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禹
摘要: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教育追求,同样的,在高校的思政教师对于建设中,这种教育追求同样适用。本文首先将对立德树人精神的内涵做简要的阐释,并结合当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须性,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对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 思政教师 队伍建设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教育事业的亟需解决问题是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培养以及培养出的人才将去向何方。中国是由伟大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需要的人才应该是集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对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这三样因素于一体的优秀人才。为了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与改造,思政教育成为了一条必经之路。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保障立德树人教育理论落实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只有提高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够将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作用体现出来。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实践要求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内涵
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可以将“立德”与“树人”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理解,“立德”的内容决定了“树人”所培育出的人才类型,同样的,需要“树人”的类型对“立德”也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树人的基本的方式需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只有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核心价值观一致时,才是立德树人的成熟时机;立德树人的首要达成的目标辨识要加强对学生的信念教育,只有对立德树人有了正确的理解,把握好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才能够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想做到立德树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在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指引下,立德树人才能够开花结果[1]。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前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立德树人在实践中的基本要求
立德树人的思想充分地体现了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政治思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党对学校教育事务的领导,同时为了加强学校思政工作的成效,需要建立领导机制与教育机制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其次,加强对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主体性重视,优秀的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加深教师对思政工作的深入理解;最后,加强思想文化的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二、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不断地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成熟,社会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的人才也必须是要经过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洗礼的人才,因此,各个高校中的思政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达到立德育人的目的[2]。这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身是機密相关的。高校的思政工作决定了人才的政治立场和觉悟水平,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承担者重要的责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变得刻不容缓。
(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地成熟发展,网络的应用普及到各行各业,一股信息潮流自网络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且在大学这个年龄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为了确保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高校思政工作也必须要加大力度。在思政工作中,思政教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行为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的重要前提[3]。
三、当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思政教师自身存在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
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项具有特色的制度逐渐走向改革的深水区,在思想界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4]。这种趋势在网络技术的传播发展下,其影响逐渐扩大。网络为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加大了识别信息真伪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其认识产生扭曲的现象。在思想潮流传播的前线--各个高校中,这种情况也逐渐明显。思政教师作为思想建设第一线的重要建设力量,在面临各种信息潮流时,也难免无法对海量的信息作出有效的辨别,因此产生了部分教师的思想产生了动摇,对政治立场变得不坚定,政治觉悟逐渐下降的情况。
(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中国的教育体制自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就受到了前苏联很大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文理科的重视程度不同。自新中国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对理工科有着冥想的偏重,而对文科有着明显的忽视,因此各个高校中的思政建设也一直处于一个很缓慢的状态。在进行思政教师的招聘时,思政教师来自于各个专业领域,专门的思政专业的教师极其稀少,这就造成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人而异,很大一部分思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对思想政治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思想认识水平较低等情况,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了极大的不便,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四、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师德建设,树立科研新风
强化使得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在科研学术上树立新风范也会直接对师德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明确对自身的要求,即思政教师必须要做到德与行的统一,成为德才兼备的榜样才能够通过思政教育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思政教师需要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文化,并且在行为上要为学生做榜样,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的学习 。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师要在言和行两个方面来树立师德,在言论上,教师要细心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感悟,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社会主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靠拢,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行为上,教师自身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的修养,以自身行为来表明政治态度和立场,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初次之外,教师在引领开展学术活动时,要以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约束学术建设活动,使学术活动能够在严谨的氛围下展开。
(二)强化思政教师自身素质,加大对思政学科的投入力度
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高校就必须加强对思政学科的投入建设力度。高校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投入力度,在研究学习的软件和硬件上加大资源的倾斜,保证思政学科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设立思政学科的研究生点和博士生点,加大对思政学科的研究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從而使得教师队伍的素质得以提升。对于没有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学校来说,不仅要积极争取设点的资格,还要对思政课程的建设加大重视程度,对思政活动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促进思政活动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思政工作是立德树人理念的根基,因此,不论是正常的教学活动还是相关的学术性活动,思政工作都能够对教师的素质以及达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起到保障的作用。
(三)建立长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
在对思政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各个高校应该及时地转变理念,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在进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时,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还尤为不足,因此要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强化教师对思政工作的熟悉度,加强青年教师对思政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教师对思政教学的一些教学技能的应用,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技能的培训,思政教育由于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的特性,思政教学不能够局限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感悟理论,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班教学和分组学习等方法,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学理念的核心与目的,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以实现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对思政教师队伍进行强化、优化,提高思政教师的业务素质,从而使得思政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海涛,康瀚月.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7,(11):77-81.
[2]周绍永,韩德燕,吴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1):76-80.
[3]薛秀娟,王茜.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6):55-58.
[4]梁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J].学理论,2019,(08):174-176.
(作者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