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不断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也对数学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新课改中积极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基于“翻转课堂”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在高中数学“翻转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计算机发挥独特的辅助功能将计算机与数学学科互补,使数学教学多样化、形象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的揭示数学的演化,数学概念、数学对象的本质,以及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令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翻转式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利用这种方式,发挥其优势已经成为上好一门数学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了。信息技术与翻转式数学课堂结合有利于充分的揭示数学的演化,数学概念、数学对象的本质,以及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令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
一、 翻转式数学课堂利用信息教学技术,使同学积极性得到激发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数学课作为一门本身就枯燥无味的课程,只能靠老师一个人讲解,没办法将抽象的问题与概念具象化,无法直接的将问题形象的表现出来。“翻转课堂”下,坚持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就做好预习任务。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前备好教学视频等,从网络搜集教学资源,为学生推送相关的资源并且为学生安排好课前预习作业。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还有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之前备好的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推进,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再结合翻转式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技术具有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的特点,可以改变原来教学方式的单一形式。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讲课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无权威”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得效果。比如:在《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知识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播放了一段烟花升空的视频,在结束后提出一个关于高度h与时间t的问题,辅助大家学习和理解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让大家知道数学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就在教师身边,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激情。信息技术将难题简化,突破教学重难点。高中数学教师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在兴趣中学。以往的老师讲、学生练的模式单调乏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为了节省课上时间,增加练习量,还把练习题直接写在黑板上或打在PPT上,这些让学生感到眩晕、头疼,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主观机动性。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联系到一起是一种理想的完美教学方式,就像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通常大家都是通过题海来使同学们记住的,但是教师亦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现公式与物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来使同学们清楚的记得这一公式。
二、 翻转式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改善教学方式
当前的数学教学的弊端在于过分看重演绎方面,过分强调逻辑推导和结果的逻辑化方面,导致了同学们忽略数学各个概念的产生背景、发展的过程,以至于难以将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提倡数学创新,我觉得更需要将这一现状改变成以数学实验为主的创造性教学。比如在教师讲解排列组合与概率那一节时,对于插空法这中特殊的方法使用,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的将这一思辨过程演绎出来,达到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初步运用正弦定理理解斜三角形;运用向量的知识推导正弦定理的过程,也巩固向量的知识。在课前学生的自主环节,教师可以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从网上搜集到的微视频和网络资源的链接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提前观看。而后要求学生带着疑问:之前学习的关于三角形、直角等有哪些知识?向量的知识已经学过的是哪些?请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和寻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关于正弦、余弦定理应用的例子等,将这些作为预习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并且通过互联网络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的资源和实际例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进,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素质。
三、 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翻转式教学增多课中师生互动和提升课后反思的效果
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翻转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之后,仔细分析学生遇上的共性的问题以及各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通过“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基于翻转课堂,在问题的提出上,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这样能够增加师生互动,开动学生脑筋,拓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五《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目标是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公式运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在做好预习环节的工作之后,在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以视频和图片为演示形式,在学生直观感知之后,给出几个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同学共同探讨,解除疑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则是巡堂解惑,避免学生有错误的理解。基于翻转课堂,利用微视频演示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后巩固和拓展是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根据课上知识点,利用网络资源的富足和便利实现拓展。基于信息技术下的高中数学学习,只会是越来越好,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越来越掌握扎实。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革现有的课堂传递结构让教学不再侧重于教授,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發展空间也是空前的。所有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的革新教学理念,深入的掌握翻转课堂教学运用的有效方式,从而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
参考文献:
[1]蒋金才.高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
[2]颜春.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3]陈泳序.“翻转课堂”视角下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重叠内容的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
作者简介:
杜梅,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某文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