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乾坤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每年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大众化,每年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也非常可观,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现象,那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升高,这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点,大学生就业的阻碍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党建工作可以为纠正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发挥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为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 党建工作 学生 就业观念 误区 端正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多年发展,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招聘中并不少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热议,在企业的招聘市场中毕业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很多学生不够端正的就业观念让自身的就业产生了难度。党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教育和管理平台,我们可以更多的通过这样的途径来纠正大学生的错误观念,从而在主观意识上帮助就业难解决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误区
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市场的人才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有让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并不能保证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与市场需求非常契合,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学生观念与市场之间存在差异性,找到认识上的误区,以及就业失败的原因。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将自身的价值估计过高,因此对于就业期望值也就自然很高,没有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单独以内心中的标准衡量就业趋势,造成了就业困难的现象。例如,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目光永远都集中在一些龙头企业、精英岗位,在部分高校就业调查问卷中显示出这样的数据: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作为就业首选,岗位选择公务员、国企、外企的意愿度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将民企作为首选的仅为百分之十七;对于地域性的选择,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学生愿意走入乡镇或偏远地区。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意愿选择与当前的市场需求明显不符,而且对于工资和待遇方面,学生们也都有较高的期望值,至少要高于市场给出价格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二)就业意向大多数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大城市在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而且大城市有着更加丰富的生活,所以很多高校学生认为一二线城市对于他们更加有吸引力,另外很多高校都林立于相对发达的城市中,学生们有很多从农村或小城市过来读书之后,已经适应了大中城市生活,也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一二线城市中大部分优质岗位都有着较高学历,但是随着每年毕业生的不断增加,现有的优质岗位越来越少,尤其是本科以下的学历可选择性更少。本身在一二线城市上学的学生有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会选择留在一二线城市,有百分之十七可能会选择三四线城市,而选择四五线及以下城市的学生不到百分之一。
(三)就業决策的依赖性强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与他在学校的表现和能力来判断,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学生们毕业之后可能需要经历更多的考验和适应过程,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其行动的选择和心理素质也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部分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由于缺乏对于自身的正确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在专业、岗位、单位、企业等多方面的选择上并没有依据就业形势、个人兴趣、所学专业、个人特长等方面进行选择,而是过分强调父母的建议、长辈的要求,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依赖性,缺乏自身对于人生规划的思考。这样的学生很多时候让机会偷偷的从眼前“溜过”,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也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总希望别人能给自己“一锤定音”的建议,遇到了好的岗位或好的工作机会常常要与家长、亲朋好友商量很久,结果就是错失了良机。
(四)就业过程中缺乏诚信
大学生刚毕业的阶段内心比较茫然,对于找工作还没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认为就业就是对于大学学习的一种肯定与回报,因此他们更看重薪水、岗位、企业或单位的名气等。其实就业是一个过程,大部分人并不能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可能多年后的岗位、专业都会改变,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部分高薪岗位,而并不会思考未来的发展愿景以及今后的人生前景,正是由于追求高薪的心理反而发生了事与愿违的事情。很多单位愿意开高薪聘请刚毕业的学生是有他们的目的,但是学生的违约行为,让很多企业不愿意再招聘应届毕业生。
二、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高校往往将精力放在了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对于学生就业方向、就业观念、人生规划等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为了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鼓励高校将更多的教育重点放在端正学生就业观念的误区上。党建工作在高校中应该承担起观念建设的重任,我党在风雨历程中经历了很多变革,优良的党员传统、党员的高大形象、以及大学生党员的优秀事迹都可以作为实际事例讲解,所以高校要通过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市场相匹配,避免进入误区。
(一)增强学生党建工作对端正就业观念的辐射力
首先,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秉承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也正是这样的优秀作风促成了革命的成功,这一点是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要点。现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对于一些艰苦和偏远地区并不感兴趣,目光仅放在一二线大城市当中,高校要在多角度、全方面的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宣传,强调小地方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能力可以改变环境的理念,让学生改变现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顺利就业。其次,要加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思想。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择业大学生时并不是完全看学历、看能力,而更多强调的是毕业生的服务意识,在用人市场上对于宗旨意识与服务意识的结合更为看重,很多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于这样的理念有更先进的认识,要让这类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改正错误的就业观念。最后,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与就业观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观的建立,反过来说,就业观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缩影。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将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相互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且符合当前的人才市场需求,让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增强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力
大学生走入到社会中不是单一的因素影响成功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结合造成的未来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即正确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技术、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人格与品行。从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看,党建平台应该给大学生更多的教育调节,同时党建工作也要成为大学生成才追求的动力源泉。第一,要注重党建工作的教育功能,增加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基础,坚定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培养学生对于政治信息的鉴别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二,要加强政治品格对完整人格的塑造,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时代大变革时期,社会上也存在一定的诱惑和不良风气,在学校阶段要加强学生完整人格的建立,只有健康的人格才是进一步塑造健康政治品格的基础,也是为了今后的就业观塑造打下基础。第三,要同时养成学生的政治素质与人品素质,我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表明党员具有先进思想和觉悟,高校党建工作也要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精神世界,在注重勤勉好学的基础上,要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观念、乐于助人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与社会公德,让优秀的共产党人品质在人才市场中发光发亮。
(三)增强学生党建工作对帮助他人调整就业观念的带动力
大学生中的党员都是具有先进的政治觉悟的同学,他们在同学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威信,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一些語言行为对于其他同学具有很大程度的带动作用,而且这些党员大学生每日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于其他学生的内心活动和实际情况更加了解,在就业问题上可以更多的站在普通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所以说如果能让党员同学参与就业工作,可以有效的发挥纽带作用。我们鼓励党员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心理动向、实际经验,对其他同学进行现身说法,对于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及时纠正,并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帮助同学改变错误,同龄人在一起的交流可以让心靠的更近,而且也容易以彼此了解和熟悉的语言进行沟通。通过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互助行为,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来调整部分同学的就业观念,有利于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代社会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党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环节,要发挥出其积极作用,以服务性的党建工作为主题,帮助学生改变就业观的误区,更多的在转变观念和创新机制上下大力气,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为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也为提高高校就业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桂英.三喻文化视角下“95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74-77.
[2]王晨曦,邱志伟.高校党建与就业协调推进发展研究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9):7-8.
[3]管惟希.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观念"双向引导"教育模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9(33):15-16.
[4]常惊宇.完善就业观念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9(1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