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绍萍
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永吉 132213
提到散养鸡,首先浮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各种可口散养鸡“鸡肴”或鸡汤,但孰不知如此美味的汤肴是从何而来。近年来,由于种禽类疾病致使散养鸡的产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率。现对此情况,为大家介绍一些相关有益于养殖散养鸡的饲养方法,具体如下。
1.1 散养鸡的病害种类
1.1.1 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所有家禽都会感染的急性败血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为来势急、病情重、死亡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主要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环境用具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本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在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密度较大,通风不良,天气酷热情况下更容易发病。
1.1.2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在全年各季节或各阶段均有可能出现,但一般会在育雏阶段更为常见,通常无明显或典型性的症状或征兆,因此,当发现时已到疾病的后期,治愈率极低。小鸡受到感染时,则会出现腹泻、出血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使大范围的传染。
1.1.3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为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由于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鸡舍空气、灰尘、饲料、饮水等都存在大肠感觉所以多发。该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腹膜炎,输卵管炎,气囊炎等多个血清型。在散养鸡中以腹膜炎型常见,病鸡多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吃不喝,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剖检后表现为心包炎,心包膜厚不透明,心包有淡黄色的积液,肝周炎,最后导致全身败血症而死亡。
1.1.4 寄生虫疾病
该疾病亦属散养鸡常见的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较长,早期无法及时发现,所以养殖人员要定期的对鸡进行驱虫药的投喂等,主要高发有球虫、住白细胞原虫、组织滴虫鸡蛔虫等。
1.2 导致散养鸡患病的原因
①人工饲养次数不规律,每天或多或少,无固定的次数和用量。
②饲料营养严重失衡,饮食结构欠合理。甚至有时候激素用量过大,导致鸡的免疫力下降,肠胃弹性不足而致的发生和泛滥,球虫病的发生和泛滥。
③在人工喂养时,饲养员对自身的消毒工作未做到位,会导致细菌进入饲料里被鸡吃进自已的肠胃里而引起感染生病。疫苗接种工作未及时而有效的做到位。
对散养鸡病害的诊断除了饲养户自已平时根据平日的一些喂养观察经验,可发现鸡是否患有疾病。如首先会明显的看到鸡的精神状态与往日有异,厌食、排泄物的颜色和形状异常,此时应叫兽医前来进行专业的诊断,如对鸡的肠胃镜检或血液检测。
3.1 严把鸡雏质量关
要想鸡的产量理想,必须孵出一批健康的鸡苗,而鸡苗的来源则至关重要,首先应从当地的品牌诚信商家鸡场获得一批孵化出的健康雏鸡,在选鸡雏时,可选择叫声响亮、羽毛光滑发亮的、眼睛大小匀称并有神的、腹部肌肉弹性好的雏鸡。
3.2 必须重视散养鸡的疫苗免疫
要想减少散养鸡的病害,必须及时为鸡免疫与当地鸡群流行病现状相吻合的疫苗,通常农村散养鸡使用的疫苗有鸡传染性法氏囊、鸡痘、禽流感、新城疫等。在为鸡免疫疫苗时需注意以下三点:①在免疫前先停水2 h;②使用疫苗时先看清楚疫苗的有效期,并且疫苗必须是在4 ℃的温度中取出。③在稀释疫苗时,不得使用含氯的自来水,最好使用天然井水稀释。在鸡的饮水中需添加2%的脱脂奶粉,以提高免疫效果。
究其饲料质量,首先需从饲料来源着手,当小鸡孵出的第一个月,雏鸡饲料应从品牌诚信商家处购买雏鸡颗粒饲料,一个月后,雏鸡的饲料可用干净卫生的配合饲料,一般有麦麸、玉米细臻、谷子、黄豆臻、花生麸、豆粕等配合鱼粉拌和均匀进行喂养雏鸡。两个月后可用平常普通的营养饲料。应添加沙粒100~150 g/kg饲料,帮助鸡的肠胃消化。
要想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散养鸡的养殖环境管理也相当重要,因为,在养殖过程中,鸡舍里所使用的垫料夹杂着鸡的排泄物,会滋生大量的病菌及细菌,容易引起抵抗力较弱的鸡被病菌感染,然后鸡与鸡之间再互相传染,导致较大范围的感染。因此,需及时更换垫料及清理鸡的排泄物,给鸡舍及时通风。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散养鸡的饲养管理主要有清洁消毒、病害控制、育雏。
4.1 清洁消毒是指对鸡舍四周的卫生必须勤打扫清洗,及时予以消毒通风,空置通风至少21 d。同时,要减少外来人员进出鸡舍,饲养人员进出鸡舍需严格对自身进行消毒方可进入。
4.2 病害控制是指及时科学而合理的为雏鸡免疫疫苗,平日注意对鸡的合理营养卫生饲养。
4.3 在育雏时,务必为雏鸡铺垫垫料,如麦草或谷壳等取暧隔潮,如垫料变潮湿需及时更换。保持雏鸡鸡棚的空气新鲜,及时注意鸡舍温度。一般育雏时鸡舍温度应随着周龄的变化而变化,一周龄的温度应在30~32 ℃之间,每周逐减3 ℃。
总之,散养鸡的日常饲养并非易事,需不断的用心去观察和学习,才能高效的培殖出优质散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