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实训过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究

2020-04-15 03:59李冬雪
祖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进行简要的论述,对现行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基于高职院校的实训实践课程,从目标设立、培养方案改进以及考核制度建立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实践过程   职业素养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职教育事业,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生产技术日益更新,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等综合能力也在其重要的考察范围之内。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层次,有方向地融入到现行的培养模式中,成了各个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定要重视和发挥实践实训教学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平台,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高尚职业素养的学生,不仅是其责任,而且是其任务。

(一)职业素养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飞速发展,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为了高效、精准的完成任务已经逐步形成阶梯式和团队式的工作模式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除了专业技能要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之外,同样要具备吃苦耐劳、与人协作、敬业奉献、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只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让人积极地、负责地去做事,让人创造性地去做事,才能让社会各个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逐步提升社会生产力。

(二)职业素养提升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职业竞争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获取的适合自身发展,在未来的职业活动过程中能够战胜对手,使其自身价值在工作岗位中得以体现,即包括就业能力和在岗位上发展的能力,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素质和能力。未来企业竞争的趋势不止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同时也是职工职业素养的竞争,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水平,不仅仅是提升自身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是提升用人单位在企业间的有效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量相比于工作技能更看重与学生职业的综合表现,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定位比较模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多的迎合用人单位当前的用人标准,并没有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对未来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没有顾及学生个人职业长久发展需求。同时各院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过多的强调技能水平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职业素养这一内在的驱动力,只有优秀的职业素养才能驱使个人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技能水平,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是当代技能型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

(二)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不健全

高职学校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不健全,将直接导致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发展失衡,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对于社会技能水平的长远发展也难以起到促进作用。仅仅注重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养,从内容上看过度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职业习惯的培养,从形式上看,职业素养的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政治的理论熏陶方面,局限在课堂与校园内,忽视了实训实践过程对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达不到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效果,致使学生对未来工作情况认识不清晰,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堪忧。

(三)职业素养培养考核評价机制不完善

学生职业素养一般属于学生的内在隐形特质,当前高职院校中多依托思想政治课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浸入式的培养。但是这种隐形的培养方式其培养普及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其衡量标准无法清晰的界定,难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和衡量作用。但是综合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缺乏职业理想,缺少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发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等现象显现,因此目前各院校急需结合各自的办学条件以及学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制,提高学生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认识度与参与度,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开启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训实践过程中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中,实训实践课程占据授课时间比重较大,是学生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平台,同时实训实践场所以及形式不拘泥于校内讲授,更加的灵活多变,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明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划需要紧密联系企业需求,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学校在职业目标的设立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高品德、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创建全方位培养机制

优化校内实训培养模式,全面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入学初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素养宣传,开展实训场馆参观讲解,专业技能教师对专业介绍,学长辅学等形式的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对从事的专业操作技能有总体的概念,提升其自主学习积极性。随着专业学习深入,鼓励参加校级技能小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在锻炼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自身不足,更有目的性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专业技能操作,强化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的认识。

建立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企业同样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提供的培养平台更加的规范化,更加贴合市场对于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需求。实践证明,采用校企合作或者联合办学这种人才培养效果比较显著,通过相关的技能培训,宣传企业文化,提供实践平台,在职业环境中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熟悉工作流程、职业特性,更加明确自己的择业观念和工作态度。

引入技能竞赛激励模式。在实训过程中引入专业技能竞赛形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专业的技能竞赛其考核的核心不单单使职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在赛制的设立以及评分标准中,基本都涵盖了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需要选手在精准、熟练完成操作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严格的劳动纪律等。通过职业竞赛拓展实训课程,以竞赛标准引导日常教学,提高思想认识。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牵扯的主体包括学生个人、学校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在设立的评价体系中包含职业能力、道德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几个维度。采用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以及教师或用人单位点评等几种途径,考核过程采用量化细化的方法,使得评价更具有操作性和直观性。将考核评价信息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及时纠正,不断完善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董宇毅.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203-205.

[2]范燕燕.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02):76-80.

[3]高玉娟.如何在实习实训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才智,2019,(02):97.

[4]郝思惠.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12):110-112.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学校科研课题(编号:2019XB-32)。作者简介:李冬雪,硕士研究生,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加工及热处理工艺、金属材料各向异性、高职院校教学课程改革等。)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