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延峰
【摘要】 目的 探討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 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 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创面愈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ntibiotic bone cement on wound healing of traumatic tibial osteomyelitis. Methods A total of 96 traumatic tibial osteomyel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by odd-even number of admission,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by local antibiotic perfu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local antibiotic bone ce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one defect length, soft tissue defect area and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9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85.42%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one defect length was (1.42±0.23) cm, soft tissue defect area was (0.76±0.25)cm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1.79±0.37) cm and (0.99±0.48)cm2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bone defect length and soft tissue defect are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operation, the pain score (2.47±0.79)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85±0.98) poi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6.2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25.00%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tibial osteomyelitis, antibiotic bone cement treatment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it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ngth and area of the bone defect, low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has high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Antibiotic bone cement; Traumatic tibial osteomyelitis; Wound healing
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类骨科疾病, 具有治愈率低、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 若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 极易发生组织缺损、感染等情况。致病菌通过外伤或者手术切口进入股骨骨折局部从而引发骨组织感染, 随着骨折内固定手术的增加, 极易导致发生感染、骨缺损、骨外漏等, 该原因是造成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主要病因[1, 2]。临床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主要原则为控制感染, 为探究最佳治疗方案, 本院特选取2018年1月30日~2019年1月30日收治的96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30日~2019年1月30日本院收治的96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各48例。常规组患者男25例, 女23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2.09±8.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5例, 高处坠落致伤11例, 重物撞击致伤14例, 其他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4岁, 平均年龄(42.28±9.6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14例, 高处坠落致伤12例, 重物撞击致伤13例, 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本次研究;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配合研究, 并和医院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均为胫骨骨折以及创伤性感染;④均经过了CT扫描确诊。排除标准:①肝肾、心脏等并发疾病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②病历资料不完整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③对治疗过程中所涉及药物有过敏现象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④對相关措施配合度不高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⑤患有重大精神疾病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
1. 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负压引流治疗, 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
1. 3. 1 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 取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 做药敏试验, 依据检测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术中彻底清除病灶, 钻通骨髓后取双氧水、碘伏等实施浸泡冲洗;进行细菌培养, 负压引流后实施缝合, 在水管中放置敏感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 及时处理患者损伤的皮肤, 依据实际情况给予骨折固定。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灌注, 一般需要连续灌注21 d[3]。出院后通过电话或者上门进行随访。
1. 3. 2 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 术前准备工作与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一致, 待脓液减少后给予患者1 mg盐酸万古霉素, 同时加入20 g骨水泥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钾酯试剂, 待混合物成糊状后依据流程制成骨水泥珠链, 长度约0.7 cm, 骨水泥珠链采用钢丝串联可方便后期取出。若骨折缺损部位严重, 可在胫骨髓腔内填充整块骨水泥, 后实施负压引流, 待长出健康息肉后取出骨水泥珠链, 实施植骨。出院后通过电话或者上门进行随访。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
1. 4. 1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创面颜色红润, 未分泌脓性分泌物, 无异味, 可视为显效;术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创面颜色稍红润, 有少许分泌脓性分泌物, 无异味, 可视为有效;术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创面愈合较差, 分泌脓性分泌物, 有异味, 可视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术后相关指标 包括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
1. 4. 3 疼痛评分 采用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具体做法:取一纸条, 作一条10 cm的横线, 一端标0(无痛), 另一端标10(剧痛), 中间表示不同程度疼痛, 患者依据感觉选择自己的疼痛点, 0~3分表示轻度疼痛, 4~7分表示中度疼痛, 8~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 4. 4 并发症 包括局部肿胀、病灶疼痛、皮肤温度升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手术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工业等的发展, 导致骨折病例数逐年增加,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就是胫骨骨折。发生胫骨骨折后, 病原菌可通过创口进入骨组织, 从而造成感染, 导致发生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 主要集中发生于中青年人群, 发病后, 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寒颤、发热等症状, 并不利于身体健康[5]。采取抗生素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利于患者康复。传统治疗中, 临床主要采取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难以深入病灶, 导致部分残留的细菌可使病灶处组织发生坏死, 在抑制了抗生素的渗透[6, 7]。近年来, 临床开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目的为分析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实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效果[8]。采取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虽然具有一定效果, 但是敏感抗生素难以深入病灶, 易发生细菌残留问题, 残留的细菌可导致病灶组织坏死, 同时也可增加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复发率, 因此疗效并不满意[9]。抗生素骨水泥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钾酯以及抗生素, 具有良好的支架和填充效果, 可为远期植骨创造充足的空间, 且治疗过程均处于病灶范围, 抗菌效果彻底, 不会产生免疫反应, 有利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 抗生素骨水泥所释放的浓度为全身给药的200倍, 作用时间长, 局部杀菌环境稳定, 因而可良好控制创面感染[10]。
综上所述, 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 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庆星, 施少郡.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药, 2019, 39(3):261-262.
[2] 吴欢乐.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117-119, 171.
[3] 韩大伟, 张百明, 叶灵超.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4):673-674.
[4] 刘光永. 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抗生素在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体会. 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3):226-227.
[5] 章晓云, 陈跃平, 龙飞攀, 等. 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4):371-373.
[6] 邓杰. 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17):2716-2719.
[7] 马向伟.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3):116-117.
[8] 张际平, 叶颂霖, 伍见峰.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对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黑龙江医药, 2016, 29(4):720-722.
[9] 郭仕强. 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临床效果. 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7):544-545.
[10] 董文涛, 彭吾训, 周永芳, 等. Ilizarov外固定架骨延长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效果分析. 广东医学, 2017, 38(4):567-570.
[收稿日期: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