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园更新研究
——以武汉市硚口体育广场改造为例

2020-04-19 13:51贺雪刚
绿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架桥绿化广场

贺雪刚,张 腾

(1.中交二航局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2.桂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1 区域概况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 km2,常住人口1108.1万人。硚口区为武汉市市辖区,地处汉口西部,东接长江,南临汉江,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总面积41.46 km2[1,2]。

1.1 地形地貌

硚口区属江汉冲积平原,无丘陵山坡,地形平坦开阔,原为河湖水域,逐步填充,形成陆地,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3~26 m。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明显控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地貌为晚近期构造形成的堆积地貌形态。

1.2 气候

硚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40 d)。常年降雨量1300 mm左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2]。

2 项目概况

硚口体育广场位于解放大道与硚口路交叉处,占地约20000 m2,地下为人防工程,是武汉市结合城市广场建设修筑的第一个大型单建式人防工程,建成集购物、休闲、娱乐、停车于一体的平战两用人防工程。地面为开放式公园,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憩、锻炼的场地。

场地东侧抬高约2 m左右,通过覆土回填,列植香樟,形成折返健身跑道,利用率较高;场地南侧设置运动健身器材,方便周边居民使用;场地东侧和北侧布局大面积绿地,与道路隔离,场地中间为开阔的广场,内部有较多的人防出入口,也同时作为地下超市的主要出入口,由于周边通过高差和绿化隔离,场地内较为安静,设置有喷泉,表演台,名人纪念浮雕、铭牌等设施。

为了配合宝丰路硚口路快速化(建设大道——京汉大道)改造工程,硚口体育广场需要整体拆除后重建。硚口区为工商业及居住密集区,人口密度高,区域内无大型绿地分布,且由于是历史老城,绿化简单,公共休憩空间贫乏;公园绿地不多,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存在绿化盲点。体育广场处于其核心位置,周边绿化尤其稀缺,广场对于周边居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宝丰路硚口路采用全程高架形式与解放大道、宝丰一路、月湖桥连接,由于周边均为成熟小区,可利用的空间不够,所有的匝道空间转换均在硚口体育广场区域内完成。势必给广场改造带来许多不利的条件。

2.1 上位规划及政策解读

硚口区园林局提出结合社区综合整治、绿化提升工作,做好“绿社区”建设,充分利用好老旧社区中相对集中的大块绿地,建设一批园林微景观、口袋公园等,基本上解决老旧社区群众就近活动空间狭小的问题,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亲近绿化、享受绿化。

2.2 高架桥对空间的影响

架设高架桥后,基址内有28根墩柱矗立其中,且主要集中在基址南部,对基址南部的用地有较大的影响,设计中考虑对墩柱化零为整,通过大小不等的绿化区域将墩柱整合处理。

基址内部有4条匝道,由内而外(最外层为双层)桥底离地面最低高度为10 m,17 m,15 m,在基址南部形成“有顶”(桥面)的半开敞空间,可为室外活动提供荫蔽及避雨的方便。

2.3 日照分析

高架桥为南北走向时,光照均匀,两侧无明显差异性,桥面高宽比大于0.367后[2],基本消除低光合有效辐射区域,能满足阳性植物生长,且高宽比影响较为明显;

高架桥为东西走向时,光照差异较为明显,南侧光照好且优于南北向光照水平,北侧光照差,低于南北向光照水平,桥面高宽比大于0.4后[2],基本消除低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可满足中性植物生长。

区域内高架桥走向比较复杂,笔者对高架桥对空间的影响进行了日照模拟分析,结合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空间的布局及植物的选择[3]。

2.4 文化元素解析

(1)叶画——硚口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叶画源自古代《贝叶经》。《贝叶经》是刻写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热带植物—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2008年8月,叶画被列入硚口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叶子本身就是一种美,再利用它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经脉、褶皱、破损等特点,依势作画,可以形成人与自然的共同之作,达到天人合一的书画境界。

(2)苏恒泰油纸伞——硚口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晚清之际,苏恒泰的油纸伞声名鹊起。相传于湖北荆州、襄阳一带,百姓婚娶,要下汉口购置彩礼嫁妆,红蓝两色的油纸伞是必备选件,象征团圆、圆满、和谐之意。

(3)运动——硚口区有多个世界级运动员。从硚口走出了多个世界级运动员,李娜(网球)、胡佳(跳水)、李婷(网球)、杨维(羽毛球)、伏明霞(跳水)、韩爱萍(羽毛球)等,充分显示了硚口的体育运动精神。

3 项目设计

3.1 设计策略

(1)生态优先。将采光最好的区域让给绿化,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2)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高架桥下半开敞区域营造各式活动场地,应对武汉夏季炎热的气候。

(3)地域特色。提炼区域文化特色进行展示,提升公共开放空间文化艺术品质。

3.2 总体设计

(1)把光照最好的区域留给绿化,把匝道形成的“有顶”的半封闭空间设置为活动广场。

(2)在基址北部形成绿化空间,将基址与解放大道、桥口路隔开,中部形成广场,南部整体抬高,与城市广成形成隔离,为中部活动广场提供较为静谧的环境,同时满足排水管网布设要求。

(3)结合人防及地下通道和周边用地特定形成多个出入口,出入口设置景墙等标志性构筑物;在广场内设置两条快速通道,满足有通过需求的行人的要求。

(4)基址南侧新建部分厕所、管理用房等服务建筑(图1)。

图1 项目总体效果

3.3 照明设计

结合不同功能布局及景观要求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对夜间活动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安全、实用、美观的前提下注重照明灯具本身功能与整体环境的互补作用,在灯具的选型上结合景观设计语言,强调照明对人们产生的视觉效果。

灯光照明策略:①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实现高效节能的景观夜景系统;②梳理以人为本的光文化理念,创造安全、舒适、美观的夜景观;③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使用绿的的照明器具与设备,避免光污染等有害光的出现。

户外明具选择简洁、现代、新颖的造型,在提供照明的同时与景观环晚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协调的照明设计。包括街道照明、广场照明、绿化小品照明、广告照明等,不同区域照明设计。

3.4 植物种植设计

3.4.1 适地适树原则

树种选择上,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品种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形成特色各异的植物群落。考虑运用市树、市花,彰显城市特色。

3.4.2 功能优化原则

综合考虑公园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景观分区和植物群落规划设计,既能充分展现现代公园设计理念,和自然生态观,也有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

3.4.3 景观多样性原则

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方便舒适,做到“林园成趣、林路相映”。体现特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3.4.4 返璞性原则

考虑还原村落乡愁风貌,尽量选用乡村原生树种,及乡土作物作为景观种植要素,营造平原地区乡村景观风貌。

提取植物文化,提升景观内涵,结合场地特点和文化记忆,配置相关的植物,达到主题表现的目的。

3.4.5 三季有花、四级常绿原则

注重植物季相变化,打造四季有景可赏,有花可观的景观。

3.4.6 养护要求

一级养护:绿化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品种季相丰富,多采用木本花灌木、花境、造型植物打造精致植物景观节点

主要选择的植物有:榉树、银杏、桂花、香樟、茶梅、海桐、石榴、石楠、鸡爪槭、杜鹃、八角金盘、麦冬、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洒金桃叶珊瑚、狭叶十大功劳等。

3.5 雕塑小品设计

景观装置艺术以自身特有的形式、色彩、质感和材料传达现代艺术的特点,与观者产生共鸣,加强观者与场所的联系。将雕塑小品置于开阔草坪上,作为空间的趣味点,让整个场地持续产生魅力。

3.6 环卫设施设计

垃圾桶在设计上,首先要满足实用、垃圾分类、维护简单等功能需求,以此为基础,运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将艺术感以及文化元素融入道设计当中。设计以自然中常见的草的形态为元素,采用金属穿孔板的形式刻印在垃圾桶表面,达到艺术与功能的统一[4]。

3.7 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系统设计除了要满足指引清晰直观、维护简单、耐脏耐用等功能的需求,还要兼顾生态性,运用生态环保材料,简洁的造型设计,使之可以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设计上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设计图符号既要简练、概括,又要讲究艺术性、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4 结语

项目位于闹市区,居民对公园的依赖性较高,改造对周边的影响较大,通过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实地调研以及与人防设计单位、市政管线设计部门对接,对出入口预留、雨水井位置,雨水管线位置等的提前干预;同时采取对周边办公人群及居民的访谈等措施,充分吸取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在材料及风格的选用上与周边的环境及人防设施相协调,最终形成此方案。

方案在设计后期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文化元素的运用比较粗糙,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建设时序较长(4年),可能会对项目的实施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现场实施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方案设计的意图能比较完整的展现。

猜你喜欢
高架桥绿化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某高架桥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朱屺瞻《绿化都市》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广场
拆除高速路
我爱绿化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小猴栽树
印高架桥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