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王安康教授论治脾胃病经验拾忆

2020-04-17 10:44罗堃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医药

罗堃

【摘 要】  介绍王安康教授中医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验。王老在临床上对诊治脾胃病有如下总结:合生理,重视脾胃主升降理论;研病机,强调气机不调,升降失常;重治疗,调畅气机乃大法;忌妄补,用药以轻灵流畅见长。另王老认为在临证加减时应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合理恰当地吸收现代医学成果。

【关键词】  脾胃病;中医药;王安康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32-01

王安康教授是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武汉市名老中医,行医四十余年,擅长于诊治中医脾胃疾病,临证经验丰富,有幸随王老随诊,通过临床病例总结,现将王老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体会归纳介绍如下。

1 合生理,重视脾胃主升降理论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王老认为,脾升胃降协调平衡,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环节,胃之通降有赖脾之运化,脾之运化升清又有赖胃之受纳和降,升降有序,气机调畅,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水谷糟粕得以下行,从而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之正常生理功能,完成胃实肠虚,肠虚胃实,虚实交替的新陈代谢过程。

2 研病机,强调气机不调,升降失常

王老认为,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病理关键所在。临床上,脾病胃病每多互传,胃气不降则有碍脾之运化,升清;脾运失职,亦可影响胃之通降受纳,终至脾胃同病为临床多见,脾胃升降失调,纳化失常,燥湿失济,日久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湿积成痰化饮,久病入络及血,导致“食积”,“湿滞”,“痰饮”,“淤血”等病理产物丛生,从而加重病情,使升降之机更为逆乱。

3 重治疗,调畅气机乃大法

由于脾胃病的病机为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故王老临证治疗本病,十分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总以调和脾胃,开其郁滞,复其升降为目的,使其气机畅通,清升浊降,生化有源,邪有出路,而诸症可瘥。王老认为,调胃以理气通降为宜,调脾以助运升清为宜,调肝以疏泄行气为宜,脾胃同调,升清降浊。引用前贤心法,王老治脾以升为主,调胃以降为先,权衡脾胃以通为补,或脾胃分治,或脾胃合治,或肝胃同治,或肝脾并调,立法用意皆在于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祛邪愈疾。

4 忌妄补,用药以轻灵流畅见长

王老认为:脾胃以后天为本,但并非以滋补为本。脾胃之病,多由气血、寒热、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当先调之,使之归于平衡,非必以补,方能助其后天,治病贵在因势利导。处方用药,王老主张轻灵流畅,以不妨碍病邪的出路和阻滞脏腑气机为原则,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最忌呆补、漫补、壅补,胃腑实者宜消积导滞,专祛其邪,不可误补;胃气虚者,气机不运,虚而夹滞者,宜补虚行滞,不可壅补;虚则补之,补亦有度,提倡食养,不可漫补。如临床治疗久病脾虚,湿浊不化脾虚湿困证,王老常用藿香、佩兰、苡仁、云苓、陈皮等芳化淡渗之品,使湿去则脾复健运;治疗胃气不充、食滞不化、脾虚食积证,常用鸡内金、谷麦芽、莱菔子、枳壳、槟榔等消导化积之品,使食化则胃纳振奋;治疗脾虚气滞证,亦先治其标,用枳壳、陈皮、莱菔子,厚朴、佛手等通降之品,反收以通为补之效,即使是治疗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的重证,在用补中益气汤的同时,亦加枳壳、广木香、砂仁之类,使升中有降,以防滞气横中。诸如此类王老无不是从分析病机入手,从脾胃生理着眼,用药轻灵流畅,既有利于病邪的祛除,又有利于气机调畅。

5 论治慢性胃炎之经验

王老认为,本病特点在于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其病位在中焦脾胃。側重于胃,胃为腑,腑以通为用。故治疗以祛实邪为主。即使扶正补虚,也须佐以行滞之品。此外,用药中还要注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的生理特性。王老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剂中,以黄连温胆汤使用频率最高。他主张凡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表现出口干苦、舌苔黄厚腻的患者皆可用之。其药物组成为:黄芩6g,黄连6g,陈皮10g,姜半夏6g,茯苓15g,枳壳l0g,竹茹l0g,胃火不明显者黄连6g改为3g。对于积滞内停,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不通者王老常用木香槟榔丸加减;对于胃火上炎、胃阴不足、胃皖灼热疼痛者常用泻心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对于食滞中焦、胃脘胀痛、嗳腐吞酸者常用保和丸加减。

6 论治消化性溃疡之经验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王老认为:消化系统功能正常,依靠脾胃功能的互相协调及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运行。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肝胆司职,则脾胃升降有序,若饮食不节,则可损伤中气,致胃无以受纳腐熟;脾无以运化输布。在脾胃气虚病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若机体遭受不良的精神刺激如紧张、劳累、恼怒等,则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土虚木旺,肝气横逆而肝胃气滞;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水液不行,停聚体内,蕴为痰滞;胃失受纳,脾失运化则饮食难消,渐成食滞;阳气亏虚,血行缓慢,瘀阻脉络,形成血滞。如此种种郁滞,皆可伴随脾胃虚弱先后发生,因此,王老提出“虚”与“滞”乃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病理基础。

由于消化系溃疡的病机为脾胃虚弱、郁滞内阻,而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升降的前提则在于气机的通畅,所以,在治疗上,王老特别强调一个“通”字,以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壅滞下行。总之,临证治疗目的,即是消除脾胃郁滞状态,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腐熟、运化功能,使脾阳回复,气机通畅,郁滞消散则诸证不复存在。

消化系溃疡多系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当标本同治攻补兼施。论其补法,王老认为大抵不外“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的原则。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吸收,脾喜甘,治宜甘温健脾,以所喜为补。对于胃的治疗则要处处顾护脾胃之气,用药以中正平和为宜,以“清不损胃,行不破气,养不滋腻”为原则。胃者,水谷之海,主纳运,以通降为顺。胃之通降,有赖肝木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亦可导致胃之通降失常,因此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亦为“以通为补”之法;临证治疗,王老补脾常用四君子汤,理中汤化裁,“以守为补”;治胃常用温胆汤,木香槟榔丸化裁,“以通为补”;调肝常用柴胡疏肝散化裁,“以散为补”。因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常可收到不用补法,胜用补法的效果。

7 论治萎缩性胃炎之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呃逆”等证范畴,临床多以阴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等病机立论,因此治疗上多侧重于滋养脾胃,或疏肝健脾。王老则认为本病久病人络,胃络瘀阻,同时木乘土,胃气不和,故发为呃逆不止,胃脘疼痛或不适。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疏肝和胃,降逆止呃。方以血府逐瘀汤化裁。呃逆不止者加旋复花,代赭石降胃气,止呃逆;胃院疼有定处,压痛明显者,加三棱、莪术、生蒲黄、鸡内金等破瘀活血,软坚散结之品。

王老从传统的中医理论出发,发古出幽,独辟蹊径,并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指出本病的病机关键乃脾胃气虚,气虚血瘀。就其胃粘膜的微观辨证而言,胃镜下可见胃粘膜苍白,组织缺血缺氧,进而胃粘膜层萎缩变薄,恰似中医所谓“痿者萎也”,气血不足,胃络失养,萎弱不荣,多为脾胃气虚之象,胃粘膜变薄后,血管网显现,胃腺体萎缩,在萎缩粘膜上并发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按中医辨证,皆由于瘀血阻络所致,这是微观辨证的“标实”之象。因此,王老认为,从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均证明气虚血瘀是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关键。并指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脏腑失养,脾胃亦虚,如此恶性循环,是导致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所在。正由于气虚血瘀是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期病变的共同病理基础,所以王老指出,治疗萎缩性胃炎应标本兼治,着重益气活血,这也是阻断和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关键。王老常选用黄芪、沙参、白术三药相伍,仿东垣补中益气健脾之法,扶正固本,使气充则血行,血行则瘀去,意在“助之使通”;用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破宿血而利新血生,复加枳壳、佛手、玫瑰花等使气行则血行,并取补而不壅,无碍气机之意。

王老在强调益气活血的同时,必须时时辨别寒热虚实,审查气血阴阳,注意整个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做到药随证转,灵活变通,随证化裁,才能提高疗效。

王老认为:脾胃位于中焦,古有“仓禀之官”、“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等称,若脾胃受损,升降失司,则百病皆生,故处方用药当遵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训。王老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益气以健脾为先:王老认为,脾胃在运而不在补,益气应以健运脾胃为先,脾胃运化正常,气血才能生化无穷,脾健则气旺。常用沙参、白术、山药、苡仁等甘平微温之品以健中益气。(2)理气重升降,谨防香燥伤阴: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可兼见气滞胀满之症。此时,王老喜用枳壳配柴胡,取其一升一降,意在调理升降,顺应脾升胃降之势,对气滞脘胀久治不愈者,常可出奇制胜。(3)活血兼顾养血,慎用逐瘀破气之品:王老认为:瘀血是萎缩性胃炎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而“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临床常见患者面色无华,贫血消瘦,故治当兼顾养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王老首选丹参活血养血,功兼四物,其他可选用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等。(4)清热化湿勿过苦寒温燥:王老常选用黄芩、黄连、苍术、藿香、佩兰、厚朴等,勿过寒伤胃,温燥助热。(5)养阴贵在柔润,当防滋腻碍胃:王老认为,胃体阳而用阴,胃阴不足,病情较深,速难回复,治当缓图,贵在润养。临床常用沙参、百合、麦冬等甘凉柔润之品,并配伍陈皮、法夏、炒二芽、内金等和胃消食,以助疏通。而过用滋腻之品,反碍脾胃,即所谓“欲速则不达”。

脾胃病典型病例

1.辨治慢性胃炎经验:实多虚少,虚实错杂,偏于热滞;兼顾脾胃生理特性。

案一:如某男,35岁,职员。

初诊:主诉胃脘痛反复发作10余年,近因情志不遂发病半月余,自觉胃脘偏右处疼痛明显,两胁胀满,口渴不欲饮,纳差,口苦,呕吐酸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经服中西药无明显好转。舌苔薄黄腻,脉弦数。辨证为肝胃不和,痰热中阻。治拟芩连温胆汤合左金丸化裁,药用:

黄芩6g 黄连6g 陈皮10g 半夏10g

茯苓15g 枳实10g 竹茹10g 黄连6g

吴茱萸3g 乌贼骨15g 浙贝10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 鸡内金10g 玫瑰花10g 代代花10g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2次,服上方三剂。

二诊:诸症减轻。加减继服三十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2.辨治消化性溃疡经验:探求病机,强调“虚”、“滞”;辨证施治着眼于通;虚则补之,善于用补。

案一:刘某,女,46岁。

初诊:有胃溃疡病史十二年,三天前因情志不遂始作胃脘疼痛,繼而解柏油样便,伴头晕肢软乏力,呃逆吐酸,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弱。证属肝气犯胃,脾不统血,血不循经所致。治拟培土泄木,扶脾抑肝,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太子参10g 白术10g 云苓15g 乌贼骨15g

大贝10g 白芨20g 玫瑰花10g 代代花10g

三七10g 玄胡10g 炒二芽各30g 陈皮10g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2次,服上方三剂,胃痛缓解大便转黄,查大便潜血转阴。

按:本案系久病脾虚,情志内伤,厥阴肝木横逆犯胃所致。王老认为:脾主统血,脾虚统血无权,血不循经则便血。此即《内经》所云:“阴络伤,血内溢也。”治宜培土泄木,方中四君子汤甘温调养以培中土,玫瑰花、代代花芳香辛通以泄肝木,乌贼骨一味,有祛痰生新而止血的作用,且能中和胃酸是治疗胃溃疡的一味良药,白芨收敛止血,还有制酸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综观本案王老用药,补中有消,开中有阖,治疗得体,故药到病除。

3.辨治“萎缩性胃炎”经验:宏观与微观辨证结合,病机重在气虚血瘀;治疗尤重益气养血,注意寒热虚实转化;处方用药务求其平,寒热温良勿过偏执。

案一:张某,男,50岁。

初诊:反复脘腹痞满疼痛十年,曾多次服用中西药,鲜有获效,久治不愈。经作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痞闷胀痛,进食后尤甚,呃逆纳差,肢软乏力,面色无华,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瘀血阻络所致。治拟健脾益气,活血通络,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用:

沙参15g 白术10g 土茯苓30g 陈皮10g

法夏6g 枳壳10g 丹参15g 赤芍10g

红花10g 砂仁6g 佛手10g 白花蛇舌草10g

公英15g 内金10g

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2次,服上方五剂

二诊:胃脘胀痛减轻,仍纳差呃逆,守前方加炒二芽各30g、柿楴10g,再进五剂。

三诊:诸症悉减,纳食渐增,精神转佳。效不更方,仍守上方进退治疗月余而病愈。

按:本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根据“久病必瘀”的特点及气虚血瘀的症候,王老再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认识,采用益气活血之法,药用沙参、白术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攻击因子的侵袭,丹参、芍药、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粘膜供血,促使萎缩胃腺体得以复生,佛手、砂仁、二芽、内金、柿楴理气和胃,化湿导滞,以调节胃肠功能。土茯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祛湿除毒,抑制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抵御致癌物质的侵袭。因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虽病属难治之症,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宋莹;叶进;《临证指南医案》调治脾胃病证方药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兆江;脾胃病治疗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7年04期

猜你喜欢
中医药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四周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巴渝中医人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