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宫承波
【摘要】区块链技术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创新技术。区块链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媒介思维的全新思想,是互联网思维的进阶,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平权、互信、自治、协作、共享的思维观。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务实性、可行性、高效性,又使其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传媒生态治理的方法论。区块链通过再造新的规则和机制来颠覆和重构未来传媒生态的底层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传媒组织形式。
【关键词】区块链;传媒生态;思维观;方法论
当下,传媒业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全球新闻业普遍遭遇着收入持续下滑、传媒人才日渐流失、传媒公信力不断下降、版权保护依然乏力等重重困境,假新闻、谣言、“洗稿”“流量作弊”等乱象丛生。[1]传媒业面临着的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发展课题,而旧有的运行模式和解决方案显然已经乏力。传统的资本逻辑、市场逻辑、政治权力逻辑已然失灵,很难释放出新生能量和动力,都必须搭载新技术革新的路径来协同发力,从而超越旧有的思维定式和认知水平,以此重塑传媒业的未来。此种情况下,区块链被视为拯救传媒业的一种技术方案而备受关注。
一、区块链:一种新的思维观和方法论
2008年,署名為赛托西·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篇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随后,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核心技术得以亮相,该技术是构建比特币数据结构与信息加密的关键。[2]长期以来,公众对区块链的认知几乎全部来源于比特币。尽管比特币市场泡沫涌现、毁誉参半,但区块链技术却被视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创新技术。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GDP的10%将储存在区块链或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上。[3]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当下,区块链俨然已成为风口,这股技术浪潮开始从概念走向应用,从虚拟走向现实,欲与大众生活全面接轨。回望传媒发展史,每一次媒介技术革新都带来了传媒业态的转型升级。“区块链+传媒业”必然是大势所趋。在抢占技术先机,占领传媒制高点的同时,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对传媒业变革中的影响予以充分估计。
有学者认为,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改良型技术,比如3D技术是对视觉效果的改善;另一类则是革命性技术,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颠覆和变革[4],区块链技术无疑属于后者。那么,何谓区块链?从本体论上看,它是一种新的技术实在,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具有“区块+链”的数据结构、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四大核心特征。[5]所谓“区块”就是一个个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的加密数据块,“链”则是以“时间戳”为依据将“区块”进行线性排列,所有区块“链接”起来就形成了分布式账本的数据集合。
从认识论上看,区块链技术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平权、互信、自治、协作、共享的思维观,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架构起来的媒介场域自然也渗透着这种思维逻辑。每一个行动者在媒介场域中都是一个平等的去中心化节点,通过开放、透明的机制达成去中介化的互信与共识,并集体协同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库。所谓革命性技术,一定是对旧有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全面颠覆和超越,必定产生出一种创新的思维观。如果说当今社会的传媒生态已经在技术驱动下开始了“流动”和“液化”,那么,“区块链+传媒业”必将彻底颠覆传统的运作模式,打破旧有的传媒规则和秩序。中心化的组织架构将被瓦解,专业的“职业共同体”将被消融,行业壁垒将被打破,开放共享、互信自治、创新协同才是新的思维主导。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也是一种解决当前传媒业实际问题的方法论。这种底层技术逻辑若转化为未来传媒业的运作逻辑,必定会引发一场深刻的传媒变革,突出表现为颠覆和重塑未来传媒生态的底层秩序。这种新的规则和秩序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工具理性,将对目前存在的新闻溯源、谣言治理、版权保护、流量作弊、媒体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从路径、方法上得以有效规制。因此,新的规则和秩序的重构,不仅为“旧问题”找到了“新路径”,还有望拓展出未来传媒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新领域”。
二、区块链:重塑未来传媒生态底层秩序
从宏观上看,区块链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媒介思维的全新思想,是互联网思维的进阶;从微观上看,区块链技术的务实性、可行性、高效性,又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传媒生态治理的方法论。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观和方法论被引入传媒业,是通过再造新的传播规则和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其结果是,必然颠覆和重构未来传媒生态的底层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块链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更是下一代传媒组织形式。
(一)去中心化,主体间性的开放协同机制
在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中,没有固定中心,每一个节点都可被激活。这必将冲破传媒业“中心化”的固有边界和权力垄断,穿透传媒组织、机构、角色、分工间的壁垒,导致传媒业态的彻底“液化”。而此过程并非无序,而是技术主导下有序的“液化”。美国的散点新闻网络DNN(Decentralized News Network)是一个建立在以太坊数据链上的典型区块链新闻平台。该平台会邀请所有用户投稿,并将UGC的内容随机推送到一组审核者面前,审核通过即可发表。[6]此外,美国的文明新闻(Civil)也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平台,“允许用户自主地创建新闻工作室和电台,使读者和编者混杂在一起打造新闻载体”[7]。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业的职业边界,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职业记者、职业编辑被一个个进入和参与区块链的用户所替代,新闻生产由组织机构的“中心化”生产转为用户间“去中心化”的协同生产。由于上传到区块链上的信息具有不可篡改性,这就有效规避了来自外界权力的干预和纠偏。在区块链搭建的底层秩序场景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开放平等的平台上行使权力、贡献力量,他们之间并非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每个节点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展开协同合作。这是一种全新的传媒生态理念,区块链在其中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不平衡的问题,能使离散的、多元的、复杂的多方主体达成主体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进一步说,这是一种赋权于民的技术机制,孕育的是全新的传媒体系和实践模式,将加速传媒业的全球化步伐。新加坡的CNN Token和印度的新闻平台News Dog就曾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内容生态系统。[8]这种开放、流动、共享、高效的传媒协作机制无疑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融合路径。
(二)去中介化,多边自治的互信共识机制
区块链无需中介便可构建起多边自治的互信共识机制,依托算法解决了信任问题,这无疑是一种打破“第三方”担保机制的颠覆性范式。以往我们成功打造了“信息互联网”,5G时代,我们即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社会,未来将依托区块链进一步构建“信任互联网”。这一革命也必将蔓延至传媒业。基于共识机制,传媒机构间、用户间互信互验互认,传媒产品的口碑将在“集体投票”的评价机制中显而易见,从而避免来自其他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干预。互联网精神、网络民主等诸如此类人类文明进步的诉求将在一定范围内得以彰显。“区块链+新闻业”将有望从技术上重塑新闻的“客观性”,重拾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同时,区块链可以进一步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信任区隔,构建虚拟与现实的互信,将离散的观点、主张、事实碎片聚合为社会共识,将“想象的共同体”外化为“实在的共同体”,在后现代社会语境下重拾传媒业的社会系统整合功能。这对后真相时代传媒的组织动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路径。
(三)去黑箱化,可溯源核查的透明追踪机制
区块链是一个有着精确“时间戳”的数据库,任何一个区块上的数据均是加密且分布备份在不同的节点上,整个数据库是完全公开透明、可溯源的,具有不可篡改和永久记录性。区块链越长,可靠性越高。要想进行数据的局部修改,则需要對数以亿计的分布式节点进行同步修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后真相时代,谣言满天飞,假新闻泛滥,如何进行信息的甄别,唯有依赖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未来,区块链将可以从源头上,在传媒作业“流水线”上构建起一个公开、透明、共享的公共账本,供全民参与和监督媒介产品的生产、分发、营销等全过程,将媒介行业的运作流程彻底“去黑箱化”,使得每一个媒介产品和媒介行为均可被追踪、溯源、核查,如此将有效遏制假新闻、谣言的泛滥。与此同时,区块链还将助力数字版权保护。区块链上按时间顺序加盖的“时间戳”将永久记录,不可篡改,且全网公开,无疑将成为一种新的版权注册形式,所有版权交易也都将可以全程追溯。
(四)去人情化,绩效竞争的激励分配机制
新闻机构和技术公司合作,促使“区块链+新闻业”落地,从而建立起一个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真实可信的信息传播和交易平台。有学者认为,区块链必然催生出全新的传媒生产关系。其中,数字资产即生产资料,归参与者共有,人们在共识机制下平等参与区块链的社区共建,数字资产的分配与再分配无需人为主导,而是根据贡献大小自动分配。[9]在这个信息流通和交易平台上,“代币制”作为区块链的奖励机制,用来奖励完成特定任务的用户。用户可通过提供UGC内容、主动参与事实核查等途径赚取代币,亦可用代币激励记者报道特定的主题、定制特定的传媒产品等。一切分配、奖励与个体贡献的大小直接相关。区块链技术正是通过“代币制”来优化资源配置、衡量劳动价值从而释放每个节点的创造力以激活整个传媒生态的活力。然而,区块链终究是一套以技术为主导的理性算法而非人情算法。区块链技术为传媒业构筑起一套理性的规则体系,一切行动均可查验,一切绩效均可量化。这是一种公开透明的竞争激励机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残酷分配方式。既是一种理性的公平,亦是一种冰冷的制度。
三、一点冷思考
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主导为未来传媒业搭建起一种开放、平权、协作、透明、互信、共赢的底层秩序场景,用技术价值代替了人为价值,用理性规则取代了情感偏见。然而,梅塞尼认为:“新的技术必然引发社会和人的变革,它既为人类创造机会,提供新的可能性,也会制造矛盾,从而产生新的问题。”[10]区块链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同样面临着潜在风险。
一是安全性威胁。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完美和绝对可靠的。区块链技术也绝非万无一失、不可攻破,一旦被成功攻击,建立在这种底层技术架构和计算范式基础之上的传媒业态将面临秩序的崩溃和病毒式解体,传媒生态将从有序变成无序,甚至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亦如一个城市的基础交通设施出现了问题,必将导致这个城市的交通全面瘫痪。
二是人文主义危机。当传媒生态秩序以一种科学理性主义为绝对主导,必然带来人文主义的危机。2018年5月,随着《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正式生效,“被遗忘权”在欧盟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得以确立。而未来“区块链+”,使得每一个区块都对应着精确的“时间戳”,其不可篡改、不可删除、永久储存的特性将使公民的“被遗忘权”化为泡影;每一个人的“污点”“黑历史”将“永载史册”;“改过自新”“从头再来”这套说辞也就成了笑谈。在一个不容犯错或犯错成本过高的传媒生态链上,记忆成为常态,遗忘成了例外,理性压抑着人性,规则宰制着自由。
三是技术和权力的博弈。当信息传播内容与现有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相悖时,传统的运作方式可迅速通过删除、修改、替换等方式及时纠偏。而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共识机制搭建起的区块链传媒平台,其数据不可篡改,任何后续的行动都将加盖上新的“时间戳”而纳入到区块链中,并全网可见。这种去中心化的透明流程暗含了一场技术和权力的博弈。对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舆论引导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任何一种新的媒介技术,都无法逃脱政治权力的纠缠,二者总是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块链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思维观和方法论,其自身也是一种新的权力隐喻。
[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网络文明建设研究(专题一)”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9@ZH013]
参考文献:
[1]史安斌,叶倩.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变革:理念与路径[J].青年记者,2019(6上):75.
[2]Narayanan A.&Clark J.(2017).Bitcoins Academic Pedigree:The Concept of Cryptocurrencies Is Built from Forgotten Ideas in Research Literature.ACM Queue,15(4),1–30.
[3]谭小荷.基于区块链的新闻业:模式、影响与制约——以Civil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8(4):91-96.
[4]喻国明.5G: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J].新闻战线,2019(15):48.
[5]陆平,张晗,张再军,等.区块链网络构建和应用:基于超级账本Fabric的商业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6]詹姆斯·弗儒.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媒体[J].张斌,译.传媒,2018(4下):52.
[7]詹姆斯·弗儒.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媒体[J].张斌,译.传媒,2018(4下):52.
[8]赵云泽,赵国宁.区块链新闻的概念、原理和价值[J].当代传播,2019(3):47-50.
[9]韩榕华,段若兰.区块链媒体实践及对传媒业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8(17):79-80.
[10]刘千才,张淑华.从工具依赖到本能隐抑:智媒时代的“反向驯化”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8(4):13-16.
(张文娟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生,大理大学讲师;宫承波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