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图文美术教学探究

2020-04-15 14:52陈瑞清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审美核心素养探究

陈瑞清

摘 要:图文美术教学,作为系统的美术教学探究方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造潜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实践,它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美术教学主张。文章进一步挖掘审美内涵,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内容、形式、审美创新等方面求得突破,尝试运用了大量方法,理论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在美术教育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形成比较系统的实践探究成果,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图文美术;核心素养;审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88-02

一、关于核心素養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美术课程》)中指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由此可见,《美术课标》为美术核心素养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尹少淳教授也在《核心素养取向下的美术教育》中指出:“美术教育所培养的感受力,将决定孩子成长的过程和终点。在孩子的幼年时代,他们还无力去解决问题,但他们已经开始观察四周、感受四周,这就是他成长的起点。”而在这个观察和感受的过程,我们可通过图文美术的切入点,找到最佳教与学的状态。那么,什么是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核心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几个方面,而是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图文美术教学在教与学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诠释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因而笔者认为,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是解决问题的素养。

二、图文美术的审美内涵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图文美术的内涵是什么?究竟有何研究价值?个案的成功究竟值得普及还只是特殊的案例?图文美术是思维导向,是启迪而不是约束,是拓展而不是僵化的模式。当视觉图像传达呈现的时候,语言文字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图文美术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美术教学思维导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看图说话还是插画创作,图文始终不离不弃。要欣赏作品,就要善于表达。而表达靠什么?还不是语言文字?要创作作品,需要主题内容。而主题需要什么?需要文字的表达。特别是连环画作品,其表达方式显得更重要。在作品创作辅导的过程中,当我们无法体现和表达某一主题目标的时候,不妨先行启动文字稿进行反复斟酌;当我们迷失方向、误入表现形式僵化的歧途的时候,通过及时修改文字脚本重新找回或者纠正其内容;当发现图文内容不对或者表达不突出的时候,通过及时调整、整理而使之逐步完善起来。

欣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对图画内容的理解确实很有实践意义。如引导欣赏世界名画蒙克的《呐喊》时,笔者这样要求学生: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境?写出真实的感想,字数不少于200。这时,学生的文字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有的说,见鬼了,骷髅一样真可怕;

有的说,看完恐怖片做噩梦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幻觉;

有的说,我很压抑郁闷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类似恐惧怪诞的情境……

作为教师,对照作品的特点,我们不一定要给学生标准答案,或者灌输某个观点的模板。“在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还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最关键的是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的表达。教师的启发一旦到位了,学生的感想就越丰富。有的学生当面对个性离奇的作品时说:“太难看了,太丑了!”怎么办?去否定还是不理?笔者认为,可行的办法是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采用故事性讲解导入,诠释其内涵。

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像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

教学实践中,除了名画欣赏外,日记画、连环画等,都是图文美术的代表作品。当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的时候,假如能够引导想象画面的生成,甚至现场画出,可想而知那是何等高的素养?可见,图文美术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是体现在内容中。

三、图文美术的教学主张

(一)启迪

不可否认,人的思维有差异,智商各不相同。不少智慧者固然天生具备优良的品质,在某一方面特别强。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很多时候的思维处于沉睡状态,需要唤醒如“我不知道画什么”“我不知道要说什么”那种状态。此时,文字的启迪和唤醒立刻得到了凸显。

(二)想象

人的想象力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依赖突发灵感。当人的想象力受到约束的时候,或者拘泥于某种惯性思维的时候,灵感似乎隐藏了,只剩下茫然了。怎么办?此时,对引导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启发”的引导,都显得特别重要。千万不能小看简简单单一句话的提示,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思考

思考,永远是创作的根。没有思考的作品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很多时候,伪艺术的产生大大地削弱了艺术本身的魅力。一切作品的灵魂来自有价值的思考。大多数时候,人的思考是零散的。但是点滴的思考一旦汇集“成河”的时候,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教育部将核心素养列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笔者认为是有道理的。

(四)情感

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是因为情感的作用。通过作品媒介的表现方式、情感的传递,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一组静物排列,当它没有成为作品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最多看一下就过去了。可是,当这组静物成为美术作品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不同的画家,风格不同,笔法不同,表达方式自然不同。因为这里面赋予了画家的情感因素。此時此刻,再看就不再是一堆静物,而是有情感、有活力的作品了。

四、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

(一)单幅日记画

以日记画的方式进行引导,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训练手段。原始社会中人用什么记事?不就是用画吗?用画记录不失为一种最形象的记录。尽管粗糙简单,但是真实、生动、形象。同时,还有不少趣味夸张的因素。日记画,除了以画叙事,还可用三言两语点缀其中,也可写上日期、天气状况。

(二)单幅“一句话一幅画”

图文美术教学中,单幅作品“一句话一幅画”的练习十分必要。学生对图文作品的认知,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领会。好比学语文,也要一步一步来,图文创作也是这样的。看图说话,要说出“画的内容”,说到关键点了没有,这是重点。以文导图,从简单的一句话、两句话开始。如“太阳出来了,花儿朵朵开”“下雨了,大家都打开了雨伞”。

(三)多幅故事画

故事的形成,本身就是连贯的,有情节的。图文美术作品以连环画的故事作为文字脚本,本身就是一种特色方式的表达。因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辅导学生进行创作。这几年,笔者辅导学生创作了300多套儿童连环画作品,可谓美不胜收、精彩纷呈,如故事画《榕树根的故事》《英烈九家保》《革命烈士阮英平》等,都是非常理想的创作题材。

读图容易创作难。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作?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笔者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常见的练习方法:

1.我编你画

引导学生自己编文字让他人来画。编文字后让他人画?谁说不是新鲜事?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故事,谁说不是挺有趣的,交换角色来创作,这样的训练方式,在学生中产生非常有吸引力的效应。

2.你编我画

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教师的“编”。编什么?怎么编?就得看看教师的引导艺术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而提供文字脚本,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3.自编自画

自编自画,是最自由的训练方式了。想什么?怎么画?全由自己说了算。

4.作文编画

将自己的作文变成美术作品?这可是相当新奇的做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尽管我们已经在图文美术的探究道路上迈开了脚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主张、审美等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深入探究和拓展。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来自其本身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发展需要素养的有力支撑,需要教师具备充分的教学素养,所谓“内外兼修”,内在与外在的条件都是必须存在的。

同时,图文启迪创新思维,不仅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更是教学方式上的一种突破。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最可贵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新。这种形式的创作,不得不说是一种审美创新,在连环画、绘本、插图等作品创作教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而审美素养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理想的美术教学是应具备审美素养的,所有的创新成果都来自审美价值本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审美核心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