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金秋九月,沉静了许久的校园迎来了开学季。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个普通的开学季也变得特殊起来。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学校全面复学复课后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无疑是人们面临的一场“大考”。
为了迎接这场“大考”,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总结春季学期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一系列举措,特别是针对幼儿园托幼机构、中小学、高等院校等发布最新版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确保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并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应开尽开、应防必防
8月28日,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秋季学期开学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和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是全国教育系統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一是要严格落实更新版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要求。二是要努力做到秋季学期全面、正常、安全开学。实现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目标,要坚持“应开尽开、应防必防”的原则。“应开尽开”要求在满足开学条件的前提下,各个地区、各类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要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应防必防”要求必须将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落实到位,做到科学精准防控,确保万无一失。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调整完善防控措施,落实督导检查。
按照教育部党组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强”责任,突出“防”。各地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既要防止麻痹松懈,又要防止防控过度,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制度、要求,达到合适的“度”,坚决不能把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导向过度实施防控措施。二是“硬”管理,突出“实”。全面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落实更新版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都属于硬性管理要求,需要严格地贯彻落实。三是“化”疑惑,突出“效”。针对师生在新学期开学和校园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想法、疑惑和诉求,要及时掌握、有效化解,营造师生共同努力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良好氛围。
返校防疫,我们在行动
在教育部疫情防控会议要求的指导下,各级各地学校纷纷展开了秋季开学疫情防控筹备工作,确保学生们可以安全返校复课。
9月1日,太原市中小学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在结合春季开学成功防控疫情的经验下,根据秋季开学的实际情况,各学校在开学前便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情况进行了排查,有些学校还需要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七天内核酸检测证明。学校方面表示,开学后会严格落实错时错峰上下学、区域化管理、分散住宿、分散就餐等防控措施,执行“晨午检”“日报告”“零报告”等制度,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精准管控。此外,对教室、宿舍、卫生间、开水房、餐厅等学生们经常聚集的地方进行每日多次消毒,保证通风,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全面整治消除学校各类风险隐患,确保疫情防控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部分学校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可操作空间继续实行全封闭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与外界的接触。
在秋季开学的疫情防控中,大学生返校是疫情防控最难守住的一环。大学生需要从四面八方返校,人员流动巨大,在这个过程中,坐车、中转住宿、吃饭……每个环节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容不得一点差错。在当地情况符合开学的条件下,各个大学也纷纷展开了秋季开学工作,更加谨慎小心地迎来每一位返校的学生。
从各大高校下发的返校通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校采用分批返校、分情况返校的办法,在时间安排上减少了返校时可能造成的大量人群聚集的情况,在地区安排上分情况进行,对不符合返校的地区实行暂缓返校的政策。“学生回来之后,一下子人员密度比较大的时候,容易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学校内部错峰也是有必要的。”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学生返校的路途也受到学校的极大关注,鼓励短距离的学生乘坐私家车返校,对于需要乘坐公共交通的学生也对其车次(航班号)、座位号、始发地、中转地等信息做了详尽登记,以保证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追溯到个人。另外,七天内核酸检测证明、14天体温检测报告、健康码等也都成为此次秋季开学必备。
迎来返校学生只是高校秋季开学的第一步,大一新生的报到也是其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大一新生开学往往需要家长陪同,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大多数学校都不允许家长进入学校。除了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外,各个高校也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做出了其他的防疫工作安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了鼓励大学生独自开启大学生活、同时减少人员聚集设立了“新生独立报到奖”,还采取了“数字迎新”的方式,学生入校时人物分离,行李由志愿者直接送人宿舍,学生自己抵达宿舍楼刷脸报到、扫码取钥匙即可,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疫情防控工作能够更快、更顺利地开展。
此外,各省市也在疫情防控方面提出了细化要求,河南省要求高校学生入校时进行体温检测,查验电子健康码,对全身及行李物品进行消毒,原则上不再组织动员会、大型操练、检阅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浙江省要求师生在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测量体温,记录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并如实上报学校;北京市则聚焦学生餐饮管理,要求学校食堂不得采购没有相关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证明材料的冷链食品,原则上不得制售冷食类、生食类、裱花糕点以及四季豆、鲜黄花菜等高风险食品。
开学之际,在各个学校门外都可以看到消毒地毯、消毒走廊、临时观察区、急救车等设备,为学生开学保驾护航。而关于大学开学后的疫情防控,目前大部分学校选择了“把好校门关”的办法,号召学生如无必要不离校、离校需及时进行登记,加强对外卖配送和快递人员的核查、登记与管理,部分学校则明确表示不允许外卖进入学校。学生的校内生活则需要保证室内通风消毒、错峰就餐、不举行不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等。而针对开学后是否需要佩戴口罩的问题,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此前发布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出,对于高校在校园内的学生和授课老师可不戴口罩。但还是需要根据开学后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状况,根据地方实际做一些规定和调整。戴与不戴,什么时候戴,还要与当地的规定同步。
校园防疫的重点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控制和缓解,全国各地呈现出一片大好的景象。但国外疫情仍然很严峻,境外输入的确诊病例从未间断,受境外输入的影响国内许多地方都曾出现了疫情“小高潮”,可以说,这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战仍然没有结束。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秋季开学的疫情防控十分重要,返校后,大批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较为集中地學习生活在校园内,疫情防控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疫情防控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不能“一刀切”。王登峰表示:“把好校门关和封闭式管理是两个概念,封闭式管理是学生进入校园后,没有极特殊情况不允许离开校园。严格把控好校门,就是要确保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是健康的,所以进出校门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查验身份证件,同时要查验体温。如果离开校园,去什么地方,行动轨迹要非常明确,要报告给相关部门。因此从校门管控来讲,没有必要不出校门;如果有事情,有工作要做,出校门也是可以的。”
有了春季开学成功防控疫情的经验,在此次秋季开学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各个高校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从源头到渠道,学校将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让所有同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利返校。但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个终点都是起点,开学后的每一天防疫工作都不能松懈,这就要求学校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做这项工作,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因此,提高学生个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尤为重要,病毒预防需从每个人做起。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讲座、海报宣传、校园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防止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说,为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策划制作新学期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节目,引导他们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和提高疫情防护的自觉性。此外,有关方面还将适应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学生健康教育,鼓励他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除了加强学生对疫情的防控意识以外,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学生长时间被封闭在家,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少,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使很多学生第一次遇到这么大规模的传染病,心灵上受到了极大地冲击,甚至部分学生可能在这场疫情中丧失了亲人朋友,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心理讲座与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可以从心理上走出疫情,而不是谈“疫”色变。“我还是深信那句话: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钟南山说,“所以我认为,以后要加强‘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主的指导思想,作为在疫情中和疫情后的努力方向。”
王登峰坦言:“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是必要的,也要做到防止过度防控。”秋季开学已进入倒计时,而关于疫情防控的课程才刚刚开始。
2020年,疫情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莫大的影响,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在秋季开学后的疫情防控中,仍离不开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通力配合,踏实走好疫情防控的每一步,努力为莘莘学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