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沁桉
【摘 要】三弦是我国著名的民族乐器之一,三弦以其独特的音色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成为我国民族乐曲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三弦分为大三弦和小三弦,大三弦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大鼓等曲艺表演中多用于伴奏乐器,而小三弦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小三弦应用范围较广,能够与江南丝竹以及福建南音等多种民族乐器进行合奏。三弦在地方戏、少数民族歌舞等曲艺的演出中也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因此,对于三弦的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三弦,演奏,乐器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53-01
三弦顾名思义,其乐器结构主要包含着三根琴弦。三弦与“三”的不解情缘不仅仅体现在乐器的结构上,还体现在三弦演奏的乐曲上。三弦乐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也称之为“三段式”。三弦在演奏过程中,音色与音度也分为三个层次,成为“三和弦”。三弦音乐的节拍主要分为“三节拍”,可见,三弦与“三”之间的深厚联系。
一、三弦曲艺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一)三弦在大鼓书中的作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曲艺发展历史,其中的大鼓书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曲艺形式。大鼓书是集说唱为一体的艺术,在大鼓书的演艺过程中都离不开运用三弦进行伴奏。大鼓书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演艺种类大不相同,形成了很多的艺术流派。例如,我国河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京韵大鼓、奉调大鼓等,虽然大鼓书的形式多样,随着历史的变革也进行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其中的伴奏乐器始终以三弦为主[1]。在大鼓书演艺过程中,三弦节拍随着大鼓书演出者的演唱和鼓点的节奏,进行强弱、快慢的不断变换,从而能够给大鼓书带来丰富多变的演出效果。
(二)三弦在大弦戏中的作用
在我国河南地区,广为流传着一种大弦戏。之所以称之为大弦戏,是因为大弦戏的起源就是利用三弦进行起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曲艺文化特点都对大弦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现代大弦戏的主要曲目《海里花》等,能够为观众展现出具有较强历史痕迹的演艺感受。而在大弦戏中利用三弦伴奏,更加增添了大弦戏的历史韵味。
(三)三弦在评弹中的作用
评弹是我国江浙一带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评弹普遍由男女演员共同完成,其中的男演员主要的弹奏乐器就是三弦,而女演员的弹奏乐器一般为琵琶。评弹是一种集说唱为一体的曲艺形式,通过说唱的融合能够使观众具有较强的艺术熏陶。评弹演奏中,三弦伴奏与琵琶伴奏相得益彰,能够使评弹曲艺发挥出更高的艺术魅力。
(四)三弦在少数民族乐曲中的作用
三弦不仅仅在汉族文化中得以广泛应用,在蒙古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中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弹拨乐器被使用。由于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其民族乐曲中也体现着一种欢快明亮的特点。将三弦演奏融入少数民族乐曲当中,能够增强少数民族乐曲的感染力。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以彝族的火把节为例,人们在火把节上载歌载舞,伴随着三弦的伴奏纵情欢乐[2]。彝族的三弦乐曲内容较为丰富,很多乐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柳摇金》等最为著名。三弦能够利用三弦音进行音色模仿,使乐曲表现更加生动灵活。
二、三弦在我国的传承
(一)老一代三弦演奏者的传承
我国传统的三弦技艺都是通过演奏者的师徒方式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并将每一代三弦演奏者的感悟融入三弦发展和传承当中。我国著名的三弦演奏大师李乙,表示三弦演奏有着意境深远、曲风多变、音色灵动的特点[3]。在运用三弦演奏我国著名古风乐曲《春江花月夜》时,李乙大师能够通过对三弦的弹拨发出吟音、回音等特色音效,从而使观众在聆听《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时,好似面前真的展现了一幅春季月下歌吟赏花的美景。
(二)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传承
我国在保护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三弦这种民族乐器通过高校教育的方式实现了新的传承[4]。我國的著名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开设的三弦的教育内容,从而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学习三弦。中央音乐学院曾经举办过三弦演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三弦这种民族古典乐器与西方乐器大提琴、小提琴等进行了合作演出。音乐会以现代音乐理念强化了观众对民族乐器的认识,通过音乐会将三弦的演奏优势和特色展露无疑,也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结束语
三弦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演奏乐器之一,其艺术性与实用性都有着重要的体现。三弦凝结着我国历代音乐大师的思想和创作精华,因此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在保护和发展民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深入领会三弦的音乐价值,通过不断继承和发扬,使三弦能够被更多人所认知和喜爱,在音乐进步过程中积极发挥三弦的优势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殷东.三弦三题[J].戏剧之家,2018,(12):51.
[2]谈龙建.蒙古族三弦演奏技法的典型性之解析——蒙古族三弦艺术传承现状考察札记[J].人民音乐,2018,(12):58-63.
[3]杜鹏斐.三弦演奏的右手控制与音色变化[J].北方音乐,2019,39(1):60-61.
[4]高艺真.三弦在天津曲艺音乐中的运用及特点[J].北方音乐,2019,39(10):2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