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军 杨彩霞 李 尚 何世达 钱 猛/文
党对科研院所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党组织发挥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是科研院所的根本要求和独特优势。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军目标,做好新形势下科研院所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作用意义更加重大。
近两年来,科研院所大多进行了党建工作机构调整,加强了党建工作力量配备,党建工作形势有较大改观。但当前党建工作效果距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或多或少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思想认识不够。有的基层支部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认识偏差、热情温差、效果落差;个别领导干部在党建工作中奉行“佛系”,讲究“无为而治”。
谋划不够务实。有的单位在结合单位实际科学谋划党建工作上下的功夫不够;有的单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走过场,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也不佳。
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有的单位党建工作创新不够,与科研中心工作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存在脱离科研人员、脱离科研实际、脱离科研一线的倾向。
示范作用不够突出。不少单位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未能形成全面改观的态势。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身份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患得患失。
以上问题虽然表现不一样,但原因都归结到一个“实”字上——党的理论学得不实、党的思想认识不实、党建工作做得不实,以至于党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力不强。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在“实”字上下狠功夫。
科研院所集中了大批高知识群体,他们学历高、头脑活、眼界宽。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真刀真枪的实干精神,要做好党建工作是不太容易的。当前,要解决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根本问题,必须要以先进的理念、开阔的视野、科学的方法来思考探索和落实党建工作。
面对高知识群体,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理念还未完全转变,自身能力储备不足,未能将党建工作与科研中心工作实现深度融合。要扭转这一现状,一是要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提振基层党建工作者的精气神,让他们做到爱岗敬业;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让他们做到专业专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学,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大政工意识、大数据意识,做到协同创新。二是要搭建党建工作交流平台,如开展公开党课、廉政教育大讲堂、支部工作交流会等,在经常性的示范教学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要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党校为依托,建立统一的党建工作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由共建实现共享、爱享的良性循环。四是要将理论与业务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解决科研院所科研生产发展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以看得见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证明党建工作的“用处”,带动干部职工主动转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将党建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
党建工作要实现促进科研生产顺利推进这一目标,必须围绕科研工作,在系统谋划、做实做细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要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利用监督、检查、考评、激励等手段,形成书记总负责、班子成员抓具体、支部书记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做到层层有责任、一级一级抓,彻底杜绝“佛系”。二是据实谋划落实各项部署要求。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如根据中物院党委“用搞科研的方式搞党建工作”的要求,中和物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党委结合党建工作目标要求和业务实际,创建“1358”党建工作模型(如下图所示),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把党建工作进一步分解落地推进。三是做细党建指导工作。党建业务部门要经常到基层蹲点,为他们提供政策解读、工作指导等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和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在横向层面,通过指导个别先进党支部持续创新学习教育内容和形式,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融合途径,示范引领实现其他支部共同进步。
“1358”党建工作模型
一是做真群众工作提升群众向心力。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于一个“真”字。一是群众工作要贴近职工群众真实需要。开展工作要与科研人员个人发展和精神需求相结合,真正关注科研人员个人的生活与情感需求。二是谈心谈话要用真心真情。坐在一条凳子上真诚平等交流,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有效性。三是要真解决问题。深入基层关心职工群众诉求,积极解决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进一步把群众工作做扎实,巩固群众的信任。支部书记可持续深入党员家里开展家访工作,了解党员群众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帮助规划个人发展路径,搭建个人成长学习平台提升工作能力,实现了单位和个人双赢。
二是做实理论教育提升党的凝聚力。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找准科研院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理论教育要“接地气”。要变灌输教化为平等交流,运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可从民族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行业科研文化中挖掘资源,通过讲“山海经”、革命往事、摆龙门阵等方式诠释新时代的科研精神,引导职工养成辩证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习惯。二是方式方法上要实。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量结合业务实际和所的发展需要,围绕干部职工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把党的理论方针本地化,转化为工作实践的直接思想指导。
三是做深业务融合提升党的组织力。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业务融合要深,能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为保证科研任务顺利完成,党支部书记要与业务领导、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相互支持,重点帮助他们解决科研人员在理想信念、思维模式、工作作风和创新素养等人才队伍和组织保障方面的问题,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科研生产的全过程。安抚职工情绪,通过宣传等手段激励士气,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党支部要成为单位内部关系的“稳压器”,带领群团组织围绕事业发展、职工利益、党的目标开展工作,协调解决职工困难,因地制宜地开展岗位练兵等能力提升活动,因材施教地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人才队伍培养。三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领导优势,成立突击队,开展各种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做严监督执纪提升党的公信力。做好人容易,偶尔当一下“坏人”也不难,但要高级知识分子长期当“坏人”,去监督别人、批评别人却是难上加难。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在“严”字下功夫,树立“严管厚爱”的正确理念,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发自内心的关爱,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可在正面引导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上,坚持每次党日活动都用反面案例进行教育警示,出现问题苗头和错误思想倾向及时批评提醒,以解决党员精神懈怠问题和作风不实倾向,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升了党组织的公信力。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既是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科研院所创新型人才队伍、提升核心科研能力的需要。要创新支部活动形式,让支部活动具有吸引力。党支部要利用“三会一课”这一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结合起来,培养科研人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模式、过硬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创新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同时也是党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创新工程,可利用党日活动讲古今创新故事、中外创新管理案例,培养创新思维;建立创新小组等创新平台,学习创新知识,互相启发创新工作;通过创先争优、岗位练兵等活动促进创新工作落实;将创新工作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内容,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创新工程提升解决科研院所核心能力的提升的针对性,也就保证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也就提升了党的创新力。
要做好干部表率提升党的领导力。领导干部常常处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领导干部首先应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真学、真信、真做,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同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言行、处处做好表率,用自身的行动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领职工群众干事创业,主动作为,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和领导力。
建立完善科学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充分调动党支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院所基层党建工作,在监督、检查、考评、激励过程中,要以党建工作实际效果作为重要标准。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着重从考评导向、考评指标、相关评价方等方面构建立体型、可量化、开放型党建成效考评体系,实现党支部考核工作导向从“干没干”到“干得好不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