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加强,但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金融服務的覆盖面仍旧有限。为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对人们享受金融服务的影响,减少金融排斥带来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步提上日程。本研究以黑龙江金融排斥为研究内容,对黑龙江金融排斥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给出缓解黑龙江金融排斥的对策和建议,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金融排斥 影响因素 缓解对策 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2(a)--02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还不能实现全社会覆盖,特别是偏远、经济薄弱地区。由于抵押物不足,这些地区的小微企业或个人无法享受金融支持与服务,无法通过金融扶贫或金融支持来实现经济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经济平稳发展,但部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旧缓慢,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不均等,金融排斥现象较为严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金融排斥情况长期存在,对整个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十分不利的,本研究主要给出缓解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金融排斥的对策。
1 金融排斥的概念界定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金融排斥进行了深入研究,受地域、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金融排斥的定义也有很大区别。我国专家学者从金融排斥的定义综合分析来看,金融排斥主要对象是弱势群体,由于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个群体在可承担的金融服务范围内没有享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金融排斥主要体现在供需关系中,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引发金融的自我排斥;当需求大于供给时,表现出了金融服务的不足或缺乏。
2 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增长率在全国各省中排名较为落后。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较窄,辐射范围较小,金融排斥现象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服务的地理排斥情况。受交通、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部分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较少。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不足总网点数的30%,农村地区与小微企业在生存范围内可选择的金融网点受到了一定限制。第二,金融服务的营销排斥。大部分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出于自身经营战略及市场动向的综合因素考虑,金融机构对不同区域的金融政策和服务内容表现出了不同,农村地区及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到主流金融体系内的信贷支持等。第三,金融服务的条件与评估排斥。各金融机构在放贷或其他金融服务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会设置准入条件及复杂的申办流程,例如,担保、质押、抵押等,致使部分人群因金融服务的种种条件限制,而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第四,金融服务的价格排斥。部分金融服务对象需要支付高额成本,如无法承担这部分成本,将无法享受金融服务。以贷款业务为例,贷款利率越高,贷款人所要支付的利息越高,这就将无力承担贷款利息的人群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第五,金融服务的自我排斥。受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心理状态等方面限制,部分人群主动放弃可享受的金融服务,将自己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
综合来看,黑龙江省金融排斥情况较为突出,存在地理层面、营销层面、条件与评估层面、价格层面、自我层面的金融排斥情况,这些情况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金融排斥情况。
3 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
影响经济排斥的因素很多,通过对黑龙江部分地区的调查发现,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
从黑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看,呈持续增长趋势,金融业的发展也稳步上升,这表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业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对缓解本省金融排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及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及小微企业周边的金融服务仍不完善,当地金融网点、金融业务、贷款限制条件、服务覆盖等仍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促进普惠金融的进程,要想彻底解决黑龙江省的金融排斥问题,仍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资源均衡分配,加强精准扶贫力度,缩小贫富差距。
3.2 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
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及政策倾向性对黑龙江各地区金融排斥的波动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这种波动会加剧金融排斥的程度与时长。从近年来黑龙江财政支出情况看,对各行各业的支持力度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但对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支持占总财政支出的1%左右。从这点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对金融业的引导与其他行业相比略显薄弱。从政府财政支出对金融业的支持资金方面看,金融服务支持很大一部分给了精英阶层,对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杯水车薪。综合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支持力度仍是影响黑龙江地区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仍需有计划、分阶段地发挥政府支持对缓解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重要作用。
3.3 金融服务的发展速度是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
金融服务发展速度的提升对缓解金融排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存款转化率与可投放资金保障方面,同时也表现在贷款投放量增加方面。涉农贷款投放量增加表明金融贷款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对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所起的作用。涉农贷款投放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排斥对农村地区及小微企业的影响,但由于金融机构的经营性与盈利性质,也使这种带有扶贫性质的金融服务在实践层面大打折扣。
3.4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重要因素
随着三农支持力度的提升及各项补贴政策的实施,黑龙江省近年来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个人或小微企业受到规模、资产等限制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很难享受到金融贷款的支持。随着人均收入增多,越来越多个人和企业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在全面评估风险基础上,放宽业务范围及服务对象,使更多人或企业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撑。
除以上影响因素外,黑龙江省的金融排斥还受到科技、交通、文化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但部分地区也会因这些次要因素而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
4 缓解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金融排斥情况长期存在将不利于本省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过前文分析,影响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金融服务发展速度及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给出缓解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主要对策,最终目的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对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金融服务供给方面:提升全省金融服务系统的品质
金融服务供给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收入决定的,为缓解金融服務供给方面的排斥,需要全面提升全省金融服务系统的发展速度与工作效率,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服务体系与扶持规模,弱化金融服务的区域性排斥。一方面,通过激发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活力来促进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通过推动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来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及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振兴乡村经济,充分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促进普惠金融的全面推广与普及,强化金融供给体系。普惠金融构建与推广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私有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机构等全面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对金融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金融服务,研发传统金融产品、数字化金融产品等。通过提升全省金融服务系统的品质来扩大金融服务的供给需求,达到缓解金融排斥的目的。
4.2 金融服务对象方面: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通过扩大金融机构规模和创新研发金融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黑龙江省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来弱化金融排斥现象,只有供给没有需求就无法解决金融排斥问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可扩大对金融服务的自主性需求,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第一,加大财政补贴与补助机制,促进其有效落实。对收入水平低下或无收入的人群来说,由于缺少担保或其他限制,无法获得金融服务,黑龙江省政府为破解这种死循环,就要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第二,除政策与资金扶持外,要加大技术扶持力度,提升弱势人群自身的学习意识与生存技能,逐步积累知识、经验、技能来提高发展能力。第三,注重扶贫的同时,更要注重弱势人群认知能力与金融素养的提升,从弱势人群自身角度出发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缓解金融排斥现状。
4.3 政府支持与引导方面:促进政府支持、引导与金融服务供求的有效对接
政府支持与引导在缓解黑龙江金融排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政府支持、引导与金融服务供求的有效对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划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放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条件,鼓励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第二,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用管理与监督方面加大力度,为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与放款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加强担保机制建设,在担保机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与引导,形成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享受者间的联动机制,做好风险补偿等方面工作,解决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4.4 社会支持方面:推动多方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黑龙江省金融排斥的缓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好长期推动与解决的准备。除政府、金融机构及个人外,社会其他机构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也要积极参与到助力弱化金融排斥的工作中来,例如,财政、资本、保险等各方面的融合,共同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金融排斥问题在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影响金融排斥的因素较多,要想有效缓解金融排斥,促进普惠金融的向前发展,就要通过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对象、政府层面、社会其他领域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缓解金融排斥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调控资源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与此同时,金融排斥的缓解也可促进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粟芳,方蕾.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16(09).
李明洋.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当代经济科学,2017(02).
孙武军,林惠敏.金融排斥、社会互动和家庭资产配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