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朋
面对这样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疫情危机,现阶段最需要关注的是悲伤情绪引起“内伤”,比如亲人去世的人,内心的思念和悲痛可能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孤独感,无法接受亲人离世又不得不面对独自生活的现实,如果在生活中不能把内心依恋的感情重新投入到新的关注对象上,很容易陷入对去世亲人的哀思中無法自拔,严重的甚至会有“追随死者而去”的想法。如果出现对亲人死亡的事实过度否认抗拒,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或者表现得退缩、不言不语、不关注自己的健康,更要引起关注。
这样的反应不仅限于亲人去世的家庭和个人,也会出现在参与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处理遗体的工作人员身上。不是每个见证生离死别、目睹生命消逝、经历过生死边缘徘徊的人,都会因此而更加坚强,也有的人会被触动心灵深处的伤口,新伤旧痛一起在深夜席卷而来的时候,真的很难扛得住。
哀伤辅导(也称悲伤辅导)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哀伤辅导是协助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最适合的时间是从重大丧失事件发生后第二个月开始到半年,这些重大丧失包括亲人离世、重要关系破裂和财产损失等。特别是亲人离世的居丧者,哀伤辅导对他们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平稳地走过沉痛的悲伤过程,预防严重的身体疾病或心理障碍。
这些人易因为疫情的刺激而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加上自身的经历,内心的悲伤会扩大蔓延,隔离期生活和看病的各种不方便,和家人矛盾增加等也会加重他们“不愿给人添麻烦”“我死了家人会活得更好”这样的想法,这些都可能最终发展为自杀的计划。
青少年现在基本都在家上网课,和家长接触时间长了,容易发生口角和冲突;另外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父母开始工作不得不自己待在家里,生活变得不规律,或者整天泡在网上,特别是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和对未来不可知的紧张感更强烈。青少年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特殊的敏感,疫情带来生活学习状态的突然变化对他们内心是有冲击的,但是他们又不能很清晰地将这种冲击表达出来,户外活动减少也让孩子天生的活力受到了压抑……这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可能加重青少年内心的虚无感、莫名的失落感和焦虑,遇到外界一点刺激就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所以建议在网络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要适当加入心理课,学习危机干预的一些常识和压力情绪调节的方法,最好邀请家长一起学习。家长也要注意特殊阶段自己的心理状态,留意孩子的言行,对孩子流露出的极端情绪特别是自杀信号保持敏感,能及时应对。
※ 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
※ 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 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 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 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 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人道谢或致歉。
※ 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工作效率骤降。
※ 只要有怀疑,不要犹豫,相信自己的观察。
※ 告诉处于危机中的人你很担心他们,然后倾听他们的诉说。
※ 直接提问,是否在考虑自杀,如果考虑,是否有计划。
※ 如果你认为自杀风险随时会发生,要让人守着。
※ 确保他们的安全,通知其亲人。
※ 寻找专业途径,包括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的根据情况需要寻求120、110或119帮助。
※ 告诉他无论何时,自杀愿望变得强烈,随时以直接的方式求助。
1不要表现出对他们自杀的想法感到过于震惊。
2不要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争论、
辩解。
3不要和他们讨论自杀错
还是对。
4不要用让他感到内疚或威胁的方式(比如不要说他们的自杀会毁掉别人的生活)。
5不要认为引发他自杀的问题
是小事。
6不要说空泛的安慰,如“别担心”“振作起来”“你还拥有很多”“一切都会好起来”。
7不要讲你自己的经历。
8不要用你的肢体语言传递出消极和缺乏兴趣的态度。
9不要激将他,比如说“想怎样就怎样吧”。
10不要试图给企图自杀者一个精神病学诊断。
11不要回避用“自杀”这个词,直接表述有助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