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表演的呼吸技巧

2020-04-14 05:01王心瑶
戏剧之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呼吸表演声乐

王心瑶

【摘 要】呼吸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优美动听的声乐歌曲必须要有呼吸作为有力支撑。呼吸也是一门艺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和呼吸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歌唱者轻松演唱歌曲,还能凸显歌曲的艺术魅力和歌唱者自身的演唱魅力。

【关键词】声乐,表演,呼吸,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3-0046-02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属于是一种技巧,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人们常说一位优秀的歌唱家,不仅仅注重对情感的把握以及动作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对呼吸的调解,因为呼吸直接影响着表演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呼吸在整个声乐演唱中贯穿始终,有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正确把握声乐演唱中的呼吸问题对演唱者来说很重要。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人们说话时的自然呼吸形式,在呼吸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胸肋力量来控制气息,这实际上与我们在声乐演唱中所看到的单口吸气的方式是一个道理。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明显听辨出一些演唱者的气息比较浅、比较浮,甚至在他们呼吸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台下明显看到双肩上抬的现象。很明显,这样的呼吸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演唱者在台上的演唱需求。比如在一些音高比较高的作品中,演唱者借助长乐句的演唱来抒发情感时,这种呼吸方式就会明显地与声音出现脱节的现象,不能充分支持声音,使声音发虚,这样的呼吸方式在女生中更为明显。

从声乐发展的长久性上来看,胸式呼吸的方式在演唱中并不占据有利的地位。虽然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在现代声乐教学中人们对胸式呼吸的方式基本持否定态度,但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胸式呼吸特有的优势就是吸气既轻快又灵活,在某些技艺如偷气、花腔唱法和反传统的现代派唱法中仍保留下来,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来说,在声乐演唱中不提倡只是采用单一的胸式呼吸方式来呼吸,这种方式对于演唱者来说会有很大的弊端,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胸式呼吸法没有注意发挥腹肌和模膈膜的作用,肺腑只有肺尖的横向扩张,没有肺叶的纵向伸展,所以吸气浅、容量小,不适合控制和高、低音用气的需要。

其次,声乐演唱中在采用胸式呼吸方法的过程中,由于演唱者只依靠胸部的力量,失去了腹部上方、膈肌等吸气肌群的阻抗控制,所以演唱者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对气息的流出加以控制,最经常见到的就是被吸入的气一泄而出,造成气息短缺,演唱者力不从心。

最后,我们从呼吸支点的角度上来看,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采用胸式呼吸法演唱的人,其呼吸的支点过高(通常是在下胸窝位置),在声乐演唱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胸腔共鸣作用,这样的支点不仅没有使低音建立在可靠的位置上,有时可能会失去低音,髙音也单薄尖刺。吸进的气全都憋在喉的下方,迫使喉头卡紧“挡气”,不仅会造成喉肌、舌根、下颚的紧张和声带的严重磨损,还会形成生硬、无弹性、干瘪无色的声音,严重影响演唱者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

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人们在睡眠中最自然的呼吸方式,习惯上人们也称之为膈肌呼吸。与上述我们所说的胸式呼吸方法相比较来说,腹式呼吸的支点要比胸式呼吸的支点低,并且上述呼吸方式中我们所说的双肩上提的动作在腹式呼吸中不会出现,更不会在台上出现很大的起伏与波动。

虽然没有上述我们所说的这些情况,但是如果在声乐演唱中只是单纯地采用腹式呼吸法来进行演唱,同样会引发一些其他的小问题出现。在演唱过程中,有的演唱者由于误解了“气沉丹田”的含义,总是认为只要在歌唱中把气息吸到小肚子里去,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法。他们竭力地下降横膈膜,迫使大肠推开小腹向外膨胀,而忽视了胸肋的横向扩张,结果使肺腑只得向下伸展,吸气虽深但慢,容量不太大。在演唱中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他们的肚子鼓鼓地在演唱。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胸肋富有弹性的自然收缩力受到限制,而膈膜、腹肌的控制能力过强,使得吸、呼两大力量比例失调,吸等于或大于呼,造成气息呆滞不灵活。

腹式呼吸法比胸式呼吸的支点低,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气线太长,所以这样的呼吸方式不会像胸式呼吸一样对声带形成压力。

但是这样同时还会发现演唱中存在另一个问题,即由于气息线过长,在演唱高音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声音笨浊空洞,缺乏圆润明亮的色彩,给高音带来极大困难。久而久之,演唱者声带边缘的闭合就会发生变化,逐渐变得迟钝而永远地失去高音。因此,在演唱中这种呼吸方式并不常用。

通过长时间对腹式呼吸的实验与观察以及苏联医学副博士布捷依科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演唱中如果呼吸过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容易引起肺、血管、神经系统和肠胃等多种疾病,所以生活中也不必使用。

三、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综合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种呼吸方法的长处而生成的一种更利于演唱的呼吸方式。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在声乐演唱中既有髙音的支点,同时还有低音的歌唱支点,两个支点在演唱中完美结合,既不会出现气息上浮,也不会出现气息滞留在腹中不能流动的现象。并且这种歌唱的呼吸形式,适合于各声种、各声区、各流派的要求,在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唱法和近现代西洋唱法中普遍采用。尤其是少年儿童在声乐启蒙阶段,不存在高、低声区和高难技艺的问题,从保护的角度、訓练的方法和心、生理的能力来看,最适宜采用此法。迄今为止,也被认为是科学、理想、符合艺术要求和观众心理的呼吸形式。

从呼吸的方式上来看可以发现,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充分地调动了胸、腹两腔的吸、呼肌群以及横膈膜的积极性,使它们协调地配合。首先我们先来看吸气的状态,演唱者在吸入空气的时候,此时的状态是横膈肌下降,气息的进入使得胸部扩张,同时肺活量增大。如果这个时候把双手放在腰部稍微用力一点掐住就可以发现,腰腹部周围被“撑”起来了,说明气息已经进入了丹田位置,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部位有扩张,同时小腹一定是收缩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气息已经进入我们的体内,我们也就完成了吸气的过程。

气息流出的多少主要是由我们演唱的歌曲决定的,同时也与我们的呼吸频率有关系,就像说话一样。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谁都不会刻意地去吸气,刻意去呼吸,而是很自然地说完一句话之后,同时伴随着呼吸再说下面的内容。同样,我们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吸进来的气在演唱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全部呼出去,那么我们接下来可能是每演唱一个字都要吸一口气,那么演唱者将一首歌曲唱完之后很难想象会被累成什么样。

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气息进入我们体内,呼吸器官的肌肉群就会对气息的呼出加以控制,使气息缓缓流出,就像是我们吹口哨一样的感觉。从外形上看,歌者挺胸收小腹,英姿飒爽,没有一点呼吸的负担和使人感到难看的姿态,对噪音的保护和锻炼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呼吸在歌唱中是一个非常平常的动作,但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对于歌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呼吸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气息由人体肺部经气管呼出,由于呼吸的作用在呼出时遇到闭合的声带从而振动发出声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呼吸,声带即使再怎么闭合,没有这个冲击的力量,声带就不会震动,也就不会发出声音。因此,我们可以将呼吸视作声乐演唱的原动力,因为它在声乐演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呼吸[J].刘樊.北方音乐,2015(08).

[2]论声乐演唱训练“三步曲”[J].俞岚.戏剧之家,2014(16).

[3]王琼,熊胜桃.论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08).

通讯作者:付红艳,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呼吸表演声乐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