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研究

2020-04-15 07:59郭春兰张晶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西街参与度公众

郭春兰,张晶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5)

城市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以及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并且融合了一定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1]。其特点之一就是空间的功能性,即其存在融合了街区内外空间的居民生活及其特色[1]。作为居民生活的载体,历史街区与居民生活共生,它的保护具有复杂性,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问题。对历史街区的保护除了保存其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风貌,也要维持并发展它的使用功能。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背景之下,公众参与是指公众了解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尊重其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一系列保护工作的参与过程及参与效果[2]。

近几年来我国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提升,希望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但在过去的旧城更新改造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历史价值,历史街区的开发多于保护,历史风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尽管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是就其保护原则、内容和方式而言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采用政府主导,专家规划,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2]。而这种保护模式无法全面考虑到公众,尤其区内居民的利益平衡问题,更无法细致地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进行规划,保护工作实际上难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中,不可忽视公众参与的作用。

一、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进展

从历史街区保护视角上看,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街区保护内容、保护模式、保护政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街区的环境保护等方面。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概念也随之被引入历史街区保护当中,学者开始关注公众在历史街区保护中所起的作用[4-5]。不少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以历史街区建筑的所有者为立场,鼓励他们保护和更新历史建筑[6-7]。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的整理,发现国外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具有主动参与、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8-11]。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从保护、更新和利用三个方面进行。阮仪三指出我国城市遗产保护存在的误区,重点分析了民间力量的参与,力求构建新的保护模式[12]。不少研究开始重新定义公众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角色以便寻求更有效的参与方式。单霁翔提出“集体记忆”这一概念,强调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13]。王虹光从公众本身出发,提出社群概念,发现社群公众参与历史街区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更为积极的影响[14]。张松发现历史街区保护中出现的“绅士化”现象,鼓励在继承文化遗产中引入公众参与[15]。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寻求新的方法,从管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研究[16-20]。笔者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侧重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模式,对历史街区保护中公众参与情况的测度研究较少。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体系,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西街为例,分析公众参与度情况,为今后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二、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

(一)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公众参与度的内涵丰富,涉及参与人数、参与范围、参与深度等方面,在历史街区保护的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参考以往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笔者尝试从公众参与度影响因素,即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并构建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对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情况进行测度。从参与意识看,历史街区的主体构成包括实体建筑、空间格局,环境要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价值的维护和传承都必须依靠“人”这一主体[22],尤其是区内居民。作为历史街区文化的创造者和保护成果的享有者,居民拥有参与意识是参与保护工作的前提。文化认同是居民介入历史文化保护的主要动力,对本街区所蕴含文化的认同感越强,公众参与的热情越高[23]。公众对于自身参与必要性的态度以及是否主动参与保护工作也是参与意识的体现。参与能力高低影响着参与过程和效果。从个人角度看,包括个人文化素养和参与活动的经验。由于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公众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参与历史街区保护[3]。同时,对历史街区蕴含的文化和保护工作了解程度也影响着参与过程。第三方组织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中重要的媒介,民间团体的存在有利于保护工作的开展[23]。就参与效果而言,参与后历史街区保护状况和街区环境的改善是公众参与的最终目的。公众参与权益保障是否得到保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意见、建议能否对历史街区产生作用。此外,参与的人数和参与频率也是参与效果的直接体现。

(二)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指标的确立,一方面是基于对参与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另一方面结合公众参与历史街区实际情况将指标具体化。考虑到其复杂性和层次性,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可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组成因素,按属性不同及相互影响关系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通过各因子间两两比较确定其相互间的重要程度,从而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层层计算可以确定各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关系。现以公众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效果三个因素作为标准层,参考已有的研究,对因子进行筛选,共确定了13个评价指标。具体的评价体系如表1。

对各权重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专家打分法。为解决层次分析法计算大的难题,在计算过程中使用yaahp软件。研究中共向12位专家发放专家问卷调查表,对公众参与度因子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回收调查表后将数据录入Yaahp软件中,对各位专家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每个专家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到各个判断矩阵的排序权重,利用算术平均对所有专家的排序权重完成数据集结,最后利用集结后的判断矩阵排序权重计算总排序权重。

通过计算,详见表2。

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参与度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评价标准借鉴里克特量表5分制确定指标的分值。

表1 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指标权重

三、泉州西街保护工作的公众参与度调查与分析

(一)泉州西街的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西街地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范围大致为:北至大寺后,清军驿,南至许厝埕,西至胡尾巷,东至究史巷,总面积50.5公顷[23]。作为目前泉州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西街现有2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种类包含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著名的开元寺、东西塔、肃清门等历史古迹等就位于西街区内。在整个街区的发展过程中,西街一直保持着“鱼骨状”的街道坊巷布局[23]。主街主要分布着具有近代风格的骑楼和闽南风味的古厝,从街道进入巷子,支道的院次序排列,整个空间从主街的公共性逐步向巷子的私密性过度[23]。街坊内现存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集中展示了泉州古厝独特的风格。

(二)公众参与度调查

为调查现阶段西街区内公众参与西街保护的现状,在前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参与度作为衡量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按照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及居住年限等。另一部分是公众参与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在问卷中的体现。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西街区内居民,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主要在2019年3-4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2份,其中13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7%。

图1 西街在泉州市的位置示意图

表3 西街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样本的年龄构成集中在30-50岁之间,多为泉州各区县的市民,尤其年龄较长者为泉州西街当地人。就受教育程度而言,有13.2%的居民未受过教育,将近一半的居民为中学学历,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12.5%,可见西街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在进一步的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大学学历的样本多为来西街实习的大学生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从居住的年限来看,在西街居住的时间10年以上的占总样本的25.7%,且居住年限较长的居民的居住房屋来源于祖辈相传的私房,在西街居住超过5年的样本中也有超过3成的居民是从泉州其他地区过来西街工作,租房居住的。就月收入而言,超过一半的居民月收入在4500元及以下,月收入并不高。就从事的职业来看,多数居民主要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月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此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目前在西街居住的居民的基本情况,即为文化程度不高,月收入不高的中老年群体。

(三)公众参与度评价结果

对于公民参与度的评价,采用前文设计的方法进行,现有泉州西街保护的公众参与度各项得分如表4。

表4 泉州西街保护的公众参与度指标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通过评价体系得出的公众参与度得分为2.9807。总体来说,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较低。这个数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中公众参与度的水平。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效果得分分别为:3.4681、2.6294、2.7603,说明居民在参与历史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只有参与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参与能力和参与效果都处在较低水平。现将调查和评价的具体结果整理如下:

1.公众参与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成的居民对西街依然保留大部分古厝的做法持赞成态度(图2),这部分群体里既有在西街居住多年的当地居民,也有从外地来西街工作的居民。居民表示传统民居最能体现闽南文化,希望后续的开发能兼顾古民居的保护。近年来社区大力举办文化活动宣传西街的历史文化,对帮助居民提升文化认同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问及对公众参与西街保护的态度时,约49.3%的居民认为公众参与西街保护非常重要或者重要,仅仅有1.5%认为不重要,说明多数居民赞同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认为西街保护工作的开展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此外,有意愿参与保护的居民超过半数(图3),其中32.4%的居民表示有意愿参与,但不知道如何参与。从现场访谈得知,有不少居民很少甚至没有参与过西街的保护工作,少数参与过西街保护实践的居民也曾经是或现在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机会直接触西街相关规划。当问及从何种途径了解西街相关规划工作时,多数居民表示以邻里听说为主,且时间滞后,往往工作开展了或完成了才知晓规划的内容。另外,仅有小部分居民会关注社区宣传和网上信息公开,他们对西街规划的相关信息掌握得也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公众参与在西街保护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给居民参与的机会和渠道太少,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和居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居民有参与的潜意识,但是由于不了解规划的情况、参与的内容和参与的途径,因而缺少参与实践。

图2 居民文化认同感

2.公众参与能力

在调查西街居民对本街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从表4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居民对西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太了解,更有8.8%的居民表示不知道,只有14.7%的居民认为自己对西街所蕴含的文化比较了解。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不少居民都参与过西街举办的文化活动,但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当问及对以往关于西街的相关保护工作或者目前的保护模式是否了解时,大多数居民表示不太了解或者不知道,其比重约占全部样本的70.59%。结合此次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比照文化程度和参与情况两个项目,可以看出,对西街蕴含历史文化较为了解的居民主体多为在西街实习的大学生或者曾经参与过西街规划的人员。对于曾参与过西街规划的样本,对照他们了解西街历史文化和保护模式的程度这两个问卷项目,发现参与过规划的居民都对西街历史文化和保护模式有一定的了解。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参与西街保护实践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规划专业知识,而西街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从以上几个指标可以看出,在西街保护规划中居民的参与能力较低,有待提高。

图3 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表5 居民对西街的了解程度

3.公众参与效果

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0.5%的居民对目前西街的保护现状持满意态度。居民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房屋质量低、周边交通路网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上。在西街以往的保护工作中,居民的参与极少,只有不到半成的居民曾经参与过。这些参与者对自己参与西街保护的过程满意度并不高,其中有18人对自己的参与情况表示满意。多数参与过的居民表示他们参与频率低,仅是偶尔参与。此外,他们的参与只限于听取相关部门的规划构想,未能更深入地参与到保护的实施过程中,且参与后对西街的保护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参与效果不理想。在谈及政府相关部门在西街保护工作中,如组织居民意见征集活动,对居民所提意见的回应情况时,29.4%的居民表示回应积极,合理采纳他们的意见。更多的居民表示不知道是否有回应。再一次说明,政府和居民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参与后西街的改善情况来看,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西街保护有所改善(图4),尤其一些古民居在整修过程中会结合居民意见进行,同时居民也表示改善的程度与他们预想的还有一定差距。就环境状况而言,居民普遍认为有所改变,主要体现在交通问题上。例如西街试行限行步行街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居民认为改善了交通无序问题,有利于老街的保护,也有居民认为改步行街后他们的出行更不方便。西街步行街试行和完善正是居民参与的效果体现。

图4 居民参与后西街的变化

针对此次问卷和访问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泉州西街区内居民在西街居住时间较长,对西街有着深厚感情,乐意参与西街的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是实际的参与情况中,由于专业知识和参与途径的限制,居民有参与的热情,却无真正参与的实践,且参与后对西街的保护影响甚微。

(四)促进居民参与西街保护的策略探讨

从前文的公众参与度分析中可以知道西街居民的参与意识较高,但是参与的能力低。针对这一情况,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西街居民对西街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普及西街的历史文化至关重要。可将西街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印制成册分发给区内居民,或者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加深居民对西街文化的了解。再者,还应普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专业知识,使居民更好地了解保护工作的细节和方式,进而使居民对西街保护工作的实施产生兴趣,以及产生作为保护者主体的强烈责任感。这部分可采用座谈会、走访的方式,开拓居民参与保护的途径,真正让居民了解规划的细节,真正了解居民对西街发展方向的想法,听取居民的正确意见,以便保护工作符合居民的意愿,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针对居民只拥有知情权而缺少参与权,参与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在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需利用好社区的信息公告栏,将规划实施的成果及时公示。除此之外,让居民了解工作进程的同时还应保证居民的监督权。包括培训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实施经验和解说能力的规划员,帮助居民解决对专业知识存在的疑惑。以此来避免在保护工作实施过程中居民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对保护工作的参与仅限于直观看法,造成居民与规划实施部门因理解差异而形成的意见不统一。对有参与热情的居民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规划素质,鼓励他们成为监督者,对规划实施过程的意见进行及时反馈,确保保护设计方案严格执行,提高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方案落实的质量[23]。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体系,并对泉州西街居民参与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水平和质量。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较低,反映了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的水平和质量较低;(2)居民意识到自身参与的重要性,并且有意愿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参与意识较强;(3)由于文化、专业知识和参与途径等方面的限制,居民参与能力较低;(4)居民参与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影响不大,参与效果不理想。通过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评价和参与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政府部门应重点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拓展参与途径,以便公众更好地参与历史街区保护。

本文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度进行探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研究对象上,仅以泉州西街为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参与度评价体系上,评价的指标不够全面,且实例研究的公众角色局限于历史街区区内的居民,未涉及其他主体。今后的研究应综合考虑多个历史街区的调查,考虑街区保护中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度的评价以及丰富衡量指标,构建更完善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西街参与度公众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