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美思
【摘 要】当前我们处于大众艺术为主导的时代,在新的消费观念下,艺术消费和艺术创作开始走向通俗化和大众化。这也使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艺术生态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实际艺术创作过程中为了能够与商业需求相迎合,更趋向于通俗,艺术家往往受市场左右,这也促使艺术生态呈现出新的格局。本文从消费与文化入手,阐述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社会;艺术生态;艺术消费;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226-01
所谓的消费社会,是以丰富的物质生产和市场经济繁荣作为主要特点。当前我们处于消费社会环境下,这种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在新的消费观念影响下,艺术生态呈现出各种变化,艺术往往为了迎合市场,对个人艺术风格不再过于追求。利用大数据分析即能够预测出什么样的作品能够被大众喜爱和接受。也正是在这种大数据思维模式下,艺术创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艺术项目往往会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普通大众成为艺术作品的受众,双方对艺术创新需求较小,新一代年轻人主观上对艺术还具有一定的需求,因此不必担心艺术会走向媚俗。而且在当前艺术消费大众化的新环境下,其对于艺术创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消费与文化
在物资过于丰富的情况下,会对人们的消费方式带来较大的改变,人们不再追求物品的实际功能,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通过将过剩的物资进行整合,集中在一起进行消费,但这种消费实质上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商品,更多是一种文化氛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到多元的服务,这会使其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满足,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可以说文化在与消费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人们消费的是文化而不是物质本身。特别是人们在消费时强调特色,实质上特色就是一种文化背景。而且以文化为背景的品牌效应也能够有效提高消费水平。如果将人类社会的消费比作一个金字塔结构,与塔尖越接近,消费文化价值越高,消费品的实际价值就越低,这也使文化成为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的顶端。因此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艺术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二、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一)消费社会将艺术引向大众和流行
消费社会对艺术的影响以20世纪60年代作为分水岭,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艺术思潮有效分隔开来。现代主义主张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更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大众与共性,即在后现代主義艺术创造过程中,通过将最为大众的事物与艺术进行结合,使艺术的光环得以削减,增强其“俗性”,促使艺术走向“大众”和“流行”。
(二)消费社会使艺术商品化
当艺术品与大众事物相结合时,其被贴上“大众”和“流行”的标签后,艺术也从“神坛”上走了下来,艺术品的创作不再重视原创性,开始有了复制和挪用的概念,这些概述被引入到艺术创作中来,这也降低了对艺术家的考核标准,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并创作出艺术品。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艺术品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上艺术品质量参差不齐,使人们无法辨别。消费社会背景下艺术品的大批量生产导致其失去了独一性,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的商品化。
(三)新一代青年艺术家成为艺术消费的引领者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物质生活富足,这也促使大众对艺术欣赏和消费越来越普及,但艺术品价格阻碍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成为艺术消费的引领者,其作品发展成为大众艺术消费的一个趋势。
(四)更多的民众能够接触到艺术
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艺术机构借助于各种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并发展出完善的商业链条,不仅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艺术,同时也使艺术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针对普通大众对艺术的需求,当前在购物中心即有较多的艺术形态展示出来吸引观众,同时也为观众在消费体验过程中增加了视觉享受。传统的参展作为一种单一活动,在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参展已成为商业链的一个环节,将顾客与观众合二为一,使更多的民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艺术。特别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图像化和3D化处理后向人们进行展示,更拉近了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基于商品经济大潮对艺术创作的冲击,使艺术创作从表达个人情感变成为了商业而创作。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将创作与商业挂钩才能使其名利双收。特别是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艺术品的批量生产,给艺术家带来了较大的考验。在消费社会影响下能够保持本质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艺术打破了原来的桎梏,但也应避免过度被商业化。在当前艺术创作过程中,在迎合市场前提下,通过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来挣脱约束,把人变成社会的主导,这样艺术家才能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使受众在观赏过程中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苗苗.论消费社会里的艺术生态的新格局[J].工业设计,2017(08).
[2]王一川.当前中国艺术生态问题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7(02).
[3]顾谦倩.浅析消费社会的美学新形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0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当代艺术与差异文化的关系研究”最终成果,项目编号:2018C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