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
摘 要:《机械制图》是职业教育体系里的一门传统课程,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热点,对大数据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探讨。首先对大数据教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从课堂教学、教学反馈和教学平台三个层面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
一、序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更迭,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已经融入进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可以说我国已经从信息处理时代步入了数据处理时代。大数据是数据处理时代所提出的新概念,在教育方面同样能够得到应用,本文基于电子电工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对当前环境下电子电工课程的相关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当前大数据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
二、大数据教学
数据处理代表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前沿方向,当前的时代可以说是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教育方面来说,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和易变性等方向的教学便利。基于大数据方向的教学改革,不仅是教学设备的教学采集设施的改革,更是基于大数据时代对教学思想进行改革,从宏观层面对教学进行把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过去教师只能从成绩情况等方向进行了解,有了大数据技术后教师就能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得到数据反馈,给予其中最有价值的数据对教学方向、教学细节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信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进行收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大数据教学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分享教学经验,解答教学疑惑,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大数据背景的《机械制图》课程优化
1.课堂教学优化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前提是完成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当结合大数据技术和当前学生的兴趣,充分展示电气线路技术的魅力。比如笔者就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前制造业电力线路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相关的信息挖掘和整理,让学生了解电气线路的特色和最新成果。同时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基于有趣的案例来进行项目化的教学。
2.教学反馈优化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笔试成绩是用来度量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指标,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评估应该是过程性的。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接入教学管理系统,方便地记录学生的发言质量、绘图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情况,系统后台根据教师的反馈,根据特定的数据模型完成平时成绩的生成。根据编程课程的特点,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性绘图,采取上机考核+演示答辩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既避免了笔试考核带来的片面性,也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编程技能的掌握情况。
基于教学反馈的道德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优化,也就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转化观念。首先,教师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后的数据分析上,要形成不断循环的“备课、讲课、绘图、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教学工作业务流,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在数据分析这个环节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改进教学行为存在一定的延后效应,另外,大数据时代的学生学习,对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较高,与传统按的部就班、跟着老师学习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身进度,通过大量辅助性质的微课资源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需要根据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定制的学习方案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
3.教学平台优化
当前我们所处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庞大、更新速度快、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来说,应当充分了解大数据的特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于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比如创建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专业平台,使课堂的有限空间得到延伸,使得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思维和大数据方法解决实际机电生产中的问题。同时完成微课视频点播功能的构建,鼓励学生课余根据视频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平台应统计各个章节视频点播的人次,并且要跟踪点播教学视频的学生用户视频浏览的具体情况,如某章节的视频读取的进度,在什么时间段中断了视频,后续是否继续把相关章节的视频浏览完毕,这类教学视频点播平台可以参照SCORM标准体系进行建设。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电子电工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大数据处理方面仍需要不断地探索,才能对现有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市场应用范围肯定会进一步增大,所以相关教师需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课程的调整和优化,基于电子电工专业框架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学校和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在大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让学生能够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蔡群,王玥,阳明庆,刘锋.《机械制图》课程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9):68-72.
[2] 王曉燕,王大伟.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教育机械制图设计建设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