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荣,涂春香,陈 玲,余文珍,刘 艳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
药理研究发现:鸦胆子油口服乳液(brucea java oil emulsion,BJOE)有抗肿瘤作用,目前临床已应用于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1-5],但是BJOE 应用于肿瘤治疗中通常是与化疗剂连用,起到辅助作用,单独应用BJOE 治疗肿瘤的报道不多。 另外,关于鸦胆子作用机理方面研究发现,鸦胆子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等机制抗肿瘤[6]。 抗氧化应激也是肿瘤治疗的常见机制,已知鸦胆子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7],但是也有报道指出,鸦胆子油能通过增强肿瘤组织的氧化损伤起到抗肿瘤作用[8],存在矛盾。 所以有必要弄清氧化应激在鸦胆子油抗癌效应中的作用。
已知氧化应激是食管癌的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9-10],亚硝胺类化合物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强致癌污染物,是食管癌的常见诱因。 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是目前公认的食管癌化学预防模型,该模型病理形态改变与人食管鳞癌的发生顺序平行[11]。本研究利用MBNA 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探讨BJOE 的抗肿瘤作用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BJOE 的药理研究提供参数,也为BJOE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Wistar 雄性大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体质量180~200 g,生产许可证:SCXK(沪)2012-0002。
1.1.2 药物与试剂 MBNA 由本实验室有机合成;BJOE(沈阳药大雷允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71601051);RNA 组织保存液(上海华舜生物工程公司);Trizol 试剂、SuperScript Ⅲ逆转录试剂盒、定量PCR 检测试剂盒[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试剂盒、BCA 蛋白定量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用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根据设计合成。
1.1.3 主要仪器 SDS-PAGE 电泳仪、转膜仪(美国Bio-Rad 公司);荧光定量PCR 仪(德国Eppendorf 公司)。
1.2 方法
1.2.1 分组与给药 参考文献[12]制备Wistar 大鼠食管癌模型,32 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8 只和造模组24 只,造模组以MBNA 3.5 mg/kg 每周2 次颈背部皮下注射,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氯化钠注射液连续注射15 周。 成模大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BJOE 高剂量组(高剂量组)、BJOE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8 只。 于第16 周开始,高、低剂量组分别以BJOE 12、6 mL/kg 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以6 mL/kg 蒸馏水灌胃,每日1 次,共10 周。 根据实验动物等效临床剂量换算,高、低剂量组中药给药剂量相当于成人日剂量(1 mL/kg)的2 倍和1 倍。
1.2.2 食管黏膜病理观察 实验结束时处死4 组大鼠,沿食管纵行剖开,于解剖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拍照记录。 取典型病变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常规制片,HE 染色,光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 余下食管保存于RNA 保存液中,用于提取食管组织总RNA。
1.2.3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各组大鼠食管癌造模15 周末,尾静脉采血,分离各组血清;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分离各组血清待测。 取大鼠肝组织约200 mg液氮反复冻融3 次,加入0.1 moL/mL PBS(pH 7.2)1 mL,低温研磨制备20%肝组织匀浆,4 ℃3 000 r/min 离心15 min,取上清于-80 ℃冻存备用。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总抗氧化能力、MDA 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4 基因转录水平检测 抗氧化通路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 酶1A1(CYP1A1)、细胞色素P450 酶2E1(CYP2E1)、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硫酶M1(GSTM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甲基转移酶(MT)、乙酰基转移酶(NAT)、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转录因子NF-E2 相关因子2(Nrf2)、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转录水平检测采用Real-time RT-PCR 法。 实验结束后用Trizol 法提取4 组大鼠食管组织总RNA,核酸蛋白分析仪检测A260 nm/A280 nm 比值,计算RNA 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 完整性。使用SuperScript Ⅲ逆转录试剂盒将总RNA 中的mRNA逆转录为cDNA,再以cDNA 为模板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 检测(SYBR 染料法),扩增条件为:95 ℃预变性2 min,95 ℃20 s,60 ℃20 s,72 ℃30 s,40 个循环。 反应结束后确认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 用2-△△Ct值表示目的基因转录水平。 各基因引物及扩增产物片段长度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一般情况观察 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皮毛柔顺,有光泽,对外界刺激反应较灵敏;其余各组大鼠逐渐出现活动减少,食量下降,耸毛,毛色无光泽、易脱落,对外界刺激反应较迟钝等现象。
2.2 MBNA 诱变15 周及BJOE 作用10 周后造模组与正常组体质量比较 见表2、表3。
表2 MBNA 诱变15 周造模组与正常组体质量比较(±s)g
表2 MBNA 诱变15 周造模组与正常组体质量比较(±s)g
注:与正常组比较,1) P<0.01。
组别正常组造模组n 8 24造模前212.143±6.769 214.286±7.488造模后390.357±15.250 332.180±44.8751)
2.3 食管大体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正常组大鼠食管黏膜光滑平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高、低剂量组大鼠食管黏膜均出现全段病变,食管黏膜粗糙,黏膜表面有细小颗粒样突起,出现乳突瘤样改变,成瘤率为100%。实验结束后,高、低剂量组食管黏膜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果见图1。 病理组织学显示:正常组大鼠食管黏膜上皮细胞1~3 层,细胞排列均匀,基底细胞层规整,未见异常改变;高、低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向管腔方向增生。 结果见图2。
表3 BJOE 作用10 周造模组与正常组体质量比较(±s)g
表3 BJOE 作用10 周造模组与正常组体质量比较(±s)g
注:与正常组比较,1) P<0.01;与模型组比较,2) P<0.01。
组别正常组n 8造模组24治疗前390.357±15.250 330.385±45.892 342.692±44.563 323.462±44.845治疗后424.714±11.789 329.167±46.6101)338.100±41.9691)283.556±42.8961)2)
图1 4 组大鼠食管黏膜大体形态观察图
图2 4 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光镜图(HE 染色,×200)
2.4 MBNA 诱变15 周2 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BJOE 作用10 周4 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4~表6。
2.5 4 组大鼠食管组织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比较 见表7。
表4 MBNA 诱变15 周2 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4 MBNA 诱变15 周2 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1) P<0.05,2) P<0.01。
组别正常组造模组n 8 24 SOD/U 5.254±2.668 5.021±0.901 MDA/(mmol/L)87.767±5.899 156.306±42.2812)GSH-Px/U 1287.342±147.439 1443.987±147.2401)总抗氧化能力/(mmol/L)1.595±0.154 1.569±0.174
表5 BJOE 作用10 周4 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5 BJOE 作用10 周4 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正 常 组模 型 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n 8 8 8 8 SOD/U 2.309±0.293 2.188±0.409 1.924±0.288 2.359±0.125 MDA/(mmol/L)236.561±21.980 253.166±30.055 250.236±68.908 255.119±19.946 GSH-Px/U 1246.078±80.947 1272.549±113.495 1223.529±119.399 1345.098±55.598总抗氧化能力/(mmol/L)1.057±0.176 0.952±0.071 0.808±0.152 0.944±0.212
表6 BJOE 作用10 周4 组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6 BJOE 作用10 周4 组大鼠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正常组比较,1) P<0.01;与模型组比较,2) P<0.05。
组别正 常 组模 型 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n 8 8 8 8 SOD/U 35.270±7.421 28.634±3.451 32.126±5.918 31.752±5.908 MDA/(mmol/L)18.446±2.657 22.263±5.515 18.421±3.930 30.422±10.3401)2)GSH-Px/U 243.345±33.750 223.441±56.195 179.836±57.228 232.266±46.722总抗氧化能力/(mmol/L)30.706±1.133 31.590±3.240 28.764±0.863 31.992±0.872
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BJOE 是以鸦胆子石油醚提取物为原料,以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水包油型乳剂,主要成分为鸦胆子油和豆磷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鸦胆子油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BJOE 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长[13],可抑制S180 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对Lewis 肺癌、Heps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形态学与组织学均未有明显改变:表明BJOE不能阻断MBNA 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变。可见,BJOE 虽然具有一定的抑癌作用,但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MBNA 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无效。考虑到目前单独应用BJOE 抗癌作用的研究对象多是体外细胞模型和小鼠移植瘤模型, 对化学预防模型无阻断作用,所以BJOE 的抗癌作用尚存在疑义,需要进一步实验来证实。
表7 4 组大鼠食管组织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s)
表7 4 组大鼠食管组织抗氧化相关基因转录水平(±s)
注:与正常组比较,1) P<0.05,2) P<0.01;与模型组比较,3) P<0.05,4) P<0.01。
组别正 常 组模 型 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组别正 常 组模 型 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n 8 8 8 8 n 8 8 8 8 CYP1A1 1.000±1.305 0.499±0.632 0.810±1.017 1.488±1.816 MT 1.000±1.300 0.453±0.284 1.999±2.917 1.593±2.167 CYP2E1 1.000±1.325 0.565±0.891 1.384±1.510 1.347±2.042 NAT 1.000±0.617 6.712±9.197 0.395±0.439 0.488±0.444 CAT 1.000±0.819 9.028±3.4601)7.627±8.056 2.034±0.7384)MTHFR 1.000±0.774 11.242±13.945 32.775±23.9041)46.954±6.0662)3)GSTM1 1.000±0.680 0.852±0.584 1.142±0.911 0.906±0.405 Nrf2 1.000±0.796 3.551±3.270 3.543±0.672 3.577±1.945 NQO1 1.000±0.733 0.188±0.167 0.614±0.714 0.740±0.885 Keap1 1.000±0.656 1.235±1.557 2.264±2.274 1.513±1.947
药理研究表明:鸦胆子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然而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鸦胆子油提取物是通过增强肿瘤组织的氧化损伤起到抗肿瘤作用的,存在矛盾。 本研究探讨商品化生产的BJOE 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发现BJOE 作用10 周后,高剂量组肝匀浆MDA 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食管组织CAT 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 MDA 作为脂质过氧化产物,其含量增加表明体内过氧化程度加剧[15-16],CAT 基因转录水平降低说明体内抗氧化的保护系统遭到一定的破坏,说明BJOE 对MBNA 诱发的模型大鼠食管癌变无抗氧化损伤作用,甚至加重了氧化应激程度。
在食管癌诱变过程中,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诱变剂MBNA 在诱发食管癌模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应激对食管癌病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BJOE 在治疗过程中也体现了加重氧化应激的作用,已知抗癌药抗肿瘤机制之一就是诱导肿瘤细胞产生活性氧,损伤线粒体导致肿瘤细胞凋亡[17],可见氧化应激对食管癌的发展进程是把双刃剑。
另外,我们研究发现,商品化生产的BJOE 与实验室经乙醚浸提的鸦胆子油对MBNA 诱发的食管癌模型大鼠抗肿瘤作用有一定的差异:乙醚浸提的鸦胆子油显示出更强的毒性作用,对模型大鼠有微弱的抗肿瘤作用[8];而商品化生产的BJOE 对该模型未显示出可见的抗肿瘤效应。 出现这种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提取方法不同引起成分不同导致,乙醚浸提的鸦胆子油含有更多毒性物质。
最后,BJOE 在临床多与化疗联用,以后相关抗癌药理研究也应当结合化疗剂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