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桠利 乔磊
摘要:为增加且丰富室内空间设计形式的多样性,把中国传统文化注入设计中,为中国室内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径。既分析了极简主义的特点、设计理念及表现手法,也分析了茶文化的内涵。以设计大师的作品和作者作品为例,对极简主义与茶文化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说明。茶文化和极简主义完美结合,呈现出有茶文化内涵的极简室内设计空间在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上,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设计特点与内涵,必须创新开拓设计思路,丰富设计形式,为了在优秀的西方设计面前提高中国室内设计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探索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人们不能忘记这一点,做设计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源。
关键词:极简主义 茶文化 天人合一 融合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2-0118-02
引言
极简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少即是多”,它倡导使用用简单朴实的设计技巧来表达设计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具有丰富的思想基础,它把儒家的“中庸和谐”、道家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还有人与自然相和谐、心境空灵、回归宁静质朴的理念运用到建筑空间中,使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呈现出建筑空间最原初、最本真的状态。
一、当下茶文化与极简主义设计现状
茶起源于中国,如果要研究与理解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就一定要深入了解儒释道三教在我国的发展与思想传播,因为茶文化形成与发展与儒释道的发展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茶文化不仅融合了这些思想,并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哲学精神。而当前我国室内设计的严重问题是缺乏文化传承,没有直至内心的特点,习近平主席更是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他说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设计师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设计者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力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在我们的设计中,而茶文化就是其中的闪光点。近几年极简主义盛行,很多酒店、民宿等室内空间设计都追求勒柯布西耶的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极为推崇西方的极简,喜爱黑白灰的高级组合,目前看此发展态势渐渐趋于平缓。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为之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茶文化内涵与极简主义契合重构
(一)“返璞归真”——简约之美
茶文化的哲学内涵“返璞归真”和现在风靡的极简主义一样是一种至美的境界,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告诉我们人们必须在内心时刻提醒自己,看人待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设计师在设计时常常会一味地追求华丽的外表,最终造成装饰的繁琐,而失去物品本身的特性,失去了本身最初想传达的情感。现在人们所希冀的设计保持物质最初的形态、纹路,不加任何多余的装饰,力求呈现一种宁静的美感。繁复发展到顶端就会转向简单,最終各种各样复杂繁琐的艺术形式必将回归到它的本原。
(二)“天人合一”——自然之美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合一”,这是道家把道家精神赋予给茶文化的形式。人们在宁静、简洁的茶室中品茗的过程,就是与大自然“无声”的交流。茶道即人道,茶品即人品,从而人性与自然高度契合,进而打通了,人与自然情感交流的道路,这尤其彰显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哲学内涵。正是因为道家把“天人合一”与茶文化融合,而且中国茶人非常热爱大自然,所以在他们郁郁不得志时往往避世山林,这也凸显了道家“无为”的思想。并且与极简主义相契合,无需华丽,无需刻意而为,自然而然。极简主义与茶文化相似的一点就是注重通过建筑材料本身天然的质感反映建筑的美。
三、茶韵在极简室内设计中的意境营造
(一)茶之韵—原研哉、畏研吾
1.氛围——文化传承情感投入
茶的清淡自然、本性自然、机缘弥勒等特质与禅的理念含义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与儒释道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蔡定益老师在《论<茶经>的儒、释、道美学思想》中也明确指出“茶禅一味”的内涵就是茶道与禅学是相同的,所以禅与中国茶文化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了。两者的共同趣味在于它们都追求返璞归真、古朴自然的淡泊之美。要营造一个好的茶室空间,不是仅仅从形式上创造空间引入与茶有关的元素,并不是穿着僧衣,戴着佛珠,背后墙上挂一幅“禅”字这样的形式表演就能体现茶之禅,而是要通过外在环境、自然等元素打造一个有文化传承,与人有情感交流、与环境相协调的空间,让人在品茗之间放松自我,感受自然,理解传统文化,让逐渐被西化的中国人能时常回想起传统文化的“根”,形式化的拿来主义只会让茶文化思想庸俗化。例如,日本设计师畏研吾在北京的透光砖茶室如图1所示,“皇家”配色的大花地毯、藤编或皮质座垫、木制家具、古风花瓶和字画……所有布置和窗户外露出的紫禁城一角显得十分和谐,这个茶室的整体设计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材料又大胆地采用聚乙烯空心砖,现代感与传统古典的碰撞,拓宽了室内设计的形式种类,为设计界提供了设计方法创新新思路。
日本建筑大师畏研吾在在北京亮马桥附近的皓空间如图2所示,让我们体会到了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简单的木直棂条,简单的木质桌椅,把极简、不加多余装饰发挥到极致,采用来自浙江安吉竹乡的竹屏风。在隈研吾很多建筑作品中也很常见。这诸多传统的元素营造了使人身临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并与这种文化符号进行情感沟通的氛围。
2.形式—极简的奢华
室内采用形式简单的家具,没有多余的陈设。简单的家具最能迎合极简主义,复杂的家具结构不利于创造极简设计,选择简单的家具,使之能与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融合,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极简主义主张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精神,这与茶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更是不谋而合。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因此在内涵和核心思想上有相似之处例如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的茶室“永乐庵”如图3所示,走入房间就能看到空空荡荡的室内和寥寥无几的家具,仿佛房间就是一个容器承载着窗外的景色、投进来的自然光线还有此时身处于此的你的思绪。原研哉把真正的简约发挥到了极致,简单却不平凡。
3.材质——回归本原
要体现茶文化精神,室内家具和铺装就必须追求整体意境上的感受,提倡典雅、古朴。因而在设计理念上,先从整体再到局部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木质体现自然之美,木材虽不能做到形态多种多样,但其有着自然的质感和不加掩饰纹路,故其固有的自然属性可以给室内带来自然之美。例如皓空间室内空间如图2所示主要采用了原木色的木材,少部分使用竹、麻、藤等。特别是家具木材上的油漆颜色接近原木色,因此使这个空间的人在冬天感受到温暖,在夏天感受到爽涼,加上自然光线投射到房间,使光影与家具相互衬托,木材天然的肌理不但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更默默地传递着人与自然、人与茶、茶与水的和谐关系,茶之道就蕴合其中。
(二)茶之韵——贝聿铭
1.照明—寂静空灵
茶圣陆羽首创“茶道”一词,中国茶道讲究“廉美和敬”,其核心就是“和”,“道法自然”是茶道的基本法则,茶道是“天人合一”最终产物。注重人与自然、人与茶、茶与水的和谐关系。光是自然的,将自然光引入到室内或对光进行折射达到意象不到效果,体现自然对人类空间的打造,照明设计在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尤其在于空间简约的极简风格室内设计,不同强度的光线能给处于室内空间的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也是表现茶意境的重要元素,它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属性功能,这种体验是家具陈设和材质表现所无法体现的。例如著名美国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他的作品中光影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他更被称为“光影魔术师”,他的作品苏州博物馆的大厅是完全没有人工照明的,天花大面积采用玻璃材质如图4所示,充分利用来自外在自然环境的光源来增加室内空间的透光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之感觉。
2.色彩—单一朴素
约翰·洛克曾说“光线与阴影有助于我们对物体的了解—颜色则有助于我们对物体的想象与感情”。为了更好地缓解现在生活在喧嚣都市里的人们的紧张和压力,要尽量避免跳跃、变幻不定的颜色,整体采用统一的色调,但是大面积使用黑色会给人压抑的感觉,而白色是一种高明度、无色相的色彩,它代表洁净无瑕与雅致朴素,所以白色和黑色的搭配可以起到完美的平衡。例如苏州博物馆如图5所示的白色的粉墙、灰色花岗石的坡顶和窗框,把颜色和纹理更好地统—了起来,如同中国画中浓重的笔墨,描绘着朦胧的江南烟雨。说起黑与白,中国水墨画也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注重意境留白,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对室内设计氛围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来源,让人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并通过黑与白的对比打造庄严素雅、干净的氛围。
总结
通过“活化传统”丰富设计形式。首先我国是茶文化大国,设计师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元素的导入,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涵和价值观融入其中,既提升其设计水平,让作品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功利性的东西,同时也通过与新事物的创新与融合,注入鲜活的感情,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新”与“旧”碰撞开阔设计思路。“新”是指新时代流行的形式,“旧”是指传统文化,新的流行趋势代表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它与老的、旧的传统结合,可以让过时的传统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让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
不同概念结合提供新的设计方法。总之,文章为室内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两种设计风格或者两种设计概念的的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形态,两种新事物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被广大室内设计师所应用,以此为我国室内设计注入新鲜血液。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当下在世界室内设计圈中体现中国室内设计特点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云焕.探究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39 (1),109-110
2.陈铁军.论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6,(36):239-240
3.刘芮希.禅意空间 “禅”对室内空间意境的塑造[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5 05
4.朱逍荣.色彩与光线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分析[J].美与时代;中旬,2012 (6):93-94
5.陈娇.Coffeeholic荷鹿可一杯咖啡的极简主义[J].城市地理,2017 (11):120-121
6.张珩浅谈禅宗美学与极简主义的对接[J].美术教育研究,2018 (11):76-77
7.邵炜丹.融入茶文化的中华传统设计元素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 (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