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谈高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

2020-04-14 05:01陈艳菲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陈艳菲

【摘 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从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转向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品质。这一转变,驱使班主任改变传统工作方式,用新的视角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让班级和家都成为学生发展的最优环境支持,制定积极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全面、自信、可持续发展,发展积极的能量资源,塑造学生的积极认知,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校,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149-02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并将它定义为“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认为其意义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品质”。这一研究成果无疑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对传统主流心理学进行了修正,将关注对象由部分有问题的人转向全部的人,从而促使人类更好生存与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积极心理学开始应用到了各个领域,教育界也掀起了一场积极心理教育运动,倡导教育者从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转向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品质。这就需要班主任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用新的视角去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一、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是前提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认为个体应置身于一个最优的环境支持中,才能更好地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作为班主任,能给学生营造的健康积极的环境体系,主要是为学生建立两个幸福的“家”。

(一)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都住校,学校俨然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群居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人际交往问题,而问题一旦得不到改善和解决,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做出消极行为,如独来独往、搞小团体、吵架斗殴、换宿退宿、旷课厌学等,在这种消极氛围下,是无从谈发展的。因此,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与同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成为营造积极“大家”环境的重点。

将人际和谐方法融入班约、班号等教室环境布置中,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一次次楷模榜样学习,加深学生对人际和谐意义的认识,推荐书目,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让学生在书海中汲取能量,模拟情境,引发思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锻炼自己,引导学生写日记、梳理心得,在总结交流中获取成就感、建立自信。

(二)亲子关系融洽的“小家”

早在上世纪末,就有不少教育者关注到“5+2=0”的现象,于是开始探索如何使“5+2”不再等于0,甚至能“>7”。研究出的方法途径各式各样,但理念很统一,即学校教育无法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衔接,才能使教育产生应有效果。

2016年,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要求职业学校应建立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服务。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对本班学生的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通过多家访、勤联系,摸清所有家长的教育理念和风格,关注周末假期很少甚至不愿回家的学生,将之作为重点家访对象,担起中间人、调解员的角色和责任,在多边沟通中指导其家长教育方法,并对不当教育及时纠偏,利用家长会平台,邀请有正确教育理念的家长分享经验,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活动,为改善或提升家庭关系助力。

二、制定积极的评价机制是保证

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往往以学习成绩好、安静听话不惹事为标准,使“好学生”成为少数学生的称号,这无疑与积极心理学理念背道而驰。积极心理学关注全部的人,注重人的潜能和美德的开发,因而制定更全面、更客观、更具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一)评价目的生本化

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基于积极角度的评价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从这一点出发,评价体系应该是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可能性,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挖掘潜能、提升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和谐、健康、幸福发展。

(二)评价内容宽泛化

高职生不同于普高生,因此对高职生的评价内容,不应局限在学习成绩评定的领域范畴。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生的评价应该涵盖更宽泛的内容:道德模块,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能力模块,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健康模块,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专业模块,如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从而确保能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只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其评价势必会失去客观性和全面性。因此,评价主体应由单一转向多元。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互评,班主任补充评价,并邀请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由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开放的评价空间,评价也会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评价结果也更具信服力。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以往的评价更注重结果性,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不利于阶段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问题的及时纠偏。因此,这需要把对学生评价关注点从结果性转移到过程性中。

通过观察法和谈话法,了解学生已有的个性和优势,发现学生每个阶段的成长和进步,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通过资料法,把学生过程性材料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放入成长记录档案袋,让学生拥有成就感,通过问卷法,以更科学可靠的数据来衡量学生,为学生营造公正客观的氛围。

三、发展积极的能量资源是根本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健康和幸福,认为幸福感并非取决于所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来源于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而合理的解释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使人健康。基于此,班主任應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调解控制力。

(一)塑造积极认知

积极认知自我,才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才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进行积极解释。因此,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自己以及未来可能的自己,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与短,冷静理性地面对未来的得与失。能分析出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改变,以此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从而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培养乐观品质

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即使身处深渊,也能心怀阳光。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观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竖向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发现点滴进步,也可以邀请学校专业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展开合理情绪疗法,使学生抛开不合理的信念,逐步建立积极情绪。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开展积极教育,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塑造自身的积极心理。用积极的情绪管理班级,用积极的方式评价学生,用积极的品质感染学生,让学生幸福生活、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2).

[2]葛文芹.积极心理学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尝试[J].职教通讯,2011(18).

[3]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06).

[4]李远强.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建构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BJA170089)和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XHYBLX2019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