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胃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症状以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为主。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进展,但患者治疗期间仍伴有疼痛,痛苦较大,生活质量较低。有研究指出,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到胃癌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缓解疼痛[1]。本文于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并观察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8例作为样本,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性别:男/女=28/11,年龄(57.01±13.62)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7/12,年龄(57.22±13.59)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内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模式,护理方法如下(1)入院时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教育,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疼痛的危害,告知患者疼痛的缓解方法,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2)住院中的护理: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根据其疼痛程度予以干预。针对疼痛较轻者,可嘱其通过听音乐的方式缓解疼痛,针对疼痛严重者,应予以镇痛类药物止痛。部分胃癌患者对镇痛类药物的依赖性问题存在顾虑,护理人员应使患者认识到,镇痛药物的应用几乎无依赖性,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3)出院后的护理: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姓名、联系方式、病情,以便随访。患者出院7d内,护理人员应通过打电话的方式随访,询问患者疼痛程度,询问患者目前所采取的镇痛方法。当患者出院1m左右,护理人员应予以家庭访视,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及病情,针对负面情绪严重者,可予以心理疏导,以免加重疼痛。患者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不得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得食用坚硬的食物,从而以减轻疼痛。此外,护理人员同样应耐心回答患者关于镇痛方面的问题,并指导患者联合通过放松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法以及用药的方式止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入院时疼痛(7.48±0.41)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中疼痛(3.14±0.11)分、出院后(3.02±0.57)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对比
2.2 患者预后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88.95±3.74)分、满意度94.8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对比
胃癌患者的疼痛来源有三,肿瘤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创伤、各类合并症的发生,均为诱发疼痛的主要原因[2]。全程护理模式为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对院外护理的重视程度更高[3]。除常规随访外,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同样应通过家庭访视的途径,持续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4]。采用该模式对胃癌患者进行护理,可使患者正确面对疼痛,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自我干预,依从用药,依从控制饮食,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使疼痛得以减轻[5]。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后,本组患者入院时疼痛(7.48±0.41)分、1年死亡率5.13%,与接受常规护理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住院中疼痛(3.14±0.11)分、出院后(3.02±0.57)分、生活质量(88.95±3.74)分、满意度94.87%,与接受常规护理者相比,患者疼痛程度更轻,生活质量更高,优势显著(P<0.05)。上述各项数据,证实了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胃癌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于胃癌患者入院时,及时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于患者出院后积极随访,持续性的予以干预,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联合利用放松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法以及用药等方式缓解疼痛,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