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珊,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关键字:乡村旅游;培训;体系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前景更是广阔。但是随着其快速的发展,也爆发了之前被忽视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弊端。其中,专业从业人员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想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形象,就要通过相对应的职业院校或者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教学和专业的指导来改善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当地的农民,要想提高乡村旅游形象,就要从根本解决问题,组织当地农民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申请由当地政府提供资金,职业学校提供教育资源进行培训,根据乡镇人员各自特点和需求划分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从多方面提高人员的基本技能。
在借用职业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前提下,可以针对培训作出以下方案:第一,采用送教下乡的方式,主要安排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多的乡镇,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近学习;第二,在大型的乡村旅游示范区里开展培训班,利用现有资源模拟现场教学;第三,在职业学校里开办培训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采用“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实训基地模拟”的方式培训。
2.1 针对性原则
一是根据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背景、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经济情况等因素,开展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二是所有培训内容的安排、培训方案的设计都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并满足社会需求;三是要求根据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并适用其当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模式。
2.2 目的性原则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烈的--致富,在这一基础上,人员对培训是非常期待并十分愿意配合的,而我们在实施培训工作之前,应该先对当地情况做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以实际解决人员在旅游经营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达到培训的效果。
2.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就是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特点,按照实用、实际、实效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既能充分发挥培训的特点,也能体现出培训的实际效果。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质不同,要求不同,参加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也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安排培训内容。一般的培训项目与内容有:
3.1 公共知识的培训。主要是服务礼仪、卫生与环保、消费心理学、安全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了解并掌握与人交往、沟通、服务礼仪方面的知识。
3.2 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主要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等方面,了解并掌握如何在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下大力挖掘旅游景区潜在市场,发挥市场经济最大化。
3.3 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导游服务等实践培训。从而熟练掌握面对不同紧急问题时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并处理得当。
培训师资是关键,因此在师资安排上,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师资优势,从以下三点安排:一是安排学校相对应的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教师培训公共理论方面的知识;二是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以职业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烹饪等专业教师做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三是可以聘请校企合作的酒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示范区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这三方面,加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培训。
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人员掌握的情况,毕竟培训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下一次培训工作的开展。而对培训质量的评估,也可采取多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培训结束后让参与培训的人员填写问卷,以问卷方式了解培训的效果;二是组织参与培训人员参加学校自行安排的测试或者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的考试,在强化培训人员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培训人员尽早执证上岗;三是跟踪调查,在培训结束半年内的时间里,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不定时回访,了解培训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培训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对比培训前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对乡村旅游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发展经济的技能,听取参加培训人员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的培养,除了全日制人才培养,对在岗在职的从业人才培训也至关重要,而职业学校里不仅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有完善的师资队伍,当地地方乡村应积极和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展开长期合作,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不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工作,以便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