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冉
【摘 要】纪录片有各种类型,其中美食纪录片算得上是广大观众比较热爱的,究其原因,除了美食的诱惑因素外,社会的人文内涵,更是由纪录片的审美特征决定的。纪录片审美特征包括形象美、真实美、意蕴美、思辨美等。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艺术,用其独特的艺术视角,记录着人类的真实之美、精神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去年暑假,《人生一串》在哔哩哔哩动画网站(B站)播出,它是国内首部汇聚民间烧烤美食,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美食纪录片,涉及全国近三十个城市、500家烤串店,它有相当华丽的数据,在B站播放量近7千万,豆瓣评分高达9分。《人生一串》作为我国美食纪录片的成功诚意之作,其在艺术上对形象美、意蕴美、真实美的追求,值得我们细细探究。本文拟从美学角度、视听角度浅谈此片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人生一串》,形象美,意蕴美,真实美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79-02
《人生一串》共有6集,分别为《无肉不欢》《比夜更黑》《来点解药》《牙的抗议》《骨头骨头》《朝圣之地》。每一集都围绕烧烤但也有各自的主题,通过各式各样的烧烤连接食客,在人情味和江湖气中展现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呈上了一份热气腾腾的人情味儿,使观众对食物具有纯粹欲望的同时,也致敬最平凡的人生。其在艺术上对形象美、意蕴美、真实美的追求,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一、形象美
形象美是纪录片的最高追求。成功的纪录片追求的表达方式是经过艺术构思加工升华,通过镜头展示真实生活,通过艺术形象传达生活哲理。尊重事实却高于真实,注重生活的再现和表现。从这一点上讲,纪录片《人生一串》有关人的形象和食物形象的表达更具有丰富性、立体性,其审美特征也更具形象美。
纪录片《人生一串》在形象美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形式上遵循艺术的对称、均衡、节奏等。比如在分集《牙的抗议》中,即将介绍广州烧烤的时候,用鼓点密集的音乐掌握着转场的节奏,配合着画面中各种食物逐渐变熟的不同形态,就像食物踩着鼓点,或者像是食物发出的鼓点声一般,随着最后“砰”的一声,扇贝在烧烤架上迅速打开,广州海鲜烧烤的讲述开始了。声音语言和画面语言结合,画面剪辑的节奏感,依据故事发展的情节,或急或缓,撒配料、急速切菜等,主创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美的形式来感染观众。《人生一串》的主创激发观众,通过对美食本身诱人的色泽来想象食物的美味,并且进一步借助食材和人物的关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将美食“美的形式”与观众观看时产生的“美的内容”相结合,共同升华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人生一串》巧妙借助于艺术的形式之美,在向观众展现烧烤多样的同时,通过食物展示中国普通群众的勤劳、智慧、孝道、传承的美德。
二、意蕴美
一部优秀纪录片应该包含一定的哲学和人文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作品蕴藏的人文精神,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人生一串》中,利用镜头语言表意功能展示独特意蕴的镜头不在少数。在分集《比夜还黑》中,有一个转场,画面的镜头是夜市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而垃圾桶边的小店也变成连锁经营的烧烤店铺,用这个镜头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以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来展现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时空观念。让观众能通过镜头画面并且配合解说词多方位感受故事的脉络发展。
在分集《骨头骨头》中,当年是宝子的第一个食客也是宝子烤炉的打造者——父亲,如今已啃不动烤制的羊蹄了,镜头对准宝子的烤炉,只给烤炉上的串串打了一束光,用移动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厚厚的油泥,破碎的铁皮,烤炉用了22年,如今光荣退休,但不变的是烧烤的火焰仍然坚守着宵夜阵地。这里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将父亲的情感融入烤炉中,虽然父亲也像炉子一样光荣退休,但宝子还在坚守阵地,强化了继承、传承的关系。另外,文案也颇具意蕴感,在第一集的开篇,文案带着烟火气的基调。随后,在镜头的带领下,进入到叙事时,文案幽默,或者故弄玄虚,或者带着生活洞察感来下定义。而在转场的时候,文案的承接往往选择从时间入手。具体落笔到每个烤摊的作用和意义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人生哲理。每一集片尾时的总结文案,加上蒙太奇的拍摄手法,也极富电影感。交代本集所有出现的人物未来的走向,“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结尾升华,让人回味悠长。言语间的讲述充满了人文哲理,颇有韵律。
《人生一串》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美食用热辣的画面和独具匠心的语言向观众展现出来。主创们巧妙运用人和食物的特殊关系来展现中国人的烧烤哲学和生活智慧。时代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今天,无论人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总有这样一种味道,它以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来时的路。
三、真实美
虽然电影和电视作品在艺术形式上不同于文学作品,但它们与艺术真实的要求是一致的。可以说艺术真实是影视作品必备的基本特征。它是影视作品“真、善、美”的前提,也是影视作品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保证,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是藝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逻辑以及艺术创作者自身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反映生活的真实。
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类代表,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真实性也是纪录片应该具有的最低道德底线。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在《人生一串》中,大量暖色调的运用为作品艺术特色加分不少,如卤猪脚、卤羊蹄的那种晶莹剔透的深红,烤螃蟹、烤龙虾的那种靓丽的黄,红色的肉在火红的炭火上翻滚,以及各种调料均匀撒在清晰的牛肉纹路上,烤制前的浅粉色与入味后的暗红色对比,食物诱人的色泽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自然真实地记录事实,巧妙地向观众诠释了自然美的魅力。在分集《来点解药》中,茄子妹与生蚝哥相识相恋,结婚后,小伙子放弃了自己的生意,来帮茄子妹经营烧烤小摊。整个画面祥和暖心,夜深人静,两人忙完坐在一起,吃碗红油小面,镜头从他们身上移到城市上空,整个画面全黑,男人对女人说:“你眼睛那么红,不要吃那么辣的东西。”女人说:“没关系,烟熏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对话,荧屏上洋溢的,却是烧烤之外人间最珍贵的情感,充满了无私的爱,自然之美。
此集还展现了许多狭小的烧烤厨房、不加修饰的店面、杯盘狼藉的餐桌、不远处的工地、随处可见的小广告。朴实的画面,热爱生活的劳动人民也许就是打动人心的地方,既有真诚的创作态度,亦不乏对真实的表现力、对生活的洞察力。
《人生一串》大量运用了艺术真实的美,尹大姐深夜还在烤制特色鸡脚、小二哥与表妹相谈甚欢、孟庆禹絮叨着他的烧烤美食家梦想、风筒辉哥和食客围坐一桌微笑摆拍、老爷爷对着镜头微笑挥手、食客自豪地讲述家乡的味道、片尾彩蛋中用手机拍摄的店主感谢视频……这就是《人生一串》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艺术真实的独特魅力。天南地北烧烤老炮儿,守护着制造欢乐的一串,加热着拼命活着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聂欣如.纪录片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何建明.美食纪录片的影像纪实性与诗意性[J].青年记者,2016,(05):75.
[3]郭振华.电视纪录片审美特征浅析[J].当代电视,2008,(04):56-57.
[4]何苗.每一道难忘的美食背后,都有一个自由生长的灵魂 专访《人生一串》总导演陈英杰[J].数码影像时代,2017,(07):26-31.
[5]何苗,成宇迪.烟火浸染的尘世百味 对话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摄影指导彭源、徐天淳[J].数码影像时代,2017,(06):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