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4-16 09:41
关键词:校企岗位职业

陈 晓

(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91;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一、引言

2006年11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计划选择500个左右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标志着高职专业群建设从探索转向实施。2019年3月,教育部启动高职教育双高计划,明确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高职专业群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步伐如此之快,这与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密不可分。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界“调结构、转方式”,使得产业不断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催生了新经济、新业态,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不断涌现。人们必须学会面向行业某一领域、某一产业链的岗位群,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才能应对未来职业、工种和岗位的变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者在非专业领域勉强就业。这种供需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降低了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要求,改革专业建设模式,积极开展专业群建设,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专业群概念的界定

近20年的发展表明,专业建设始终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载体和抓手。历经单一专业建设到专业群建设的转变,人们对专业群的概念和内涵越来越清晰。袁洪志认为,高职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1]。钱红认为,所谓高职专业群应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面向,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背景、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由相关专业融合而成的专业集合[2]。专业群都有如下特征:群内专业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基础,教学资源共享性高。

(二)专业群建群思路探析

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紧跟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浪潮中,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使得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同一链条上的产业关联度不断增强,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这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原生动力,也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依据。近十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围绕专业群建设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关组建专业群的研究取得了重要共识。

沈建根指出,与产业和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职业属性是高职专业群组建的现实依据。[3]徐国庆提出,当前高职专业群组建的典型模式有如下三种:立柱模式、扣环模式、车轮模式。

其组群的逻辑有三种:一是产业逻辑,按照产业链组群;二是岗位逻辑,即按照岗位群组群;三是内容逻辑,即按照课程内容相关性组群[4]。

按照专业群建群理论思想,笔者经过认真梳理和总结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主要有下列三种方式,见图1。

图1 高职专业组群的三种典型模式

(1)根据相同的基础组建专业群。这类专业群服务的行业领域相近,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技术技能要求相同或相近。在课程、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能够充分共享。如以管理为基础,由物资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群。

(2)围绕职业领域的岗位群组建专业群。以将来就业的岗位群为依据,面向毕业生宽泛的就业领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迁移或转换要求组建专业群。这类专业群一般服务相同或相近的行业,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体的实际需要,并能根据岗位变迁适时调整专业布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服务铁路行业,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高速铁道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组成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

(3)根据产业链需求组建专业群。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按照产业链分工不同,满足产业链不同岗位要求,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目的,构建服务产业链条的专业群。如服务于轨道交通产业链机车车辆运维专业群,包含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专业。总之,高职院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开展专业群建设,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避免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减少院校间的无序竞争,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各院校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开展专业群建设。分析各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和建设过程,下列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专业群组群方式牵强附会。有的是把专业名称相近或相似的专业划分为一个专业群,没有考虑各专业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的相同或相近。有的是在现有行政划分和管理的基础上,把本系、本院几个专业划分为一个专业群。有的是按照行业大类,把几个服务相同行业的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群,没有考虑建群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缺乏。从形式上看,专业群是建立起来了,但在专业群如何运行和管理方面准备不足,缺乏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许多院校仍然沿用过去单个专业建设的模式,管理现在的专业群。在专业群带头人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组织模式、绩效考核办法、职称评聘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创新。专业群建设的评价机制更是缺位,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专业群建设的目标不明确,建设的质量难以保证[5]。

(3)专业群内资源共享性不强。由于高职专业群建设时间较短,专业群建设所需的理念、机制、运行模式、评价方式等尚不健全,导致专业群内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各院校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对原有资源的改建和完善,新的资源一时还建立不起来,群内各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难以按照专业群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低下,各种资源共享性不强,专业群的优势发挥不明显[6]。

(4)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群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强调的是各专业协调有序,围绕某一领域或产业链,共同开展适应岗位群需求的人才培养,突出的是集群效应,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资源共享。在师资队伍建设时,必须按照专业群的理念,按照群的组织架构和要求,适应专业群的教学组织形式,建设结构化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也不再专属某个专业,服务的是整个专业群,而这样的师资队伍,短时间内很难建立。

三、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适应现代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精准培养满足生产一线需求,又能兼顾毕业生岗位迁移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根据服务的产业领域,对接未来职业岗位群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校企联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的人才观,既要满足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迫切要求,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之需。学生既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操守,又要掌握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使之“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紧跟服务领域的产业技术进步,以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等核心素养培养。校企双元主体育人,建立专业群与职业岗位群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融合、企业技术团队与专业群教学团队融合的“五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大力实施“1+X”证书制。

(三)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对接岗位群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融入“1+X”试点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以典型项目为载体,将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化,以能力模块为导向精选知识内容,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学生按照职业意向和学习基础合理进行选择,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共融、拓展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将高职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打造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

按照专业群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跨部门、跨院系整合教师资源,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紧跟产业技术进步,满足模块化教学需要,按不同的的教学模块,打造由大师工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术能手等组成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各团队的优势特长,精细化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推进“课堂革命”。

(五)建设群内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

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发挥企业育人主体功能,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开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优化配置,共建实训基地。发挥企业在技术、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紧跟产业技术发展,以最大程度满足群内各专业技能培养为前提,以专业群技能训练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基础,整合企业、学校现有资源,克服过去实训资源受专业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校企双方共建共管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岗位群岗位能力要求,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理念,按照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岗位需求等原则,选取通用、共性或者相近的工作内容,构建全新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服务平台的形式,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群。以此为基础,整合群内资源,汇聚优质要素,建设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并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并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一体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四、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最新开展的双高建设中,面向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自身发展,按照岗位群建群模式,围绕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施工测量、试验检测组成的岗位群要求,建设了以铁道工程技术为核心,以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为骨干,以工程测量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为支撑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重点开展了以下内容的建设。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特点,创新了专业群“1435”①人才培养模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针对不同生源的分类精准培养;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发制定专业群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并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接岗位群人才培养需求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不同生源学生学习需求,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融入“1+X”试点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将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化,以能力模块为导向展开知识,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学生按照职业意向和学习基础合理进行选择,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共融、拓展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需要。

(三)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构建能力递进模块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依托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群内专业共享的“一库五中心”国际化双语教学资源平台,建立基于资源认证标准的学习成果积累、转换和资源交易机制;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

(四)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建设院士工作站,持续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施行“火车头”+“动车组”两大强师计划,建设“多元”兼职教师队伍。按照模块化教学需要,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将专业群教学团队打造成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按照专业群共建、共管、共享、公用的原则,整合现有实训资源,瞄准铁路智能建造,校企合作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遵循“小学校、大课堂”理念,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校企共建海外合作教育工作站,为“走出去”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五、结束语

专业群建设事关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基石。要面向产业链岗位群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客观实际,突出优势,错位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在优势和特色专业群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专业群建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适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专业群建设不是简单地对现有资源的加减,而是根据群内专业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对教学资源再分配再优化。因此,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是要对专业进行规划,按照前述原则合理组建专业群。

(2)建立专业群的有效运行机制。专业群是一个新鲜事物,其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评价标准等没有可借鉴的范式,只有在建设中逐步创新,在发展中固化经验,在完善中形成制度。

注 释:

①“1435”——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四级核心能力,实施三魂文化育人工程,实现校企五融合。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