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军峰
内容摘要:陕西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历史中出现的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是二十世纪我国文学领域发展的源头之一。“文学作品”不仅仅孕育者陕西当代文学,还带领陕西文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文学领域发展历程,探索“文学作品”对于陕西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作品 陕西文学发展 影响
纵览我国当代文学领域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可发现,文学作品对于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具有深远且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述的文学作品以延安文学作品为主。基于地域文学维度而言,延安文学和陕西文学存在内在联系。延安文学不但孕育出陕西地区当代文学,而且也带动了我国陕西地区文学领域的发展。但不论是地域文学领域成就,还是作家们自身实力与当代文学领域的影响力来说,陕西文学无疑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不可忽视的构成部分,是我国文学版块中灿烂的风景。当代陕西地区文学发展,被影响最为直接且最大的便是延安文学作品,其对于陕西文学领域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多层次。多方面即不仅涵盖文学信念与题材选取方面,还涵盖文学形式方面。而多层次则是此影响不但包括思想与文学层次,而且还包括文学层次。延安文学作品不仅是陕西文学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主要精神支柱与积极驱动力,同时也是我国陕西文学在当今历史背景下再创辉煌与佳绩的文学精神旗帜。
一.陕西文学领域发展历程
(一)文革前期陕西文学发达地区的出现
陕西文学在文革前期的创作多以歌颂为主,作者多歌颂在党的领导下艰难的革命斗争,赞扬美好社会及时代,赞扬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劳动精神。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汇集至原西北文联及日后中国作家协会的西安分会周边的作家,从汇集延安转变成迁居关中,特别是西安周边展开文学创作。这一阶段的创作被誉为我国新文艺代表作,然而佳作频出的时期集中在五十年代中叶至六十年代初叶,由此可看出,陕西文学领域的发达已初见端倪。基于作家空间分布层面而言,陕西内部各个地区的文学家与创作作品并未达到平衡状态,文学家汇集之处与文学创作的兴起地区均在关中区域。因此,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我国陕西文学发达地区集中在关中区域。
(二)文革后期陕西文学发达地区繁荣及扩张
文革后期,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陕西作家在其各地区分布数量均有显著增长。现阶段,文学人才遍布于陕西省各个地区。并且,陕北文学,特别是陕南文学的进步发展,已经显著呈现出陕西文学发达地区的扩张。陕北具备延川作家群之称,陕南也具备商洛作家群之称,象征着陕西地区文学发展由无至有,甚至产生一定的群体效应,这无疑是我国陕西文学领域发达地区扩张的实证。另外,陕西文学领域的发展逐渐繁荣,具备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学著作也在此阶段一一涌现。陕西文学著作数量显著增加,创作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延伸,文学体裁架构更为全面,创作方式日渐丰富。这一现象象征着陕西文学发达地区的繁荣及扩张。同时,也反映着陕西文学领域迈进发展新阶段,并且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二.“文学作品”对陕西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文学作品”重视描绘工农兵形象
延安文学作品重视描绘工农名具体形象,是基层群众在文学领域中浓墨重彩登场的开始。相关文学史书籍对于延安文学作品做出阐释,认为其作为新兴的文学现象,尤其是解放区文学作品在主题、題材与人物描绘的处理层面具有其显著特征。作者们极少撰写传统新文学当中,较为习见的知识分子们个体情感生活,也极少主义揭露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黑暗与矛盾,而替代的则是对新社会与新制度的赞扬、对民众斗争生活所展现的激情的描述,普通干部、农民与士兵成为陕西文学作品当中叙述的主要对象,翻身与解放的民众成为陕西文学主角。陕西文学沿袭这一面向乡村、面向民众的文学领域传统,描绘基层农民形象成为陕西文学的鲜明特色,充分呈现出作者对于“文学作品”重视乡村主题,以及重点呈现乡村生活的创作精神与意识的继承陕西地区当代作家大多对于乡村基层民众饱含深情,在陕西地区当代作家群体中,将乡村生活视作创作基础的作家占据大部分。例如,柳青自延安的创作开始,目光便一直未脱离农民与乡村,一部《创业史》是其由乡村生活主题的文学作品,柳青笔下描绘的基层民众形象,极大程度的丰富与充实了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廊。陕西当代作家多具备浓郁的恋土情结。具体呈现在,柳青为新乡村社会的创业群体立传;路遥则在《平凡的世界》一书的扉页中标注将此书献于其生活过的岁月及土地;而贾平凹所撰写的《秦腔》一书是决心通过此书为其故乡树立一块碑。长时间以来,陕西于国内外具备较高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多为乡村主题的作品。针对此现象,可通过陕西作家多数均是农村出身的经历诠释,但另一方面,这些作家在较大程度上均被延安文学作品所影响。
(二)“文学作品”重视赞颂解放区新生活
延安文学作品重视歌颂解放区新生活,并且注重作家们对于现实生活的阐述,这促使陕西文学作品在整体上展示出崇高向上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当代陕西作家鲜明的延续了延安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例如,柳青撰写的《创业史》一书中,虽然叙述生活苦难,但作品整体的基调仍旧是积极向上的。在陕西当代作家群体中,明朗的创作色调是作品主旋律。随后,贾平凹与陈忠实等作家的创作,依然呈现出积极与明朗的基调,伴随陕西文学的发展进步,其作品的主题也随之稳健与多样化。陕西当代作家自柳青喀什,极为善于撰写苦难生活,贾平凹、路遥与陈忠实更是对农民与乡村的苦难生活展开深刻的描写与揭露,其对于苦难生活阐述所呈现的批判意识和延安时期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批判意识存在相似之处。
(三)“文学作品”追求和倡导民族化与大众化
延安文学作品对于文学大众化与民族化的追求和倡导,是我国现代文学迈向民众和民间的关键发展时期。延安文学作品的艺术追求对陕西当代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陕西文学突显了鲜明的民间与民族特点,直接沿袭了延安文学作品的精神与思想。延安时期,多数作家均由国家四海八方汇集,身处解放区,作家首先面对的便是理念与思想层次的转换。作家逐渐将目光转向基层民众,并真诚的体现基层民众命运、思想及心理。因此,乡村衍生出的新民俗、新民风成为当时作家写作的新元素,以往民间文艺方式变成作家艺术创作的主要选择。陕西文学的民间民族特点主要呈现在作家对于陕西民间风俗的民众生活习惯的描述层面。在小说形式层次,重视故事编织、结构完整、矛盾交错与悬念设计,在语言使用层次化俗为雅。贾平凹针对汉语的改造与借鉴,促使其作品语言更具特点。陕西作家大多追求质朴的艺术风格,塑造浓厚的民间氛围,这也使得其作品成为具备陕西特色的民间风情画,呈现出延安文学作品精神的迹象。
(四)“文学作品”重视农村与农民色彩的突出
延安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其的诞生不仅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发展下形成的文学景观。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延安地区,集聚源自全国各个地区的文学家,而这些文学家所表现出的创作激情与创作成绩,成为我国文学历史中闪光点,并且辉映世界。延安文学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學领域的珍贵财富,其对陕西文学产生的影响即深刻又深远。并且,文学的时代感、工农名方向,以及作家坚定的政治思想、文学信念、社会责任意识是延安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主要精神内容,这一文学精神对于陕西文学的影响延续至今。延安文学作品极为重视农民与农村色彩的突出,在当时文学领域对于其他题材作品的创作造成挤压趋势,促使其并未受到高度重视。这不可不说是我国延安文学作品的历史局限,我国陕西当代文学自柳青开始,在乡村主题蓬勃发展且优势明显的态势一直可延续至今,不但是耐人寻味的景象,而且也是近几年国民讨论较多的热点问题。乡村主题作为陕西地区作家的创作强项,是陕西文学领域光耀文坛的优势,但是这是否也反映出陕西文学主题相对单一与作家创作相对保守的现象,依然值得深思。陕西文学当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城市基调文学作品较为少见,主题相对单一使得陕西当代文学多样性与丰富性不足。另外,陕西作家对于乡村生活的过于留恋,对于苦难生活的多次阐述,难免会迈向创作思维与创新精神封闭的状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国民对于陕西文学的日后发展十分关注,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也是学术界议论较多的热点话题。陕西文学发展与延安文学作品精神息息相关,可以说,延安文学作品孕育出陕西文学,延安文学作品精神孕育着陕西作家,并且延安文学作品也推动了陕西文学领域的发展、进步。陕西文学日后的发展仍旧需要延安文学作品所蕴藏精神的引导,延安文学作品精神一直是陕西文学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韩红建,蒋跃.多重视阈下的陕西当代文学译介模式反思[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04):61-66.
[2]田龙过,常文静.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陕西文学精品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4(08):99-101.
[3]李建军.论陕西文学的代际传承及其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当代文坛编辑部,2012:7.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