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主体体系分析

2020-04-16 12:52杜熙垚
新闻爱好者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主体

杜熙垚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是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产学研合作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式具有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人才培养主体不同,其培养过程及方式也存在差异,而多元主体的合作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

姜大源著的《职业教育要义》(2017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明确指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新宠,且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多为精英教育,虽然其发展规模显著提升,甚至位于世界前列,但其人才培养尤其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未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主体体系分析

(一)高校及科研单位

《职业教育要义》一书认为,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其教育发展应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发展及培养活动,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的人才,以推动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然而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较多,多元主体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主体体系主要为高职院校、政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科研部门或金融机构。其中高职院校和科研部门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看,科研部门和高校研究所、实验室等承担着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及基础性研究等职能,这些单位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不但具备科研人才优势,还具备资金及其他硬性条件方面的优势,且在经营运营上多由研究单位、企业、非营利性组织、高校等具体管理。此管理模式利于高校、企业同政府间的合作,更有利于科技创新。在合作时还能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知识的充分交流,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高职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企业主体分析

企业的人才需求直接决定着劳动力市场的方向及需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但其目标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不同。正如《职业教育要义》所说,高校培养人才及科研的目的是使其服务于社会及经济发展,而企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对知识资源及人才资源的抢夺来获取竞争优势,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益。在此利益驱动下,企业会为科技研发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转化科技成果方面也需投入大量的技能型和专业型人才。企业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和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等。其中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同企业合作,在高职院校校园内建立培训中心或在企业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且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在校外及校内两个基地学习,从中获得适应岗位技术要求的技能及知识,所培养的学生也符合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而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赢。

订单培养与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不同,其为企业给院校下好人才需求订单,同院校商定好培养计划。学生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培训及管理,还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订单企业内工作。在订单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学生不但要完成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还要完成企业的培训项目及课程,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知识并符合岗位要求,使其入职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和适应岗位要求。

此外,合作建设研发中心也是高职院校同企业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此合作中,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及科研设施等条件,企业投入资金或其他科技人才,对双方的研发优势进行整合而成立合作研发中心,并签订产学研相关合作协议,联合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及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难题、科技开发等项目。此研发中心成员不但有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域教师、青年教师,还有学生等。此研发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高职院校师生的科研水平,为培养专业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政府及金融机构

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也较为重要,其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政府参与产学研的方式完全不同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其对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各主体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同阶段的产学研合作发展中,政府机构扮演了各种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推动者和服务者,其利用制定政策来推动各主体的合作,对其进行引导和支持、协调和规范,进而确保整个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有序运转。同时,政府还会根据产学研开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政策来推动其发展,将人才培养同科研、企业等紧密结合,以实现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推动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为此,金融机构的参与则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产学研活动中,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类型多样,且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撑,满足了其科研及人才培养的资金需求,进而推动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研工作者的经济收入,为高职院校留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体体系网络关系及实现策略

(一)主体体系网络关系

高职院校、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非营利性组织等是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的参与主体,其中科研单位、高职院校、企业等为直接参与性主体,且享用人才培养的成果,而政府、金融机构等为非直接参与主体,其是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中企业、高职院校及科研单位等是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产学研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网络,而金融机构及政府等则是其网络的辅助层,并连接核心网络的各个节点,向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中发挥导向作用,而金融机构则从资金方面,保障了该合作网络发展的经济活力及动力。

(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的实现策略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参与主体比较多,主体间的关系是互相合作共赢的关系。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是其共同目的。然而,具有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内在动机驱动下进行主动学习,推动学习效果的提高。当然,若要实现这些,需要强化各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构建人才培养的系统化机制,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融合社会、企业、高职院校等资源,构建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及归属感需求的学习环境,尊重个体成长差异,从学习的进度、内容、方向和方式上给予其充分自主的空间,并满足其自主需求。《职业教育要义》一书认为,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还应构建满足其个性成长需求的多种资源库,利用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匹配的科学性来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同时,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来构建个性化的实践锻炼及学习辅导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并提供辅导支持,以形成更加符合人才培养及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个体获取知识拓展了更宽的渠道。学生学习所需要的许多资源都可通过互联网获得。为此,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来融合网络资源,构建系统化的融合学习资源库和平台体系,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个体化差异,确保学生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资源,提升其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汇聚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资源供给渠道和获取途径。资源学习平台的匹配应实现个性化,制订相应的学习辅导方案及理论操作实践平台,以降低传统教学中基础教学的活动,充分释放教育资源,并利用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为其营造丰富而多元的学习环境。同时,高职院校及企业等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主体应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比如校内基地教学及企业实习培训等,构建符合学生内在认知及学习发展规律、需求的系统性培训和实习体系,从实习及培训的目标导向、学生学习的个性需求及问题等方面为学生制订综合式、自助式的实训方案,尊重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强化实习的针对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符合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当然,构建学生实训实习体系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利用科学化的实训实习方案有效联结各种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权威、科学的支持,从心理角度、实践技能评估的权威性上、认证体系的规范性及督导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此外,高职院校及企业等直接参与主体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人工辅导+人工智能式的个性化学习辅导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辅导需求。这种辅导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穩定状态等情感支持为主,利用“人工+智能”的互动方式强化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在个性化辅导机制中要确保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分层次、市场化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指导。

总之,《职业教育要义》认为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活动中,高职院校居于重要地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支持并引导高职院校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不断深化产学研信息化的发展理念,构建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

[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双主体校企合作视角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040)]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主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