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黑山剪纸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

2020-04-14 04:50陈希玲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剪纸特色价值

陈希玲

摘 要:大黑山剪纸融合了辽东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和山东剪纸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特征,不仅起到传播文化、美化生活的作用。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地区民俗文化历史,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社会认知、生活经验、道德观念及审美情操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大黑山 剪纸 特色 价值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一、大黑山剪纸的历史文化渊源

大黑山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东南部金普新区,是大连历史文化之根。19世纪,受条件所迫的山东百姓“闯关东”扎根于此地,以人为载体的农耕文化艺术在大黑山脚下新生,齐鲁文化和辽东文化在辽阔的辽东南地区得到了并存。受外来语言、文化、饮食等方面影响,原本的大黑山文化艺术也发生了变化。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下,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样式诞生了,而大黑山剪纸正是在诸多艺术中的一枝独秀。

据专家考证,大黑山剪纸艺术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历经数辈人的代代传递,形成了现在的相对稳固的剪纸艺术样式。其造型朴实,韵味十足,技法多样,在历经上个世纪的历史影响以后,又融合了山东剪纸和辽东地区民俗剪纸文化审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

二、大黑山剪纸艺术特色

作为辽东南地区剪纸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大黑山剪纸艺术特色尤为明显,其包容性强,在保留了辽东剪纸特色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剪纸特征。其造型古朴大方,率真自然。同时,大黑山剪纸又能很好的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不墨守成规,与时俱进。

1.题材上的包容性与融合性

“聚族而居,其语言风俗一如旧贯”,在保持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尽量的适应辽东南地区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民俗传统、饮食文化等,形成了特有的大黑山文化艺术。

大黑山剪纸艺术的创作者们大多是早年闯关东过来的山东、山西、江苏等地的遗民后代以及原住于此的少数民族后裔,因此大黑山剪纸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多样化,其既有北方剪纸粗犷浑厚,又有山东剪纸俊逸流畅的艺术特征。例如大黑山剪纸非物质文化第三代传人郝传松、高晓莉、朴迎春、任长贵等艺术家的作品中,不乏多见有 《老鼠嫁女》、《金玉满堂》等题材,寓意着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之意;另有《功名富贵》、《连年有余》用于增加节庆活动的氛围;《秧歌戏》、《打春牛图》则是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的鲜活的生活画面,表現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勾勒出当下的市井民风,反映了时代的气息。而大黑山剪纸的独特之处在于同少数民族民俗的融合,大黑山脚下生活的各民族人民,其日常生活、文化历史等是大黑山剪纸创作者们灵感和题材的源泉。艺术家罗贵芬作品《人参姑娘》,反映了善良勤劳的人参姑娘与勇敢无畏的小伙子结为夫妻的故事。民间剪纸传承人刘栋堂作品《抹黑节》等,刻画的锡伯族史上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民俗活动。这些反映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活动的剪纸作品,成为了大黑山剪纸艺术题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剪刻技法和手段上能够相互借鉴,但严苛的地域与民族、民俗之分,成为了大黑山剪纸艺术的标志,形成了独特的大黑山剪纸艺术面貌,具有地方特点。

2.造型上的装饰性与朴拙感

大黑山剪纸尚意不尚形,注重对作品整体形态的把握,体现了辽东南地区粗犷的民风民俗特点,区别于南方剪纸的精小细腻,尤其对作品当中装饰性体现的重视。

以图一为例,在题材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花鸟题材,寓意风调雨顺。没有刻意经营的细腻与细致,动物与植物形象相得益彰,自然朴实。在造型上,四季花卉与翎毛羽禽相结合,颇具趣味性和生动性。其中,翎毛鸟禽处理上,与植物之间没有过多刻意的区分,留白处理较多。在技法上,不管是杜鹃、菊花的植物造型亦或是喜鹊、百灵都没有作特别细致的刀工雕琢,注重整体性多于对细节的修饰,看起来大气稚拙,不落俗套。

另外,还有大黑山剪纸艺术传承人于景丽作品《石榴娘娘》当中,也可看到少数民族服饰、造型特征,在技法上也同样采用了阴刻与阳刻结合,题材上是以满族女性形象结合石榴纹样,表现了满族(另有一说为锡伯族)传统民间故事中送子女神—石榴娘娘,造型采用对称结构,四平八稳,具有装饰意味。

图一 大黑山剪纸艺术作品《四季》局部

图二 大黑山剪纸艺术作品《石榴娘娘》

3.内容上的与时俱进

除了吉祥图案、生肖星辰、戏剧脸谱、民间故事等传统内容以外,大黑山剪纸艺术融入了现代元素,将当下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等场面也刻画在了剪纸艺术作品中。

民间剪纸艺术家周胜利创作的《一带一路》、杨洪桥创作的《洪水无情人有情》、于景丽创作的《中国梦·绿色梦·和谐家》等作品,皆为反映当下的时代与生活面貌,讴歌和赞颂生活的美好,传递了正确、和谐社会正能量和价值观,成为了大黑山剪纸艺术发展过程中新时期代表。

图三:于景丽作品     图四:周胜利作品

《中国梦·绿色梦·和谐家》                              《一带一路》

三、大黑山剪纸的民俗艺术价值

大黑山剪纸艺术发展至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样式,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不可忽视。首先,大黑山剪纸脱胎于山东剪纸,又极大的保留和融入地区少数民族民俗元素,其在保留山东剪纸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民俗价值。其次,艺术来源于生活,大黑山剪纸保存了相对完好的文化状态,对人民生活的自然真实写照,是代表了辽东南、金州地区的文化符号,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其造型率真,具有鲜活生动的生命力,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展现出特有的“生命的形式”。

与其他很多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一样,大黑山剪纸艺术也面临着接班人相对较少、青黄不接的尴尬窘境。目前已知的大黑山剪纸艺术传承者朴迎春、高晓莉、郝传松、罗贵芬、高贵兰、鞠红梅、潘玉花、于振平、卢秀娟等主要代表,她们当中年龄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已经80多岁,虽然以讲座、培训、文化交流等方式在传承和保护,但步伐仍显稍慢。在这里笔者也期待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大黑山剪纸继承和发扬的队伍中,让这门生长在白山黑土之间的传统艺术得以长久的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2]陈竟.中国民族剪纸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吕胜中.小红人的故事[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剪纸特色价值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剪纸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剪纸鉴赏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