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摘 要】打击乐器主要源于民间,重点利用打、击等动作发出声音(打弦乐器除外),其是音乐演奏的重要载体。学习打击乐是提升学习者音乐素养的关键方法之一,合奏教学是打击乐重要的教学形式,对学习者的乐感、节奏感以及合作意识、学习兴趣等培养都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打击乐教学工作中,合奏教学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因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仅供参考。
【关键词】打击乐,合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38-02
打击乐合奏教学旨在体现打击乐器使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其富有生机而又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体现音乐节奏和情感内涵。打击乐器在使用上限制性不明显,而且不同地域、民族的打击乐在音乐表现力上也有差异性,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打击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我们需要立足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为打击乐合奏教学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一、打击乐合奏的相关内容概述
打击乐器大体可分为膜鸣乐器和自鸣乐。膜鸣乐器需要在乐器上覆盖一层膜,然后打击膜使乐器发声,自鸣乐则是乐器不借助膜可以自己发出打击声音。我国打击乐类型多种多样,呈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我们结合打击乐的打法可以将打击乐器的种类进行如下分类:其一,以“仓七”冲头型为主导及其变化形式,第二,以“仓七台七”长锤型为主导及其变化形式,第三,以“仓台七台”闪锤型为主导及其变化形式,第四,以“仓台台七台”抽头型为主导及其变化形式。打击乐器由于自身内部结构和发音形式的不同,在声音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是打击乐器多样性的形成因素之一。打击乐器主要有常用的两种乐器形式——锣和鼓,这两种乐器是打击乐器的代表。我们古代行军打仗所提到的“金鼓齐鸣”就是典型的打击乐合奏,目前打击乐合奏教学也成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教学形式。
二、打击乐合奏的教学重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打击乐器发展
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完善,音乐学院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体现了高校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为高校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打击乐合奏作为传承历史比较久远的音乐表现形式,教学质量对音乐教育发展有客观影响。随着打击乐器发展,打击乐合奏也成为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时代发展,打击乐器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更加贴合现代社会需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教师在指导打击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合奏教学融入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以打击乐器为基础的音乐表现形式创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打击乐合奏教学,无论是对打击乐的传承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满足大学课程教学的基本需要
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艺术院校也不例外,打击乐教学面对的学生群体数量也在增加。因此传统打击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一对多的教学模式目前普遍被应用。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教学针对性不强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难以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出现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打击乐教学本身就要结合学习者的年龄、爱好以及音乐学习能力等多元因素进行教学策略选择,且打击乐器种类较多,在教学上也要考虑难度的循序渐进。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打击乐的过程中,教师最好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他们的乐器。如音乐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选择使用和操作比较简单的乐器,等相应的乐器分配完毕之后,依据乐器的音色进行搭配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兴趣
和单独演奏不同的是,打击乐合奏有利于促进表演形式的丰富发展,且演奏风格也灵活多变,在音乐情绪表达上更加到位,对学生来说感染力更强。音乐教学中,学生参与到打击乐合奏教学环节,能够区分不同音色在音乐表达上的差异性,促进乐感形成。这种乐感和音乐思维会辅助学生在合奏表演中逐步树立起倾听意识,对合作者在合奏中的敏感度提升十分有利,学生可以得到丰富音乐知识的学习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兴趣。在打击乐合奏练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乐器选择上应该首选一些比较简单的乐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进一步优化音乐技巧掌握效果。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奏需要多种乐器的配合演奏,因此演奏者之间要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在打击乐合奏教学中,团队之间要不断渗透集体观念,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完成演奏,关注音乐表现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使音乐作品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保证演奏的整体质量。
三、打击乐合奏教学方法初探
(一)关注各音乐要素的关联
音乐要素之间有很大关联性,明确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是提升打击乐合奏教学质量的关键[1]。如情感和节奏之间的关联性,情感在音乐表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节奏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节奏構成了打击乐的基本框架,其在打击乐演奏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节奏对情感表达来说有很大影响,情感也决定着节奏的起伏变化。再如,音色作为具有辨识度的元素之一,其本身与乐器的材质、大小以及形制之间有密切关系。打击乐乐器的音色各有千秋,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随处可见的物品也可以作为打击乐使用,如水杯和木盆等,再如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作为打击乐乐器使用。演奏者音乐合奏中,要表现出统一的情感基调,因此要结合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自身对节奏的掌控,完美诠释音乐作品。例如,在合奏中加入定音鼓或者大鼓这类大型乐器来表现愤怒的情感或者巨大的能量,选择音色鲜明的小乐器,如木琴、三角铁等[2],表现愉悦、开心的情感。再者,打击乐合奏中,在整部作品应用打击乐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同一种力度。合作表演者在这个方面要做好设计和协商,利用节奏变化表达情感起伏。如德彪西的《大海》,以定音鼓作为开端拉开序幕,但是这里的定音鼓没有愤怒的情绪表现,而是利用它以弱节奏作为开端,表现清晨大海的宁静的特点。在后面需要表现愤怒情绪的时候,演奏者需要在打击乐器使用上增加打击的力度,但是也要注意不要一味强调力度,用力过度反而影响情感表达和音响感,这些都需要合奏者结合乐器特点进行协商和统一设计。
(二)关注复杂节奏的对位
传统的打击乐作品突出强调音乐作品的悦耳流畅,在现代音乐作品中这样的节奏、音色特点开始逐步发生变化,开始展现出自由多变的特点,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如在《有翼的呼吸》中,复杂节奏的掌握对整个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是合奏教学中的多个演奏者,对位节奏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对位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3],其作为音乐发展史上比较古老的创作技巧之一,是复调音乐的主要写作技术。该作品中有一处需要二号演奏者连续表现十六分音符的交替,三号演奏者在两拍内的五连音演奏中需要体现出变化感。这一段的演奏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对合奏配合者来说演奏难度其实又增加了。这就要求配合演奏的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训练中逐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节奏观念,在演奏过程中削弱他人演奏对自身的影响,关注自己的节奏掌控,但是也要注意和合奏人员的协调配合,避免“貌合神离”的现象发生。在打击乐合奏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合奏者之间互不影响,最大限度屏蔽对方。这其实对复杂节奏的对位效果优化十分不利,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好合奏方法。
(三)提高相互倾听的能力
合奏本身就强调协调演奏,因此合奏者之间要树立彼此倾听的意识。如在《有翼的呼吸》这部作品中,散板存在比较多,且散板进行时,马林巴的谱子中只有一个大致的旋律走向,这对合奏的三位演奏者来说就增加了合奏难度。在合奏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乐谱标识进行准确演奏,同时要相互倾听[4],提升配合演奏的效果。因此我们还是强调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合奏中的重要性,在打击乐合奏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倾听意识培养。如果在合奏表演过程中,团队成员“各自为政”,以不同的作品理解和音乐态度对待演奏,那么他们的音乐演奏质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打击乐合奏的“和谐性”将无法得到保障[5]。在合奏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合奏技巧之外,合奏训练的学生之间还要注重心得体会交流,形成一致的作品理解,达成配合默契。作品演奏中,成员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声部,也要关注团队中其他人的声部,如在马林巴作品《圣曲》的慢板部分合奏中,金属打击乐节奏比较自由,但是却要求在规定地方先后切入,演奏者这个时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倾听合奏者的演奏,这里就体现了倾听在打击乐合奏中的关键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打击乐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关注打击乐发展进程,体现教学活动的与时俱进。在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要重视演奏技巧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倾听能力等培养,使合奏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提升学生的合奏能力,使其全面掌握打击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笔者在上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和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为打击乐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震,张海金.试论打击乐合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音乐大观,2014,11(3):145-146/150-152.
[2]高立輝,王丽天.音乐教育中打击乐合奏教学的作用[J].读书文摘,2016,23(10):2141-2142/2148-2149.
[3]何晓堾,张明梦.浅谈音乐兴趣与音乐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21(12):1230-1231/1236-1236.
[4]焦玉萍,李渐进.浅谈音乐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J].音乐时空,2013,10(10):107-108/113.
[5]杨茹文,王如辉.挖掘传统学科资源开拓现代打击乐科——从敲击乐交响诗“司岗里的呼唤”看当代打击乐音乐的发展[J].人民音乐,2013,10(10):1126-1128/113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