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背小人”与时间的游戏

2020-04-17 09:02曹霞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驼背华文小人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黄锦树的《迟到的青年》有着令人眩惑而恍惚的叙事“外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海峡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笈巴港口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抓捕“那人”。此前不久,大英帝国也派遣过驻在印度的特务精英实施抓捕方案。然而,不但“那人”杳无音信,就连派去的干员也沉寂如海。

“那人”到底是谁?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他”游走于世界各地:上海、北京、莫斯科、鹿特丹、伦敦、新加坡、印度。“他”的踪迹也为各方所捕捉:日本密探、中国记者、英国军情处、纳粹德国情报部门、印度支那情报部、蒋介石的情报头子戴笠。世界各地情报组织均有对于“他”的记录,但又各持一辞,莫衷一是。

《迟到的青年》有着与作者获得“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的小说集《雨》相似的风格,亚热带的潮湿旖旎、梦魇的黏着粘稠、时空的迅捷转换,呈现出不同于大陆写作的南方以南的气象。

华人的后代、马来西亚籍、台湾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华文写作的经验,种种“破碎”合成了完整的“黄锦树”。他清楚地感觉到种种分割带来的“误解”,他理解这些“误解”,并执着于让马来西来“被看见”。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关于“马共”(马来亚共产党)的书写。《迟到的青年》中的“那人”有着“马共”的影子:外表似华人又似犹太人,孤身携带着巨大的箱子,躲避着世界各地情报组织的追捕,看似要奔赴某地,抵达却遥遥无期。关于“他”的“准确的情报”有无数版本,“他”的姓名、长相、衣着、化名、身份资料可以编成一部故事集。各方自以为“准确”的信息合起来是相互矛盾的。

黄锦树是要写“马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程吗?不然也。一個隐约起伏、偶而出现的关键词将明朗爽烈的“革命”故事分拆、氤氲成了一段“传奇”,使得小说弥漫着深重的迷离气息。这个关键词就是“驼背小人”。它最初出现时,用于形容颗粒粗粝的照片中的“他”:“背拱起,整体上予人驼背小人躲在大衣里的感觉,仿佛畏寒。”再出现时,是“他”回忆起自己流落于阴暗的巴黎街头小巷时,一个“驼背小人”与他擦身而过,用有着数百年污渍的旧皮箱换走了他所有的家当。最后,“驼背小人”成了“驼背老人”。从“他”那个张开的巨大箱子里,爬出了一个“驼背老人”,像只寄居蟹快手快脚地消失于草丛中。

对于中国知识界和文坛来说,“驼背小人”这个意象通向的是本雅明的《驼背小人》。“驼背小人”是德国童话中的捣蛋鬼、淘气鬼,喜欢伸腿绊倒别人,具有神奇的魔力,也是本雅明童年记忆中梦魇般的存在。在《迟到的青年》中,“驼背小人”的出没赋予了“那人”以主宰时间的魔性,时间被收住了,黏住了。凡“他”所经之处,时间停滞,“火车误点,轮船延搁”,连飞鸟的速度都慢了下来。钟表店里,指针逆行或停止。而那些感受到“他”经过的人们,或突发心脏病而逝,或被攫走了当下时光,或被回忆中的往事击中而沉入了无尽的惶惑和伤痛。

这种在时间之链上无序的滑动与游走,使得《迟到的青年》在美学上趋向于精神和形式的先锋。在这种自在自为的书写中,“那人”从“马共”这一实体性的存在物之上滑脱下来,祛除了在地性的身份与实践,而成为永恒的时间的“巫师”。“他”影子般地行走于兵荒马乱的世间,从东到西,从亚洲到欧洲,见证着人世间的情与欲、爱与恨、忠诚与背叛、团圆与战乱等种种变幻对于“人”的侵蚀和磨损。

因此,我更愿意将《迟到的青年》称为是一场“时间的游戏”。那些如梦的旅程,墓园的回礼,死而复生的枯骨,瞬间变换的容颜,少女孕身空荡,男孩白发苍苍。海螺般的巨大沙漏里,金沙缓缓下泄,伴随着“时间开始了”的风语……它们都指向着时间的随意赋形。毋宁说,黄锦树是时间的主人,他任性地将线性时间进行剪裁,切割揉捏成片状絮状的存在,使之自由地游离、交叉、往返,随意地跨界和妄为,从而将不同年龄、地域、阶层、国族的人们的生存景象缝合起来。在这种“织锦”般的繁复和接驳背后,是作者自己多种身份、文化与叙事域的复杂合成。

自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之后,久已不见这种元气淋漓、天马行空的书写。提供这种异质性写作的是“异乡人”、“外来者”黄锦树,这就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大陆本土的写作。什么时候,我们能突破“前先锋”和“现实”、“流量”的拘囿,促生出元气涌动的文本,既有文化底蕴的沉淀,也有诗意想象的飞扬,并能将之圆融地灌注于广漠辽阔的历史气象之中。记之以期待,等待。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猜你喜欢
驼背华文小人
两个驼背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指印小人来了
驼背侠
治驼背
木勺小人
与小人为伍
杭州特产
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