,索尔仁尼琴并未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委员会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将奖项颁给了他。

1973年12月,他的巨著《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法国巴黎出版,这本书包含了索尔仁尼琴本人的经历,以及他走访各地人群的采访记录及官方资料。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国籍,将他驱逐出境,同年12月,索尔仁尼琴侨居瑞士苏黎世,后来流亡美国。1974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但与美国的打算完全相反的是,索尔仁尼琴决不会充当美国冷战的工具,他并不认为西方体制具有普世价值,并对消费主义等资本主义所存在的弊端发出了猛烈的抨击。换言之,他不想做冷战中任何一方的支持者,他所希望的是人类和社会的进步。

1989年,苏联作协为索尔仁尼琴平反。苏联解体后,1994年他在叶利钦邀请下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俄罗斯。面对已经面目全非的祖国,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批评态度,并拒绝了叶利钦颁发給他的国家奖章,他对重生的俄罗斯的态度是“目睹俄罗斯从欧洲强权的巅峰,堕落到当前如此悲惨的地步,我无法接受任何荣誉”。直到2007年,他才从普京手中接过这份荣誉。

索尔仁尼琴作品入门推荐: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马特辽娜的家》

《癌症楼》

猜你喜欢
叶利钦维奇新世界
维奇的节假日
叶利钦演戏
谁偷吃了树莓
神话新世界
抓住重点
“P”出个新世界
数字猎人
方振宁·北京时间
站在叶利钦墓前
叶利钦退位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