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作为十七年文艺的一个核心原则,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和剖析。程凯的论文以《徐光耀日记》为中心,呈现了1950年代文艺创作体制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以及现实主义写作要求的挑战性,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作为历史对象的“深入生活”的复杂性,以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社会历史意义、重新激活现代文学能动性的实践活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视野宏阔,问题意识明确,相关论述层次丰富,如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是一篇有相当质量和分量的佳作。本栏目中,王逊对民国所刊“国文成绩”类出版物的发掘,艾立中对1930年代“赛金花”题材戏剧禁演史实的考论,都可作为各自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和补充。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他的创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颇为独特。田延的论文以《异秉》的重写为例,将汪曾祺放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识形态环境中,探寻时代和汪曾祺创作之间的互文关系,提出了新问题,可资讨论。李静探讨了“科学家英雄”这一现象的诞生及其后果,文章对照多个文本,并引入抒情机制,颇有新意。
“鲁迅研究”一栏中,王彬彬阐述了鲁迅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的预感和忧思。鲁迅晚年时时谈及中国历史上两次奴于异族的情形,以谈及明末的方式指向现实,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顾念。论文资料详实,论述清晰。“幻灯片事件”在鲁迅研究史上是一个公案,中日鲁迅研究者对此事件之有无持论不一,刘彬的论文以此为出发点,认为幻灯片事件是 “文学起源神话”,并提出了鲁迅“立象以尽意”的写作观念和技术以及多维度的对照批判,足可为持此观点之一有力注脚。
张莉的系列访谈力图从不同角度探讨性别观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本期刊发的20位新锐作家们的同题回答,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很丰富的当代文学创作画面,值得思考和细读。
“史料研究”栏目中,郭国昌和肖伊绯对老舍和周作人的佚文都分别有重要的发现,可资参考。
余不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