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学习的现状,阐述了翻转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在多次翻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该课程的基于超星学习平台的翻转教学模式,最后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展示了翻转教学的全过程,并总结了翻转教学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翻转教学实践;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4-0148-04
收稿日期:2019-10-10
基金项目:泰山学院第十批教学改革项目(201741);泰山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祝爱芬(1981—),女,山东省青岛人,硕士,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Research on Flipping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Public 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Colleges-Based on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ZHU Ai-fe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Taishan University,Taian 27 1000,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to cultivat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l Normal School Students.This article fist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riculum learning,expounds the need of flipping learning reform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Flipping Teaching Model suitable for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Chaoxing Platform after several practices.Finally,the article shows the whole process of flipping teaching by one typical case,and summarizes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problems.Key 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Flipping Teaching Practice;Chaoxing Fanya Platform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人工智能教育亦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全国高校师范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操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职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主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好本课程是未来教师适应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关键词,下载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本校和兄弟院校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现状,包括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体系丰富,但课时较少,大部分院校课时为32课时(理论16课时+实践16课时)或48课时(理论16课时+实践32课时),极少数院校课时仅为16课时。这反映了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与信息化教育和智能教育的大趋势严重脱节。课时少直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实践技能操作不熟练,各种知识的掌握停留在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迁移运用。
2)课程性质為公共基础课,相比于专业课,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参与度不够,这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3)大部分教师教授本课程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纯粹讲授,严格按照教学进度,缺少课堂交互,师生关系冷漠;实践教学以学生上机进行基础操练为主,缺少综合技能实践,学生自主创造性和协作交流能力得不到培养。
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翻转教学改革
2.1 翻转教学的内涵
传统教学主要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环节,知识传递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
翻转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翻转,将传统的课上知识传递、课下知识内化转变为课前知识传递、课上知识内化。课前,教师结合学科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将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时间、自定步调、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并借助平台其他资源完成知识的理解。课上,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自主、协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前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内化继而灵活运用。翻转教学由关注知识点转向聚焦问题解决,通过课堂活动达成知识内化,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2.2 翻转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前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效果不佳,急需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增强师生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能力,从而在有限课时内通过翻转教学模式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强化知识运用迁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从师范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随着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灌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不是培养学生的知道、理解、接受等低层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源泉和支撑。翻转课堂把学生低层次能力的培养放在课前,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课上,通过自主协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符合新时代师范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2.3 超星泛雅学习平台
超星学习平台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功能,为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章节编辑页面中“文档”“视频”“附件”的方式上传各种文档、微课视频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借助“章节测验”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分析确定学生的疑难所在;借助“讨论”,学生可以提交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师生共同协商解决;借助‘调查问卷”,可以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借助“直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解疑答难;借助“通知”,可以将重要的学习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签到”“投票”“问卷”“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活动与学生进行全面的互动,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师生交互、优化了师生关系。超星学习平台大大便利了协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借助“分组活动”功能,可以采用“固定分组”“学生自选分组”“随机分组”三种方式从学生意愿、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具体的协作内容等方面综合考虑优化小组成员结构,并开展包括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更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保证协作探究活动的实效。
课后,学生可继续浏览超星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课程资源,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拓展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翻转教学模式
实施翻转的学科课程不同、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翻转教學的过程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翻转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有Jackie Gerstein模式[1]、Robert Talbert翻转课堂结构、张金磊等提出的翻转教学模型[2]和钟晓流等提出的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3]等。笔者借鉴这些模型,在多次翻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最终构建出适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翻转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翻转教学实施前,教师应在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完整而系统的翻转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活动,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课中知识内化活动和课后拓展任务。
课前,教师将逻辑性较强概念清晰、结构良好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连同课件、文档、教材等必要的学习材料-并上传到超星学习平台,设计自学任务单,提供针对性练习或者借助平台“主题讨论”功能检验收集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学生依照自学任务单展开学习,参与测验,反馈问题,与教师、同伴互动讨论。
课中,教师进行课前学习效果检验,解决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组织课堂内化活动。学生以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参与课堂内化活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堂内化活动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只有合理设计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其协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能力。课程内容不同,课堂内化活动的形式也不同。比如,学习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时,笔者采用了案例研析的形式,即提供若干段使用不同媒体教学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案例中应用了哪些教学媒体?分别运用于教学的哪个环节?这些媒体起到了什么作用?能否选择更合适的媒体?学习第六章“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笔者采用了作品制作与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运用课前所学,分组合作制做一个课堂演示型课件,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学生协作完成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并利用超星学习平台的PBL功能进行多元化评价。学习第七章“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采用编写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实施的体验式学习形式。
课后,教师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围绕课程章节主题提供了丰富的包括文档、视频、网站在内的拓展资源,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自主选择参与,在超星支持的这个学习共同体下进行深度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活动都是在超星学习平台支持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中进行的,虽然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两者同等重要,只有真正做到了“学教并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翻转教学的效果。
4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翻转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了多次翻转教学实践,篇幅所限,仅以“思维导图”内容为例介绍一下翻转教学的全过程,以资借鉴。
4.1 课前
笔者制作了微课视频,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思维导图的定义特征、功能、手工绘制方法和软件绘制方法,并将其上传到超星学习平台课程学习页面。然后设计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如图2所示)。另外设置了一个讨论区,让学生提交疑难问题,便于师生合作交流解决。学生借助自学任务单,观看微课视频,提交.存在的疑问,并完成课前测验(如图3所示)。
4.2 课中
根据学生课前提交的疑问和测验情况,笔者已经掌握了学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课堂上首先解答提及频率较高的问题,然后重点解释了“主题图像使用多种颜色”“不同分支采用不同颜色”关键词要精炼”“图形图像运用要适度适量”等绘制要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顺利绘制出符合要求的思维导图。
然后笔者布置了一个综合性任务,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手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学生拿出准备好的A4空白纸和若干彩色笔黑笔,开始绘制,绘制完成后提交到超星学习平台(如图5所示)。
接下来进入思维导图评价环节。笔者利用超星学习平台的“分组任务”功能(如图6所示),将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采用组内互评的形式,通过评分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对组内另外两名成员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评价(如图7所示)。
教师强调思维导图的评价应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根据评价情况,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4.3 课后
经过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原则,并能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内容的梳理。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所以笔者在超星学习平台,上设置了一个拓展模块,提供了思维导图在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预习、板书、教学设计、学习评价、自主协作探究活动等)中应用的若千个视频案例,供学生课后随时随地观看,强化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5 翻转教学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5.1 取得的成果
翻转教学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转教学提高了课程学习参与度。通过超星学习平台的各种互动工具,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超星学习平台数据分析来看,学生经常观看课程相关视频、参与线下讨论活动。
翻转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最显著的特點是学习活动丰富、灵活和个性化[4],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确实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优化了师生关系。
翻转教学将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保存在超星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学习,大大拓展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的时间,改善了课时不足、课后时间没有有效利用等问题。
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全面。超星学习平台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如观看微课视频、参与测验、参与互动等)自动记录下来,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5.2 存在的问题
翻转教学的两难问题。如果纯粹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在课堂上进行翻转教学,那么本来就有限的课时更加无法承载信息容量巨大的课程内容。如果采用课内外翻转的形式,无疑增加了课外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而且教师课前需要查看学生的测验或问题回答情况并总结归纳学生存在的疑难,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课内外翻转时,尚未建立适当的评价激励机制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前资源的针对性和适当性有时难以保证。对于部分课程内容,尚未形成适合的课堂内化活动形式。
6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翻转教学实践研究,笔者深切体会到,翻转教学的界定虽然是课上和课下、知识传授环节和知识内化环节的翻转,但是翻转教学与课上课下无关,课堂内同样可以进行翻转教学。翻转的本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能力培养侧重点的转变。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比如超星学习平台、微课视频等)将自己从机械灌输角色中抽离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知识传授环节,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是积极的学习探究者。知识传授的时间缩短,而知识内化的时间延长,能力培养重点从理解接受能力转换为探究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翻转教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新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确实是一种值得实践和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 2(8):46-51.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4]林慧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5.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