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靖芳
3月29日,河南省漯河市通报的一例本土新增案例引发关注。事情是这样的:确诊的病例是漯河人,他因为在平顶山与当地两位后来被测出核酸阳性(其中一位是“单阳性”)的医生接触,随后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才确诊。
这个案例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讨论,争议点分别在于:首先是那两名在核酸筛查中检测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生,其情况没有在平顶山郏县的官方途径及时公布;
其次是被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中一名医生。根据漯河病例的口述,这名医生曾经告知他有过感冒的症状。这样一来,这例无症状感染者是否真的如其名所称“无症状”,引起质疑。
这则新闻不断发酵,指向了最近最为受到关注的病例群体—无症状感染者。舆论场里,传闻和流言种种,说到底,他们的存在数量、检测难度、感染情况都是公众所关注的方向。
就此,高层也在释出信号。3月30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必须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要有针对性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
一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表示,4月1日起每日疫情通报中将会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报告、转归和管理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预言,无症状感染者会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声,早已有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症状感染者不纳入确诊病例的计算并且不对外公布,不过还是需要在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报告。
也因为此前官方公布的消息有限,公众把目光投向了学术界,最近学术期刊Nature在网站的消息(News)栏目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这篇题为《隐秘的感染者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疫情暴发》(Covert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ould be seeding new outbreaks )的文章整合了数篇研究得出结论,揭示出“‘隐藏感染者有可能占到所有感染数量的60%”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篇发布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的论文《2019新冠病毒的发展流行病学和无药物干预的爆发》。从原文可以发现,邬教授的团队是收集了从1月11日至2月18日的接近两万六千名实验室确诊病例,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研究模型。模型建构的主要目的是推算病例清零和疫情的结束时间,文中研究者推测这两个时间点分别是4月20日和5月4日;就现实而言,如果在同时没有预测到“输入病例”这个选项的话,那么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明显比实际情况要“悲观”。
回归到无症状感染者的讨论上,研究者推测武汉的确诊率(所有感染者中被诊断出来的比例)为14%~41%,随后则反推出没有被诊断出的概率为59%~86%,“60%无症状感染者”的推论由此得出。
细读可以发现,研究里的隐藏感染者(unascertained)包含了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和我们所理解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意义并不完全重合。此外,由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因为模型采用的病例集中在1月中到2月初,这是武汉情况最为“糟糕”的时候,后来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各种强力措施,没有都尽数归入其中,所以模型所预算的结果显然亦有成立的前提。
所以,与其为其中的数据担忧,不如将其当成是一个具有警示作用的信号更切实际—提醒我们对那些藏匿在人群里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切勿掉以轻心。
《南风窗》记者梳理了数例官方通报或者在当地日报中刊登的案例通报,发现在描述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时都颇为笼统。
在国家卫健委最新版的诊疗方案里,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划分了标准,特指那些没有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检测阳性者。
现实里的情况要更加复杂。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指出,所谓的“隐形患者”有两种:一种是在潜伏期过后会有症状显现,这一类不算是“真正”的隐形患者;第二类便是虽然感染病毒却从不发病、也没有病征的患者。他特别提出,后者的存在便是为何新冠病毒难以控制的原因。
摆在现实面前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对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患者进行区分。因为症状的描述和轻重一定程度上依赖个人的主观感受,张文宏撰文时指出,两者往往“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划分”。
《南风窗》记者梳理了数例官方通报或者在当地日报中刊登的案例通报,发现在描述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时都颇为笼统。有的是直接表述“没有出现症状”,有的则是“没有发热、咳嗽和呼吸系统症状”,有的是“无任何症状”;反映出现实的判定标准里存在弹性和模糊地带的可能。
此次疫情中,学术界里最早详尽提及的无症状案例来自深圳的一个六口家庭,而检测出核酸阳性的10岁的男童没有出现任何症状。1月24日在《柳叶刀》里發表的论文里完整记录了在男童身上没有出现的九项临床症状,分别是:发烧、咳嗽、腹泻、咽痛、体虚乏力、鼻塞、流涕、打喷嚏、胸痛。
“实际上确实(对这两类患者)不好区分,因为我也遇到有些确诊病人的临床症状很轻微,所以区分的标准还是依赖影像学(CT)的表现,再结合诊断的症状进行区别。”一位曾经参与支援武汉汉阳方舱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告诉《南风窗》记者。
相比于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进行诊断,他还表示“临床上医生还是会更信赖CT的表现”,“新冠肺炎毕竟还是‘肺炎,在肺部的表现会更明显”。所以,临床的医生不会单凭核酸阴阳性的结果就下定论,对感染情况的判断还要依靠其他辅助材料。
核酸检测虽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新冠病毒确诊手段之一,但是尚存在缺陷之处。现在通用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是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56℃灭活,因此在技术上很难区分病毒的“死活”,如果體内只是存在一些核酸片段或者死的病毒,仍然有检测出阳性的可能。
这也是假阴性、假阳性还有“复阳”患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最近的报道里还出现了“单阳”的情况,也就是上述河南漯河患者的检测结果。惯常的操作是患者的核酸同时对ORF1ab和N基因呈现阳性,那便会判定为阳性患者,若只是单通道阳性就是俗称的“单阳”。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通报里,明确了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
2月2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通讯文章分析了国内18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病毒载量,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无症状感染者和有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相当,存在较强的潜在传染性。
新冠病毒尽管“狡猾”,但也在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知。上述医生表示,实际上他所接触到的无症状感染者“很少”,复阳患者也只是极少数的个案,至少在他所处的方舱医院里,治愈的五百多名患者里没有复阳的情况出现。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4月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回应,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不会造成社会层面的扩散。他引用了宁波疾控中心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平均每个无症状感染者能够传播不到1个病人。
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调查显示潜伏14天以上还能检测到病毒携带者占比很小,1000多例里只有13例,24天以上的11000多例只有1例。
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势在必行,从公开资料来看,政策有过摇摆。根据财新的报道,2月5日国家疾控中心明确将无症状感染者暂时算入确诊病例中,各省公布数据将无症状感染者计算在确诊病例里合并报告。不过随后,2月7日新的防控方案公布,无症状感染者再次要求分开报告。
一增一减,让各地公布的数据有了落差。所以就出现了黑龙江和山西各自核减(减去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病例的情况。
目前防控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关注发热病人,“各个地区应该注重发热门诊的筛查、分诊,如果来了发热病人仔细把病因弄清楚,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如今疫情的防控重点转移到境外输入病例,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疫情防控“下半场”的方向变得清晰起来。官方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发现途径主要有四个,归纳起来就是通过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传染源追踪以及有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的人员。
封城多日后,武汉的“解封”也迎来了时间表。为了防范疫情反复,有学者建议在武汉“解封”前进行小范围的抗体检测,以推算隐藏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就此,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的两位医生均表示:意义不大。
湖北黄冈的一位医院副院长告诉《南风窗》记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没有公众所想象的庞大,就他所了解到的情况只是“千分之一的概率”。现在的零新增态势已经比较固定,他认为,目前防控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关注发热病人,“各个地区应该注重发热门诊的筛查、分诊,如果来了发热病人仔细把病因弄清楚,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如今于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国家,共性之一就是在找出隐藏患者上找对了方向。韩国扭转了疫情初期重灾区的态势,原因之一是开展了大范围的冠状病毒检测,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5.6人接受测试,对比来看,德国每1000人测试率为1.9。冰岛的情况类似,其开展的密度更高,每1000人就有32人接受了检测。
因应对不力饱受诟病的美国联邦政府,3月18日由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法案,承诺为包括没有医疗保险在内的人群提供免费的病毒检测措施。
新冠病毒披着冠状病毒的外衣,拥有和流感相似的病毒载量曲线,夹杂着其他病毒的特征,因此成为治疗和防控的难点。此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暴发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无临床症状但阳性的实验室案例,艾滋病和乙肝病毒也会有携带病毒但不发病的情况,新冠病毒和它们的关系如何,还是医学上的“盲点”。
参与撰写首份无症状患者论文报告的安徽卫健委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翁建平教授认为,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可以解读为自身免疫与病毒之间出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病毒无法占据并摧毁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暂时也无法清除病毒,这其中的平衡机制将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无症状感染者尽管是“隐形”的,整条传播链条却是显性的。3月29日,钟南山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根据已知的事实(近期新确诊病例数在不断下降),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