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运用MR和CT检测诊断效果分析

2020-04-17 05:46天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天津300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肝癌

天津市北辰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运用MR和CT检测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生结节共34例、小肝癌共46例,均采用MR和CT检测,且对检测后确诊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3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的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4.12%;经CT检查后确诊率64.71%。46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5.65%,经CT检查后确诊率为76.09%。影像学上,MR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组织。结论:MR与CT检测技术应用于再生结节、小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前者优势更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组织,继而为肝硬化患者的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肝癌,为此在临床上尽早实施治疗十分重要,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而实施治疗前提在于确诊,只有选择合适诊断方式,才能区分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不同,以便于选择针对性药物治疗,这对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本院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运用MR和CT检查诊断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和CT检查,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再生结节共34例、小肝癌共46例,均采用MR和CT检测,且对检测后确诊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36~70岁,平均(52.32±1.45)岁。

1.2 方法

CT检测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扫描,其中管电压控制在100~120kV,管电流控制在200~300mA,重建层厚为1.0~1.2mm;指导患者检查前30min饮用温开水800mL,再对其进行常规平扫,选择仰卧位,扫描时屏气,随后在呼气末进行平扫,扫描部位从膈顶至肝部下缘;扫描结束后为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对其肘静脉注射碘海醇100mL,注射完毕后切换为动态增强模式,再对患者整个肝区进行检查,扫描结束后对图像进行重建处理。

MR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再对其进行平扫T1W1、T2W1;其中参数控制在8~10mm,视野范围为52cm×42cm;动态增强扫描前为患者静脉注入对比剂,注射完毕后扫描,且依次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其中层厚控制在8~10mm,采用常规SE/FSE自旋回波序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80例肝硬化患者的再生结节确诊率及小肝癌确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1.00软件对本文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n、%)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对比价值。

2.结果

2.1 再生结节的确诊率

见表1数据可看出34例受检人员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4.12%;经CT检查后确诊率64.71%。

2.2 小肝癌的确诊率

见表2数据可看出46例受检人员经MR检查后确诊率为95.65%,经CT检查后确诊率为76.09%。

2.3 影像学特点

34例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经MR检查后可发现T1W1为高信号,T2W1为低信号,其中T1W1高信号中以栗粒状、均匀的小再生结节为主,呈弥漫性分布,该特征可用于区分肝细胞癌。经CT扫描后的再生结节为低密度影,具有较为清晰的边界,若是选择增强扫描,则可见不均匀、不明显的病灶强化,若是门静脉期显示为密度强化,可排除恶变的可能。

46例肝硬化小肝癌经MR检查后T1W1为低信号,且存在多样化特点,若是部分结构显示为结节状态,则应考虑再生结节。经CT扫描表示为小肝癌边界清晰,以低密度病灶为主,若是选择增强扫描则肝动脉期表示为强化的高密度结节,门静脉期为低密度灌注。

3.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发生率在临床上呈日益上升趋势,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即在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疾病的患者高达20万左右。经临床不断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该病具有病情发展快、发病隐匿等特点,即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往往在初次确诊时为中晚期阶段,继而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因此在临床上及早进行检查及诊断十分重要,对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明显促进作用[3-5]。曾有相关文献表明,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均是肝硬化进展期发展的标志性结构,因为肝癌的发生是一个较为漫长,且逐渐演变的过程。肝硬化再生结节则是该过程中演变的第一步,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不典型增生,再进一步增加演变肝癌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及小肝癌十分重要,以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6-8]。

表1. 3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经MR和CT检查后的确诊率比较(n=34,n/%)

表2. 46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经MR和CT检查后的确诊率比较(n=46,n/%)

目前,临床上采用影像学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对鉴别肝硬化并发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CT技术在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容积式采样及扫描,具有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即在指导患者屏气时完成对肝脏组织的扫描,其中屏气行为能够避免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且减少呼吸运动所引起层面跳动及伪影的产生[9]。但也存在缺点,对于部分分化较好的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血供显示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发生相互重叠情况,从而影响两者之间的区分。而MR是一种新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显像清晰、对比度高、信息量大等优势,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扫描,避免漏诊及误诊情况的发生。加上对人体无电离辐射等不良影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以上两种检查方法相比,MR优势更大,不仅能够清晰显示不同质地肿瘤组织、再生结节、肝硬化纤维条索,病灶边缘,并且还能动态的过程病灶血流动力学特征,对进一步提高诊断确诊率具有积极作用[10]。

总而言之,MR与CT检测技术应用于再生结节、小肝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前者优势更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病灶组织,继而为肝硬化患者的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肝硬化结节肝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