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紫苑 戴佰阳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高职院校积极落实有关资助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制定有关资助方案。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影响下,如何更好的全面谋划和部署学生资助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发挥资助的作用,这也值得各高职院校要认真思考。
关键字:疫情 学生 资助工作 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高职院校积极贯彻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精准抓好落实,科学做好防控,在第一时间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同时在学校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制定周密方案,全面谋划和部署学生资助各项工作,共同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患上肺炎疾病,有部分学生父母患病影响家庭经济收入,有部分应届困难毕业生不能如期上班而让家庭经济更加困难,那么,针对这些情况,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要如何开展,要取得怎样的成效,这就需要资助的工作者积极思考,积极筹划。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开学时间都已延迟,到现在还未确定开学的具体时间,资助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但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滞,而是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号召,在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力量,发出相关工作通知,积极采取多项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或患新冠肺炎学生的资助措施,积极开展相关资助工作。如及时为受疫情影响的湖北籍师生提供相关帮助,为他们战胜疫情增强信心和力量;如积极动员校内受助的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抗击疫情工作,让受助学生更加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责任心。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问题
1.部分资助资金到位不及时。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级部门的上班时间一再推迟,原计划在2-3月可以拨付给学校的资助资金,也因此而推迟,不能按时到位。二是学校内部的资助工作资金,也因推迟开学让部分资助工作资金不能按要求拨付到位。现在,因资金的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在执行疫情相关资助要求时,不能完全按政策开展,所以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权益受到影响。
2.部分资助资金发放不及时。现在,高职院校由于推迟开学,原2-3月开展的资助项目无法按时开展或发放,让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经济帮扶,不能及时缓解他们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形成的经济压力,这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负担,也给他们在开学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3.应对疫情,资助措施还不够全面。现在,各高职院校纷纷出台各项资助措施来缓解各类学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现有的资助措施,都是应对近期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考虑疫情结束后,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应如何继续开展。如,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父母患上新冠肺炎后,高职院校及时出台发放补助等应对的资助措施,但针对学生开学返校后,因父母不能如期上班带来的经济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出台相应的资助措施。这样,学生开学后,原本困难的家庭更为艰苦,这个可能给学生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影响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
4.应对疫情,资助重于育人。现在,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巨大,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出台了资助措施,但我们发现,这些措施大部分是经济帮扶,而忽略了资助育人这个功能。在资助工作中,除了给予经济帮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此次,因为疫情在短时间内发展比较快,资助工作一时注重了对经济的帮扶,难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所忽略。其中,对于因疫情而得到资助的学生,在受助后的心理困扰已成为了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来自湖北的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困难学生不仅需要面对因经济问题导致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同时还有受助后的巨大心理压力。因此,他们需要多一些心理支持。由于受此次疫情的影响,有部分湖北的学生可能会疏远普通学生群体和交流圈子。如此一来,学校给予的资助不但没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心理水平,反而让这个群体的心理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这些学生缺失机会和经济能力去体验和尝试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建议
1.要加强沟通,积极落实资助资金。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求财务部门要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沟通,争取将资助资金及时拨付,确保资助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学校资助部门要加强与校领导、财务部门的沟通,减少校内资助资金申请审批环节,积极将校内的资助资金落实到位,确保资助项目顺利开展;三是做到资助资金发放及时有效,资助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其他部门,做到发放不拖拉,及时有效的发放到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受疫情影响而能顺利开学。
2.要加强资助措施的完善,积极帮扶学生。一是可以按资助资金的时效来完善,将临时资助和长期资助相结合。临时资助就是一次性的,如:往返交通补助、疾病医疗补助、家庭成员患病补助等,而长期资助就是资助时间长达一学期以上的,如勤工俭学、国家助学金;二是可以按学生的需求来完善,将经济帮扶和学生发展相结合。学生以解决暂时经济困难为目的,可以给予经济帮扶,但学生以个人能力提高为需求的的,则可用发展型资助项目进行帮扶,如研学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等;三是可以按资助资金不同来源进行完善,将国家资助和学校、社会资助相结合。这个可以按学生的困难程度来细分,如家庭经济为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国家资助和学校社会资助以帮助学生来顺利完成学业,但家庭经济为一般困难的学生,则可引导学生申请国家资助或申请学校社会资助以缓解经济压力。
3.要加强资助与育人的结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第一,要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学校的资助部门可以与心理机构合作,以此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养。第二,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学校需要营造浓厚的崇尚社会担当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长期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实现思想与情感的转变。其次,学校的教职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职员工在工作中,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再次,学校要鼓励受助学生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公益活动,唤起受助大学生的感恩之心与社会责任感。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受助学生 “一个中心、两个强化、三个教育”的教育工作,以营造“受助-自助-助人”的良好氛围来提振“资助育人”的实效。第三,要积极为受助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发展型资助项目,发展型资助项目将学生的专业学习,通过活动的方式,在给予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将学生能力发展与学生发展工作相结合,以此为受资助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创业园区的作用,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常彩芳.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 价值工程,2014,(12):271-272.
[2]朱跃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培养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9):180-181
[3]周玉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2018 ,(11):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