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辉 王萍
1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医学影像科 (福建 厦门 361000)
2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放射科 (福建 厦门 36102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研究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诊断后对患者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所有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数值的差异。结果:根据治疗的95例患者的情况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冠状动脉循环受累指标、其他等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因素;95例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快捷方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作为老年人病死率首位的心血管病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脏扩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1]。目前,临床上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诊断方式是进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查,这主要是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辐射、可重复、分辨力比较高等优点,被大众所接受[2]。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应用研究,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总计患者95例,男68例,女27例,年龄(41~66)岁,平均(58.25±8.53)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能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有关诊断工作。③病情平稳,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④可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者。②精神异常者。③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诊断的患者。④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⑤严重心率失常患者。
本次95例患者分别接受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超声心动图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设置为3.5~5.0MHz,依次从左心室长轴位开始,对各个关键部位进行探查,并对房室腔内径、大动经内径进行检测,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计算和记录。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3]。扫描序列包括:首过灌注、电影、亮血、延迟强化序列。设置速率为3.5mL/s,静脉注射0.2mmol/kg马根维显(德国拜耳公司)和20mL生理盐水,15min之后进行延时强化扫描,主要对左心室两腔心、四腔心等切面进行全面扫描[4]。
①所有患者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冠状动脉循环受累指标、其他等因素进行分析。②95例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数值进行比较。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治疗的95例患者的情况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冠状动脉循环受累指标、其他等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因素。详见表1。
95例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N=95,n/%)
表2. 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数值比较(N=95,±s)
表2. 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数值比较(N=95,±s)
检查方式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mL) 心输出量(L/min)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55.30±13.85 56.49±4.39 3.74±1.28超声心动图 56.40±10.49 57.93±3.82 3.73±1.02 t 0.116 0.596 0.215 P>0.05 >0.05 >0.05
缺血性心肌病最主要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血压升高、超重肥胖、凝血等,因此对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进行合理的膳食结构,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增加体力活动,减少血小板启动,预防血栓的形成[5]。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用药物治疗外,运动和饮食也同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根据治疗的95例患者的情况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冠状动脉循环受累指标、其他等因素,其中不良生活习惯中,吸烟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因素,由此看出,早期给予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磁共振成像主要是通过心肌灌注成像对心脏的循环过程进行检查,为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给予临床可靠的指标,准确性更佳[6]。而超声心动图的优点有成本较低、方便快捷、并且不会对患者产生辐射,但是却对不规则的心室测量的精度有限,因此诊断的可靠性较差。95例患者进行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将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快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