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云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00
犬巴贝斯虫病俗称焦虫病、附红细胞体病,是通过中间宿主蜱虫感染犬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寄生于犬的巴贝斯虫主要是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在我国以吉氏巴贝斯虫为主。该病呈地方和季节流行性,对犬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1]。在犬被蜱虫叮咬后,巴贝斯虫会进入犬的血液内,寄生在血液中的红细胞上,破坏红细胞,从而破坏机体的造血功能,损害病犬的脾脏和肝脏等。犬巴贝斯虫病以高热、贫血、黄疸、血尿以及消瘦等为主要症状,可直接通过发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本文通过对1例犬巴贝斯虫病进行分析,提出了犬巴贝斯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患犬为金毛犬,雄性,4岁,体重31.2 kg,免疫完全。主诉:一个星期前带患犬于十堰市四方山游玩,回家后在犬身上看到一只草蜱,用手直接扯掉后就没有在意,几天后发现患犬精神十分沉郁,不食,乏力,无其他病史。
患犬精神沉郁,萎靡不振,眼结膜及口腔结膜黄染,舌头苍白无血色,尿液呈酱油色,体温39.8 ℃,呼吸频率36次/min,心率122次/min。在右耳后,接近颈部的皮肤上发现一只十分饱满的蜱虫。根据了解到的发病史,再结合高烧、血尿、贫血及黄染等临床症状,疑似犬巴贝斯虫病。
在患犬前肢静脉采血3 mL,通过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患犬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参考范围,表明患犬贫血十分严重;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说明伴有严重的炎症。
将采集的血液滴1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用盖玻片轻轻推开至另一端,置于平面上自然晾干。染色后擦干血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红细胞边缘或偏中央处有染成蓝色的圆点或小杆状的虫体,在一个红细胞内可以看到一个或多个虫体。结合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血常规诊断以及血涂片镜检结果,可确诊为犬吉氏巴贝斯虫病[2]。
轻拨患犬毛发,检视患犬身上是否还有蜱虫。发现蜱虫后,将碘伏或酒精滴在蜱虫身上以麻痹蜱虫神经,等5~10 min后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夹住蜱虫的口器,迅速拉取出蜱虫,最后用肥皂水擦拭伤处以消炎。
将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稀释成5%溶液,根据患犬的体质和病情掌握给药剂量,通常按体重一次给药3.5 mg/kg,肌肉注射,间隔48 h注射一次,一般注射1~2次即可。进口比利时焦虫针,按体重一次注射12.5 mg/kg,5 d一次,一般注射1~2次即可。
要进行消炎、退烧、护肝、补液。葡萄糖盐水200 mL加头孢曲松钠0.6 g,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200 mL加ATP、辅酶A、肌苷各1支,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200 mL加维生素C、B1、B6、B12,静脉滴注;安痛定2 mL肌肉注射。
按照上述方案治疗3 d后,患犬未见好转,且精神愈加沉郁,后肢无力,步态不稳,体温下降到38 ℃。故紧急进行输血治疗。通过“三滴血”法,将患犬与献血犬进行血液配型,未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即为相配。采集献血犬的血液500 mL,置于有枸橼酸钠的血袋中,按照患犬体重,给其输血30 mL/kg,控制好输血速度,每天一次。输血2 d,患犬临床症状稍有减轻。
按照上述方案治疗8 d后,患犬初步康复。主治医师建议给患犬口服消炎药和护肝药、补血药,间隔一个星期后再到医院打一次杀虫针,需打2~3次;还需让患犬多休息,不去草坪和上山玩。一个月后,对患犬进行复查,镜检未发现虫体,完全康复出院。
犬巴贝斯虫病在犬的重大传染病中排第六,也叫6号病。每年的4~11月,是该病的多发季节,季节性发病率高,平均死亡率在30%左右。在上述病例中,主人没有意识到蜱虫对犬的危害,没有及时正确处理,等到患犬病情很严重时才到医院治疗。此时患犬身体机能已经受到很大的损害,导致治疗过程十分凶险,治疗期延长。当患犬有极度贫血、呕吐、全身颤抖等症状时,进行大量输血是最后一步抢救措施,可以给患犬自身造血赢得时间。临床上第1次输血可不配血型,但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在对一些危重病例进行治疗时,即使输血再输血,患犬的血象也没有任何改变,或有改变,但不能持久稳定,这说明患犬的肝脏已经坏死或肝脾等造血器官已没有造血功能,此时,再输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患犬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流口水、后肢无力、肌肉震颤、角弓反张和瘫痪等一系列神经症状(一般在5~6 d时突然发生,之前没有任何先兆),此时治疗已经十分困难,死亡率极高。
要做好疫区的防蜱灭蜱工作。对于健康犬,可用贝尼尔进行预防注射,预防效果可以保持20~30 d。在易感染季节尽量不要带犬上山或到草坪处玩,如果要去应事先给犬佩戴杀蜱项圈或涂点福来恩等药物,进行预防。像十堰市的牛头山、四方山、头堰水库、百二河水库的草坪都有携带巴贝斯虫的蜱虫。此外,还要定期对健康犬进行药浴驱虫。现在国外一些地区已经广泛应用巴贝斯虫病弱毒疫苗或分泌性抗原疫苗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