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114 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为“大流行病”。这一突发性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严峻形势必将严重影响全球承包工程业。作为全球工程承包服务第一大提供国,疫情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的打击必然是首当其冲。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笔者特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及中国海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应对海外恐怖袭击、绑架、抢劫等治安事件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和有效经验。当前形势下,有必要把海外领事保护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来。要为海外工程人员撤出疫情特别严重国家或地区提供安全、快捷的通道;要为海外工程人员提供周密的卫生防疫知识、基本的卫生防护器材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要把国内近两个月的疫情防控经验运用到海外工程项目上去,组织中国卫生医疗队为受感染的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保证尚留在海外工程项目上的中方人员的卫生安全。
像2003 年“非典”催生“淘宝”一样,2020 年的“新冠”也必将加速又一轮的产业迭代,诸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迭代、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迭代、线上办公对传统办公的加速迭代、远程医疗对传统医疗的加速迭代、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迭代、技术密集对劳动密集的加速迭代、健康生活对“拼命挣钱”的加速迭代等。经过这次新冠疫情的洗礼,笔者认为上述的大趋势越发明朗化了。
“新冠”对于所有企业是一场“倒逼”,逼着企业作出抉择。业内专家说,在危机形势下企业要“壮士断臂”,要学会做“加减法”。笔者认为,对承包工程企业来说,“壮士断臂”倒是不见得,但现在确实是下决心实行对外工程承包模式转型的时候了。“加”大资本引领下的高端咨询、管理和技术输出,“减”少甚至停止低端的劳务输出;“加”大机械化、自动化和智慧建造的投入,“减”少甚至杜绝劳务密集施工模式;“加”大海外项目本地化力度,“减”少跨国派遣施工管理人员。
我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实行承包模式的转型。比如,通过税务优惠政策鼓励我国金融机构融投资的“一带一路”项目聘用中国设计咨询企业或西方设计咨询公司与中国设计咨询企业联营;通过科技发展基金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上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智慧化建造。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工程项目而言是不可抗力,必将牵涉到项目合同工期延长及派生出其他复杂的商务问题。为此,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在合同存续的海外工程项目上及时向业主方发出遭受不可抗力的通知,搜集因此影响履约的具体证据,避免日后业主方追究“拖延完工”的责任和索赔。如果项目投有保险的,也要审视保险条款,研究是否有需要提出理赔的事项。
作为中国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提供保险服务最主要的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可以针对当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局面推出保险服务产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律师协会等行业组织可以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商务和法律的支持。
承包工程行业不会消亡,而落后的建造模式和施工方式必将被淘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警示我们,劳务密集型施工企业发展之路将越来越窄,人海战术的施工模式必将被淘汰,代之以装配化、机械化、智能化、远程化施工方式。有远见的承包工程企业应率先研究开发“四化”施工模式,率先实现用“技术密集”取代“劳务密集”施工。可以预见,在这一变革中领先的承包工程企业必将在今后国内外两个市场上“秒杀”依然停留在人海战术施工模式的企业,成为承包工程业的龙头。
作为承包工程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各地方政府建设厅或建委可以颁布法规,强力推行装配化、机械化、智能化、远程化施工技术,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历史。这一大趋势给对外承包工程业带来了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相当一批长期从事海外施工的技术工人在国内闲置下来,成为对外承包企业需要“分流”的冗余人员;二是海外项目工地上缺乏当地劳务的基层管理人员,当地劳务的施工效率低下。借鉴30 多年前西方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时用“洋技师”带中国工人的经验,对闲置下来的海外工程技术工人集中培训,建立一支会外语、懂管理、精操作的基层劳务管理队伍,并通过他们对当地劳务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和施工管理,将是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的钥匙。
建议相关机构专家,按不同的工种门类编制中国技师和当地劳务双语化、图文式的培训教程和教材,录制相应的系列化培训课程,以大大减少海外工程外派现场施工人员,有效提高当地劳务的操作水平和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