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闹海》到《魔童降世》,看中国不同时期动画电影主题的演变

2020-04-14 05:01金响龙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演变主题动画电影

金响龙

【摘 要】2019年7月,国产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创造了国产动画史上的“奇迹”。该片上映10天,票房已经突破23亿元。从《哪吒闹海》到《魔童降世》,国产动画电影的主题立意也在发生演变,它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里的时代精神,也引发了业界及受众的讨论、思考,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动画电影,主题,演变,时代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76-02

中国电影在过去二十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多次获奖,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然而,与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相比,国内动画电影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直到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才开始展现出活力,先后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电影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而且为动画艺术创作的探索贡献了力量。

作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哪吒常常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中。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以及如今的《魔童降世》,都改编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但处理方式各有差异。这种差异更多来自时代的精神需求,不同的时代性赋予影视作品不同的特征,动画电影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因此,创作者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的时候,动画电影的主题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着演变。改编思路的不同也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承载着不同的人文理念。

一、《哪吒闹海》:牺牲者的悲壮凄美

建国以来,国产动画作品多以低幼、阶级斗争为主题。然而1979年《哪吒闹海》的问世,不仅打破了这种创作主题的束缚,也将中国古典主义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里,讲述的是姜子牙与众神一起辅助周武王姬发,讨伐残暴无能的商纣王,推翻了商朝的故事,仁政、王权、天命论等思想是原著重点表现的。《哪吒闹海》也是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但是它颠覆了《封神演义》中的传统设定,以哪吒与东海龙宫之间的恩怨情仇为重点表现对象,除去了他辅助周武王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哪吒机智、果敢以及其成长历程的刻画,塑造出了哪吒为维护百姓利益而选择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

《哪吒闹海》中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超越时代的反抗精神。在影片中哪吒誓死要与代表着邪恶势力的四海龙王进行决战,表现出他反抗强权、反抗权威的一面。另外,影片中的两句台词意蕴丰富。其一,李靖回应龙王:“人在,他跑不了。”其二,哪吒回应李靖:“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这表现出哪吒反抗压迫、反抗父权主义的一面。最终,哪吒看着饱受折磨的陈塘关百姓,以及古板而又软弱的李靖,挥剑自刎,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封建体制的反抗。《哪吒闹海》创作于“文革”后,时代的禁锢、百废俱兴的要求、对文化糟粕的批判,都需要一部电影来唤醒人们的理智与对真正勇敢的思考。任何时代人们所需要的改编都不是纯粹的古典故事,而是与古典故事框架相兼容的现代改编,《哪吒闹海》就将这种悲剧色彩和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魔童降世》:孤独者的逆天改命

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受到了业界及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它的成功不只是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新纪录,更是对人性两面、命运抗争和亲子关系等进行思考,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形象的塑造关系影片的生动与否,主旨的确定则决定着影片立意的深度。国产动画电影切入点不一,都以主人公的不寻常经历,书写了其人生的别样历程,并由此剖析了生命存在的价值,真实展现了对幸福、对关爱、对坚持、对变革的理解。”[1] 从《哪吒闹海》到《魔童降世》,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国产动画电影主题鲜明的变化,从反抗封建霸权到打破宿命思想,从战天斗地到饱受偏见,从革命浪漫主义到新自由主义。这足以说明,时代在变迁,影视作品中饱含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亦在更迭。

首先,“成见”这个主题贯穿了整部影片。哪吒、龙族以及申公豹都是这种成见的受害者,他们强调自我的独立性,渴望打破他人的偏见,也都在为摆脱命运的束缚而努力着。影片中,哪吒是最大的受害者,他是魔丸转世,出生的那一刻就被陈塘关的百姓贴上了“妖怪”的标签。而作为镇压妖兽的龙族,也被视为“妖怪”,受尽了他人的厌恶和歧视。当敖丙的龙族身份被揭穿的时候,龙族被贴上“小偷”的标签,敖丙也因为自己头上的两只龙角而无法摒弃对自己的成见。即使是申公豹也是偏见的受害者,正如他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虽然他一直勤修苦练,但因为是豹子精修炼成人,他不仅遭受人和仙的偏见,也始终不受元始天尊的重用。然而,这部电影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人物,更多的是遭受成见的受害者,但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进行反抗,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命运。影片中李靖为了改变哪吒的命运,不惜以自己的命换哪吒的命。龙王为了改变龙族的命运,煞费苦心培养敖丙,将一切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申公豹为了改变命运,选择联手龙王,他要证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选。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打破成见,试图改变自己命运,这是《魔童降世》所传递出来的当代精神,这也足以引发我们深思。

其次,《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打破了“宿命论”的思想,告诉了我们人和魔都是自主选择的,而不是上天注定的主题。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话故事中都存在着朴素的宿命论,但是在今天,传统的“宿命论”设定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也代表不了如今的时代主题,而创作者更是倾向于呈现戏剧冲突的内在逻辑,强调故事主人公在虚拟世界中的主动性。在影片中,哪吒一出生就被当作妖怪,遭到父母的冷落、众人的排挤和误解,甚至连太乙真人也认为哪吒是个妖孽,日后他会大开杀戒。后来哪吒大闹自己的生日宴后躲进了树林里,太乙真人的坐骑飞猪打了个喷嚏,哪吒在虚幻的回忆画面中看到了父亲为了救他,不惜以命换命。此时的哪吒如梦方醒,他第一次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包容,这推动着他舍命回去拯救父母和陈塘关百姓,这也使哪吒完成了由“魔”到“善”的转变。最终,哪吒拯救了陈塘关,百姓们纷纷下跪表示感谢,并消除了对哪吒的偏见。哪吒不仅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别人的偏见,也解除了“宿命论”的束缚,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诠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

另外,本片也折射出对于新型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思考。在《哪吒闹海》中,哪吒是不孤独的,虽然经常闯祸,但是那个年代人们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影片并未重点刻画哪吒内心的孤独。而在影片《魔童降世》中,众多的原因导致哪吒是生而孤独的。父亲李靖忙于守卫陈塘关,怕哪吒闯祸而将其关起来,但始终疼爱、相信哪吒,并激励他永远不要放弃,最后更是瞒着家人,想要用生死符换命。而母亲知道老百姓对哪吒一直有抵触情绪,所以天天忙于降妖除魔,以此来抚慰百姓。同时她也希望替哪吒积德行善。但是哪吒是孤独的,他们与哪吒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反觀现实,我们会发觉,周围有很多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但是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也想被肯定,变得更好,但是因为孤独而变得叛逆,这就引发我们对于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时代性的人文共鸣,是任何影视剧吸引观众不可或缺的基因、要素。”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特征,而这些时代特征更会通过影视作品呈现出来。一方面,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让人触摸到时代变化的脉搏。无论是《哪吒闹海》中的牺牲、反抗精神,还是《魔童降世》中打破偏见、逆天改命的精神,这些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精神的体现。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既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也要讲好中国故事,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现实问题。《魔童降世》的出现,让人惊喜,让人思考,更让人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有了新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吴春彦.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国产动画电影之路[J].电影文学,2018,(20):109-111.

猜你喜欢
演变主题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