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正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文化飓风中,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客家山歌的创作和传播也同样遇到了许多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本文以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和新客家山歌《客家颂》为例,浅析传统客家山歌与新客家山歌在演唱风格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了解客家山歌在演唱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进而辩证地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展望客家山歌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新客家山歌;演唱
一、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
(一)演唱形式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对称、合唱、重唱和斗歌。客家山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唱词的韵律整齐,一般为七言四句,颇显文采,曲调节奏自由,音域不宽,整体结构不一,带有曲式变化,如有正板、四句八板、快板、叠板、号子山歌等。它的词与曲并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二)音阶和调式
在音阶和调式方面,客家山歌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都有,以五声、四声音阶较少见。但由于各地的方言、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的不同,每种调式的分布就有所不同,以羽调式为多,其次是徵调式。
(三)旋律的进行和体裁结构
在旋律的进行上,曲调比较高扬,音域不宽,多为平稳流畅,起伏不大。节奏较自由,古朴婉转,用四至五个音的最多,使用装饰音较多,常用自由延长音,而且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见混拍子,唱腔艺术及表现风格极具客家特色。
在体裁结构方面,客家山歌都是乐段结构,最常见的是有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
二、 新旧客家山歌演唱风格及其技巧
(一)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的演唱风格及其技巧
1. 音乐特点
《有好山歌溜等来》是一首惠州传统的山歌,它属于山歌号子类体裁。所谓山歌号子是指节奏自由、节拍不定、句式不讲究,歌词常用衬词和叹词的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间劳动时,呼唤对方,呐喊驱兽壮胆或是整齐节奏的需要而产生的。《有好山歌溜等来》作为呼朋引伴的山歌引子,首先歌词用较口语化得方式唱出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爱唱歌的个性,其次,这首山歌号子中还运用了前倚音和后倚音和下滑音,后倚音运用得尤其多,第一声号子“噢嘿”的“嘿”子为平音,其后的衬词“依”字为去声,从“2”音到“3”音,“2”音后加一个倚音作为连接,将音调预先托起,唱腔就显得衔接自然。其他的后倚音也起到类似的作用。在结尾的小节中,前倚音的运用加重了“唷”字的字头力度,是音乐富有动力感,“嗨”字的下滑音,预示着歌曲的结束,有提醒对方有山歌可以“溜出来”的意思,这两个装饰唱腔在结尾处的巧妙运用与开头部分山歌号子的引子“噢”“嘿”形成了一前一后相互呼应,起到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
2. 演唱方面
首先,在演唱前,我们得学习歌词:用客家方言高位置有气息,打开共鸣腔体,吐字清晰地朗诵歌词。
(二)新客家山歌作品《客家颂》的演唱风格及其技巧
《客家颂》是一首新客家山歌,是在保持传统客家山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的。它是由著名客家籍作曲家饶荣发所写的。
该曲子,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客家祖辈从中原遷徙的场景,曲风很大气,节奏比较自由,演唱时需要想象茫茫中原人群迁徙的场面,随着伴奏及旋律的起伏调整音色,强弱要分明,突出一种涌动的画面感。高音部分要注意声音激情的变换,使用换入假声的轻声开始,逐渐强效果更佳。
第二部分,是全曲的抒情部分,旋律采用客家地区的山歌调子,优美流畅有很实在,非常动听。在演唱这一段时需要注意突出咬字,在每个小细节的起音部分要强调重音,比如说“诗经古风”“谱新曲”,这个“诗”和“谱”字,一定要突出;其次要注意气息的运用。该部分描写的是在迁徙征途上的风光景色和辛酸苦辣,表现了客家人民勤劳和坚忍不拔的性格。
第三部分若能用客家话演唱更能凸显风格,需要注意音准,还有意境的变化。“月色朗,秋菊黄,客家人走四方”,这几句演唱的潜台词是“终于在岭南这块肥沃的土壤落地生根了啊……”这一段特别强调气息的把握,注意防止提气,一定要很有技巧地把握每一个高音。
第四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在合唱过后要表现的是客家游子的激昂情感——“情系中华长思乡”。要把思念故乡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用感情的变化来感动每一位观众。这一连串的高音也是歌曲的难点,需要稳住喉头,调整好音色,从而表现出对客家人勤劳坚强的赞美、对客家精神永流芳的品质追求。
此外,此曲,一般用普通话演唱,能夹几句客家话来唱更能凸显风格(比如第三部分)。
三、 结语
在教学声乐的这几年间,我对岭南文化特别是客家山歌有了较深的认识与了解。客家山歌作为岭南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客家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客家山歌也逐渐地被现代人所遗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旧客家山歌在演唱方面的联系与区别来让人们重新了解客家山歌。作为客家人,我们要发展客家山歌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的山歌文化,辩证得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在保留它的精华的同时扬弃它的陈旧,打破框框,大胆突破和创新,将客家山歌推向一个新层次,使山歌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让客家山歌的歌声传的更远,更久……
参考文献:
[1]客家山歌唱腔选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
[2]李晓斌.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袁东艳.唱响山原:广东客家山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
[4]袁东艳.岭南风情歌曲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李秋莲,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平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